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唐朝請郎> 第150章 可要回府

第150章 可要回府

  張軍捧著白開水斜了李晟一眼:“李都將……可是想獨迎聖駕?”


  李晟一愕,沒想到張軍會問的這麽直接,一時間尬住了,不知道怎麽應答。到底是武將啊,怎麽說都是直腸子那夥的。


  “卻也不是不行。”張軍喝了口水,想了想扭臉看著李晟說:“隻需都將應某兩件事即可。”


  “未知何事?”


  “某卻未曾想好,不過,某可保證,此兩件事必不失道德,不涉君臣,不辱門麵。”張軍笑嗬嗬的看著李晟。


  李晟皺了皺眉頭,垂目想了一下伸出右掌:“好,某應了節鎮便是。”


  張軍伸手和李晟相擊了一下,笑著說:“可有信物?”


  李晟想了想,從腰間拿下隨身的小刀和玉佩來,放到張軍麵前,直視著張軍說:“某信節鎮,節鎮必不肯誤我。”


  “哪裏話,某若相請,必是殺敵仇寇複我疆城之事,都將卻是小看某了。”


  李晟老臉微熱,輕咳了兩下壓過尷尬。


  張軍拿起李晟的玉佩把玩了幾下,說:“即如此,某明日便退兵返歸鳳翔,此間諸事就拜付都將了。”


  “卻也不用如此急迫。”李晟慚然。


  “某從未思付入朝為官,些許功過某也不是很放在心上,某一心隻為收複疆土揚我兵威,某之注意在巨唐之外。”


  張軍還是給李晟解釋了一下:“某現身加六鎮,均為夷狄罔亂之地,多與回紇吐蕃相交相失,請李都將看某將如何奪城取地。”


  “節鎮可為醍醐乳腐矣,晟不及。”你就像醍醐和乳腐一樣好吃好用又珍貴呀,我不如你。


  “都將謬讚。某與都將為朋,皆為巨唐赴。都將皇恩越盛,及某也是好處頗多,當裏應外合。不過,都將,戴郡公處還請相讓三分。


  戴郡公已應某所請,卸甲歸桑,充任鳳翔軍院祭酒,總是要些風光在身。”


  李晟點了點頭,表示明白。其實隻要張軍不和他爭,其他這些人也沒資格和他爭,自然也就不那麽放在心上。


  戴休顏這會兒正在鳳翔營中。


  他答應了張軍要來擔任鳳翔軍官學校的校長,自然想對鳳翔軍隊多一些了解,索性就住在營中和一眾將官廝混。


  張軍和李晟談好了,就叫親兵過來把戴休顏請了過去,讓他和李晟見見談一談,也是交待一下,這邊他就不管了,準備撤軍。


  “節鎮要回兵?”


  “正是。此間事畢,某瑣事繁多,四鎮皆須疏理,就不在這等候聖駕了,待驛駕抵京再來覲見就是。此處就交與郡公與郡王,郡公當可代某。”


  戴休顏也不和張軍客套,拱手應了下來。李晟自然也沒意見。


  當下張軍和李晟交接了城防諸事,鳳翔兵馬退出長安,暫時在鹹陽城外駐紮。


  張軍反複思考了一遍,沒發現什麽遣漏,就和李晟戴休顏拜別,住到了軍營之中,不再管長安諸事。


  當然,往梁州送一趟信,和李適報備一下還是要做的,說明一下原委情況。


  ……


  “事情怎麽樣了?”


  “回郎君,所有輜重都已運走,明日當至天興,各軍諸部都已經集結妥當。”


  “嗯。永壽吐蕃部如何?”


  “已收繳刀兵甲胄嚴加看管,郎君放心,必萬無一失。”


  “發信使於涇慶二州及隴散二關,囑加強戒備,嚴加防範,或暫時封關鎖戶。”


  “諾。郎君,真要回軍啦?”


  “嗯,傳令準備吧。”張軍點了點頭,拿筆紙寫規劃。


  撤兵可不是全部撤回鳳翔,該駐軍的地方還是要駐的,比如奉先,同官,雲陽諸縣,還有永壽,這地方以後也得控製起來做為邠州出口。


  京畿一帶張軍沒什麽興趣,人口差不多都被李懷光弄走了,也不是什麽戰略要地,誰愛要誰要。


  想了想,又把盩厔圈了起來,這裏也要駐軍。自己的大營都是現成的。


  並不是他貪圖地盤,盩厔縣不大,人口也就是那樣,隻不過盩厔正守著儻駱道出口,也算是長安通往蜀地比較重要的關口。


  這樣下來,散關陳倉道,郿縣褒斜道,盩厔儻駱道,四條入蜀通道他就占據其三,對以後的發展相當有利。


  褒斜就是劉邦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裏的那個棧道。


  至於子午道他想都沒想,那是皇帝家入蜀至涪州(涪陵縣,治彭水)取荔枝的通道,長年有左右衛神策軍巡狩於此,不用他操心。


  從西鄉到涪陵的這條路當時就叫荔枝道。


  唐代涪陵盛產水果,就包括荔枝,並不用跑到廣東去摘。


  這地方還是南橘北枳的出處,春秋戰國時期就叫枳縣,不過是出於古人的誤解,橘和枳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東西。


  把接下來的事情計劃好,張軍著武懷表派人去請張良。


  把張良招來主要是要他主持軍事,往各處派遣駐軍,這是他都知兵馬使的職責,張軍自然不會越權代庖。


  不隻是這些縣要駐軍,除了涇州以外,慶州,隴關,散關都要增兵支援,涉及到的後勤糧草軍械物使都得安排到位,相當繁瑣。


  主要是張軍對麾下軍將也弄不太明白,大部分都不認識沒見過,根本也談不上安排。這個得慢慢來。


  把事情甩給張良,給梁州的皇帝寫了信,張軍暫時就沒什麽事了,帶著親兵逛起了長安城。


  主要還是好奇。


  在這個時代,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最先進的城市,國際化大都市,上百萬中外各族人民生活於此,他當然想看看。


  主幹道都有一百多米寬,坊牆林立,這就是他從大明宮丹鳳門出來的第一感覺。太特麽寬闊了。


  “郎君,可要回府?”武懷表在一邊問了一句。


  張軍正叉著腰揚著頭盡情欣賞眼前的景物,現代與古代交融,時光與時光交錯,猛然聽到武懷表這話,瞬間出了一背的冷汗。


  “什麽?”


  “郎君可是要回府?”


  “好,就先回府。”張軍應了一聲翻身上馬。


  某人此刻鎮定的表情下麵波濤洶湧。要回家了,家裏都有誰?老爹應該也是個官兒,有沒有兄弟姐妹?

  自己到底有沒有媳婦兒?有幾個?有沒有兒女?有幾個?

  我日他祖宗的,我今年到底特麽多大?身份證在哪能看到啊?


  思緒繁雜,大腦欲裂。不過張軍知道,這一切都是自己需要,也必須要麵對的。


  還好這是唐代,社會風氣比較開放平等,實在不行可以離嘛。他都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麽了,隻是不停的自我安慰。


  十幾個人順著丹鳳門正對著的大街南行。


  大明宮外這些坊都是經營性的,或者是前店後廠的店鋪,茶肆客棧等等,妓館樂坊也在其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