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唐朝請郎> 第36章 複合鐵弓

第36章 複合鐵弓

  本來是出於萬一的想法才畫了個弓輪,這會兒沒想到竟然造出來的,不隻是造出來了,還造的不錯,張軍的心思就活了。


  拿過紙筆,閉目回憶了一下,張軍認真的畫了一架複合弓出來,當然,去除了一切在這個時代不可能實現的東西,隻要基礎功能。


  “丈人且看,隻即為此輪的弓架,全部金呃,白鐵打造……或者也不用全部白鐵,老丈可自行琢磨。此幾點為可拆折處,需要堅牢穩固些。


  隻需照此打造出來打磨幹淨,預備一條三倍長於現用弓弦的弦繩,某就可組裝一架丈人定未見過的鐵弓出來,到時請丈人細觀。”


  “鐵弓。此弓……可是有神奇之處?”


  張軍搖了搖頭:“並沒有。射程未定,唯射速甚快,到時一觀便知。”


  對於複合弓在缺失精度的情況下的準確性問題,張軍沒有提。提了也沒用。軍中的弓箭往往是齊射覆蓋式攻擊,精度要求本來就不大。


  射速高就足夠了。


  老工匠拿著圖紙迷茫起來。這複合弓有些……不是有些,是完全性的在顛覆他的認知,在顛覆他從藝數十年的所學。


  全白鐵打造,那就是堅硬無比,也就是毫無韌性,而且重。


  要知道弓是憑著弓身的強韌和弓弦的彈性發作,把箭矢發射出去傷人的,可是全鐵打造,強是強了,韌在哪裏?全靠弓弦,那想射的遠需要多大的氣力?


  張軍就知道這些人得懵。


  笑道:“丈人無須考慮其他,隻管按圖做來就是,等某裝合完畢,丈人親手一試便知。此間的技巧實在是三言兩語難以說得清楚。”


  “當真射得出?”


  “當真射得出。”


  “當真射得遠?”


  “與他弓並無相異,隻是造作的方式不同。”


  “郎君說,稚齡之童亦可開此弓?”


  “此話……此話略有誇張,但也不算無理,隻需臂力大些即可。同樣石數之弓,平日不開者,此弓確實可開,而且不傷臂筋。”


  複合弓不是靠蠻力開弓,所以對肌肉群的傷害相當相當小,對於這些古代人來說,那就是不傷。


  老工匠搖了搖頭,眼睛始終在圖紙上徘徊:“即無任何優勢,以此弓打造之繁複,隻是省力未免不值。此弓可是極準?”


  張軍搖了搖頭苦笑:“不會,而且可能準度還要不如常弓,需要反複練習適應一番。”


  “那郎君此意何為?”不值當啊,即然什麽都差不多,準頭又不行,又得耗費鐵料,郎君你這是圖個啥?圖拿著比較壓手嗎?

  “此弓惟射速快,與常弓相較,同弓兵下可倍之,或兩倍之,丈人以為怎麽樣?還有,此弓最獨特的地方,是張弓後。”


  張軍做了個開弓的姿勢:“平常之弓,引弓後需大力維持,指臂極其吃力,若是不能及時射出,隻能合弓稍後再開,反複如此,人弓皆傷。


  而此弓,引開滿弓後,再無須使力,隻需以手持之瞄住等待發射即可。丈人以為此等機關可值得造作?”


  “當真?”


  “當真,本府絕無虛言。”


  啪。老工匠在案上猛的拍了一下:“若是如此,當速速造出,憑此弓,郎君必可馳名天下矣。百十萬健兒將銘記郎君在胸,時刻頌仰功德。”


  張軍有點慚愧,輕咳了一聲,說:“不過,這個弓還是有缺點的,一個是準頭怕是需要磨練,二是弓弦損耗要大一些,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哈哈,”老工匠長笑了一聲:“郎君可知造作一弓,身幾何?弦幾何?”


  “還請丈人賜教。”張軍拱了拱手,他是真不知道。這個時候的弓他都沒用過呢。


  老工匠朝一邊的雜役擺了擺手:“郎君一看便知。”


  那孩子一溜煙的跑了出去,稍後就拿了弓身和弓弦的半成品回來。張軍看後卻是愕然:弓弦,竟然就是麻繩。對,沒看錯。弓弦的材料就是這個時候織衣服的那種麻絲搓合成繩。


  不應該是什麽獸筋之類的東東嗎?張軍茫然了。


  這就不用比了,麻能值多少錢?


  怪不得老工匠如此開心。如果全軍全部用鐵弓(複合弓),那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裏,工坊這邊就隻需要作弦就能保證戰力了。那多省事又省心?


  而且鐵弓肯定比平時的弓耐用啊,當武器砸敵都不影響使用。就是要重一點點。但對於一身配件的大唐軍士來說,多的這點重量還真不當回事兒。


  “此弓對弦磨損有些大,要求亦有些高。”


  “郎君放心,弓弦事小,加一些韌力,多備幾條就是了。”


  “那就辛苦丈人。丈人,可能鑄就無縫白鐵管?”


  “無縫?白鐵管?不知郎君要多粗的管子,要來何用?”


  張軍在心裏估了一下:“內裏三分,外緣六分,可行?”


  老工匠在心裏估計了一下,點了點頭:“可以試造,老身也未曾造作過此物,不敢承諾。長度幾何?”


  “三尺即可,要確保薄厚均勻,且垂直,不能有些許彎弧。”


  “這到是不難。”老工匠點了點頭,拿起石黛記錄了一下。


  “另外,內裏兩寸六分,外緣五寸五分,長度……需要四尺。


  內裏七寸八分,外緣一尺五寸,長度為三丈五,此三種一起試鑄出來好了,內外皆須垂直,且不能有沙眼暗紋,可以白鐵白銅各試製幾次。”


  “如此巨物,何人能移動之?”老工匠吃了一驚。三丈五的大鐵管子,那得多沉?誰能搬得動?


  “無妨。”張軍拿石黛在紙上畫了個正圓,畫上凹齒軸幅和間孔:“可鑄造此輪若幹,以麻繩輔之,一人可抵千鈞之力。”


  “郎君莫不是誑吾?”


  “隻需驗證便是,此為數術之學。萬物有重量,撼動須使力,力力之間相互作用使之動搖移位,大有學問,此隻為其中一術而已。”


  “可提千鈞?”


  “隻須繩索強韌,幾輪合用,一人可操。”


  “郎君高才。若此物成真,郎君……天下匠人之福啊,必將誦頌萬世,名傳千秋。”


  老工匠激動的臉都紅了。他毫不懷疑張軍的話,必竟一府之尊,這種事是不可能拿來開玩笑的,那以後真就不用混了。


  這可是一諾千均的時代。


  “此物可不隻是能用在工坊,民間處處皆有用處,大到移山填海,小到生活起居,隻是需使大力的地方都可適用之,極其簡便。”


  “如此神物?”老工匠手都有點抖了,仔細的看了看圖紙,又抬頭看向張軍:“郎君,未注尺寸啊。”


  “重物用大尺,小物用小尺半尺,並無十分標準,大小輪都能配起運用,隻是需三四輪成套即可。”


  (唐代大尺是一個標準尺寸,大約是一尺二寸多一點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