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唐朝請郎> 第5章 明哲保身(這詞在古代是褒義。求收藏)

第5章 明哲保身(這詞在古代是褒義。求收藏)

  “李大哥。”


  “朗君,職下族中行五,大哥之稱實在是承不起。”這回李應右沒蹦起來。


  “好,李五哥,營中糧料械具,數量有多少?”


  “糧料械使雜具軍械一應按規行辦,尚有富餘。”


  “張……都尉不知家中行幾?”張軍扭頭問張良。


  “職下族中行二,郎君但呼張二郎便是。”


  “張二哥,咱們營中……健兒,狀態怎麽樣?能不能打仗?”


  “郎君此話何意?”


  “我沒什麽別的意思,就是想了解一下咱們的戰鬥力。我必竟對這一塊不熟悉嘛。張二哥莫怪。”


  “……,以一當十,不足為慮。”


  “那就是說,現在咱們這一營,物料豐足,械具也沒有問題,戰鬥力更沒有問題,對吧?”


  張良端起銅碗把羊奶一口喝了,抹了一下嘴巴笑著說:“郎君放心,就算是營中夥夫也能執刀上陣,郎君但有策略盡管說了就是。”


  “咱們是糧料押運使營啊。”李應右瞪大了眼睛看著張軍和張良,感覺有點慌。就是來送個糧草,你們這是準備參戰嗎?

  “不知,郎君有什麽打算?”張良不怕打仗,就想知道張軍想打誰,怎麽打。唐代的軍伍就沒有怕打仗的。


  張軍搖了搖頭,習慣性的去身上摸了幾下,沒找到煙。


  “不是想打仗,我隻是問一下心裏有個數。我這幾……日,連日大夢,說來兩位哥哥可能不信,夢中光怪陸離,見了許多當見不當見的事情。


  說來兩位哥哥可能不信,但我是信的,這是蒼天給我的明意。所以,我有計算,就是不知道兩位哥哥能不能支持我。”


  “郎君請講。”李應右抱了抱拳。他好像不太習慣坐胡床,屁股扭了幾扭。


  相對來說,這個時候的文化人比武人更相信鬼神仙怪之說,所以他的反應比張良直接的多。


  “我打算,咱們回去。回鳳翔等待時機。當今天下勢亂,各地節使意向不明,明哲自保才是上策。”


  李應右神色一鬆,到是張良把眉頭皺了起來,大眼睛直直的盯著張軍看:“還請朗君說得明白些。”


  “李五哥,你可是一心尊朱節使為主?還是打算去響應你本族李節使?”張軍沒接張良的話茬,而是問李應右,你是打算去跟朱泚還是李懷光?


  李應右搖了搖頭:“郎君無須試探,李五巨唐為官,雖官職卑微但忠心可表。”


  “張二哥呢?”張軍又轉頭去問張良。


  “職下亦是唐將,每每思及安西大都護無不心血激揚,怎奈職下官職低微罷了。”


  這會兒安西大都護府已經沒了。


  張軍算是熟讀漢唐曆史的人,知道一些事情。


  大唐安史之後還能存在一百五十多年,和這些中下層為官者的思想意識是有直接關係的。就像李應右和張良這樣以唐官自居的人太多了。


  李懷光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這哥們這會兒剛反,馬上準備截皇上攻長安,結果手下就沒人響應,最後隻好主動讓步,帶著大家去了河中,這才算沒散夥。


  在大多數中下層官員武將心裏,你稱王稱霸搶地盤都行,但不能對唐李幹什麽,我們不幹。


  所以雖然後期藩鎮割據打得人腦袋變成狗腦袋,大唐始終都在,又延續了一百五十多年,直到朱溫統一南方改國易號。


  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後麵的皇帝太渣,一個不如一個。但凡有點頭腦大唐都不會實亡,興許就能出現什麽轉機。


  “好。”張軍擊了一下巴掌:“那我就直說了。朱節使也好,還是李節使也罷,都不會長久,巨唐還是巨唐,是我等之屬。


  但是咱們現在太弱了,官職高下咱們不說,實力也不行。就這一營人馬能幹什麽?眼見著聖上赴梁什麽都不能幹,還得遵從上命抵運糧料。


  但夢中諸事我已經知道結果,我們不需要替聖上和巨唐耽心,現在自保才是當務之急。


  所以我的意思就是咱們馬上回營,回鳳翔安心休整,招兵買馬壯大自己,等有了實力再應勢而為。


  我也不逼著兩位哥哥跟著我幹什麽,如果能一起行動最好,如果不能,咱們就各行其事吧,就在此分手。”


  李應右皺了皺眉頭,問:“郎君可知天興城如今是何人把持?”


  張良點了點頭:“兵馬使李總是朱節使的密人,不可能放任我們不管,現在回轉不過就是送上人頭罷。一營數千人想隱藏聲勢也做不到。”


  “兵馬使李楚林?”張軍問了一聲。


  “正是。不知郎君可想好了對策?”現在帶著行營回去那是肯定要被斬頭的,軍令如山不是笑話。


  你一個糧料使營不依令送糧,半道自己回來了,不殺你們?

  張軍想了想,其實是在心裏盤算朱泚的勢力。


  硬盤大腦適時的給出了一張圖出來,上麵標明了朱泚麾下各部的動向據點還有大概兵力。


  估計是因為各種史書上也沒有確切的記載吧,兵力方麵不是太清晰。不過也夠用了。


  鳳翔轄三州之地,官方兵馬為一萬五千人,實際應該兩萬以上。


  雖然鳳翔節度使還兼著隴右,但實際上隴右這會兒地盤大都在回鶻和吐蕃手裏,已經就是個虛名了。


  朱泚調集人馬打了奉天幾個月,又有一部分去了長安,留在鳳翔的兵馬這會兒估計也就是幾千人。不會超過三千。


  隻不過鳳翔是朱泚的大本營,李楚林如果對他忠心耿耿,回去是肯定要被問責的。


  李楚林這會兒是鳳翔兵馬使,是朱泚手下管理兵馬的最高將領,但實際上他這個官是節度使的私官,並不被國家承認,所以也沒有品級。


  不過張軍記著,李楚林應該沒那麽忠心,他殺了皇帝任命的節使張鎰,自命節度使霸下了鳳翔。


  雖然最後確實被德宗捏著鼻子承認了,真正有了勢力。但那是以後的事,現在還早的很。


  事實上,鳳翔對於張軍張良李應右這些人來說,那也是自己的大本營,大家的家眷親人都在那邊,包括下麵這一營兵將的家屬親眷。


  “回去。”張軍拍了一下案幾:“當前的情況已經不允許我們再往前去了,李懷光肯定要對我們下手,兩位哥哥可願降了李節使麽?”


  打是肯定打不過的,當初出來的時候誰也沒想到李懷光會在這個時候反了。打不過就隻有降,沒人想死。


  “可是,軍令在此。”李應右還是感覺不太踏實。


  “如今朱節使正是用人之際,我不信李楚林敢殺我。一應職責我一人擔了,讓李楚林找我就是,必不會牽累兩位哥哥以及一營健兒。”


  張良很想說一句戰死就是,但這時候又不是和外族的爭鬥,大家都是唐人。吱唔了幾下長歎一聲。


  “就如此定下了。”張軍下了決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