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明末之草原為王> 第172章 升級版虎蹲炮

第172章 升級版虎蹲炮

  五六百斤弗朗基大炮,趙銳打算以後直接編成炮兵營,一個鎮下轄一百門左右。


  另一種小炮今後將伴隨營級,甚至大隊級作戰單位,所以必須要輕便,易於攜帶,而能達到這一要求的,明朝就隻有虎墩炮了。


  其實在趙銳看來,明朝的虎墩,就是原始迫擊炮的雛形,虎蹲炮炮管短前麵有兩個開叉的支架,架在地上,形似一隻蹲著的老虎,和迫擊炮前麵的支架作用不是一樣嗎?


  而且迫擊炮也算是一種前裝滑膛炮,區別就是炮彈一體化,可以調整射擊角度。


  當然,炮管的質量和炮彈的威力,那自然是無法比的,但趙銳覺得以明朝工匠的實力,加上他的那點知識,應該能搞出簡化版的拍擊炮出來。


  接下來的日子,趙銳一心撲在了兵工廠,鑄造弗朗基大炮的事,他沒多管。


  而是和兩百名鐵匠一起研製迫擊炮,因為他知道自己不加入,恐怕短時間內很難搞出來。


  首先就是確定口徑,黑火藥威力有限,口徑太小肯定不行,最終趙銳決定鑄造兩種口徑的迫擊炮。


  一種大的三寸左右,也就是一百毫米,炮管長度半米,一種兩寸四,差不多八十毫米左右,炮管長度同樣半米,用熟鐵澆鑄。


  結構方麵,前麵的兩個支架肯定無法做成活動的,而是像虎蹲炮那樣做成死的,先打好支架,然後和澆鑄好的炮管焊在一起,這點倒是不難辦到。


  幅度調整方麵主要還是依靠後麵的支架,鑄造的時候,炮管尾部,事先預留一個小孔,不會打通炮管,再打一根粗壯的鐵條,一頭連接炮管小孔,一頭支撐在地上的一塊大鐵板上。


  鐵板上做一排凹槽,這樣支撐的鐵條就可以前後移動,用於調整炮管的角度。


  所以整個大炮的結構,分為兩個可移動部分,一個是炮身,由一根炮管和三個支架組成,另一個就是底板,做大做結實一點都無所謂。


  結構確定後,兩百名鐵匠就開始忙活起來,鐵板和三根支架都簡單,主要還是炮管的澆鑄。


  用泥模一連澆築了十多根炮管,趙銳都不甚滿意,澆鑄的太薄,容易炸裂,澆鑄的太厚,重量又太重。


  那怕做成前小後大,重量依然差強人意。


  “將軍,其實這炮管已經很輕了,隻有兩百五十來斤,就能經受得住一斤火藥的爆炸。”


  “還是太重了,加上三根支架怕不得有三百斤,一個人哪裏扛得動?”


  趙銳搖了搖頭,隨即就一拍額頭道“咱們搞錯了,直接用火藥炸,和炮彈在炮管內爆炸,威力完全是不一樣的,要小許多,看來咱們得先將炮彈搞出來,才能實驗炮管的強度。”


  眾人都是一臉茫然,趙銳也沒過多的解釋,直接先讓木匠做一個帶四個小尾翼的,前世那種橢圓形的迫擊炮炮彈,隻不過要長一些,然後再讓鐵匠照著做泥模,用熟鐵澆鑄。


  彈頭部分先不管,做成實心的,主要還是尾部裝發射藥的地方,做成空心。


  有木匠做的炮彈模型,鐵匠們很快就澆鑄出來了實物,稍微打磨拋光,就裝上火藥,然後用油紙塞緊,事先預留一根引信,趙銳就迫不及待的試驗起來。


  一根炮管斜斜的固定在木架子上,趙二爺站的老遠,身邊幾名親兵用盾牌護著,一名老頭拿著炮彈,顫顫巍巍的點燃引信,放進了炮管。


  “喇”


  想象中的劇烈爆炸並沒有發生,而是炮管噴出一陣煙霧,發出嗤的一聲,炮彈從炮口噴出掉在了地上,連一米的距離都不道。


  “將軍,這老朽”老頭一臉忐忑的望著趙銳,其他人同樣不知所措。


  “看來用油紙堵不行呀,膛壓不夠,火藥根本就不爆炸,而是直接燃燒了。”


  趙銳卻是上前撿起炮彈,看著尾部啤酒蓋大小的洞口,摸著下巴道。


  “將軍,要不用泥巴堵吧?”


  “太結實了也不行,搞不好彈殼會直接炸掉。”趙銳也是頭痛無比,發射藥可是足足有一斤,而且都是威力最大的黑火藥配方。


  但除了泥巴,確實沒有什麽更好的東西了,木塞肯定是不行滴,不一會兒一枚新的炮彈就填裝完畢。


  “轟!”


  這次倒是炸了,可是和趙銳猜測的一樣,炮彈尾部直接被炸得開裂,這也不要緊,關鍵四個尾翼都被炸掉了兩個,炮彈完全沒了準頭。


  而且這樣多發射幾次炮管裏麵泥巴恐怕會堵一大堆,戰時不可能打上幾炮,就將炮管裏邊的泥巴倒出來,那樣就太麻煩了。


  最後隻得用黃銅來澆鑄炮彈,銅的韌性比鐵要大得多,而炮彈尾部的孔洞,也縮小了一半,泥巴的外麵還覆了一層蠟,用於防水。


  果然,經過幾十次的試驗後,炮彈能成功發射出五百米遠,精確度也在30米以內,炮管也毫發無損,底部的殘留物也非常少,打上三四十發清理一下,問題都不大。


  趙銳和幾百名工匠都是大喜,立即就重新鑄造更薄的炮管用於實驗,最終炮管的重量控製在了一百五十斤,再薄就不行了。


  但趙銳的理想重量是一百斤,加上三個支架150斤,一個大漢也能挪得動,平時是兩個人抬也不吃力,一匹騾馬馱著能飛奔。


  趙銳知道,想要再減輕重量就隻能在鐵料上下手,還有就是減少炮管的長度,比如說在燒紅的鐵水中加入一些礦物質,讓炮管凝固後,增加其柔韌度和硬度。


  他也隻知道鎢好像有這種效果,可一時間上哪裏去找鎢礦?所以也隻得先用抄鋼法,將熟鐵炒成鋼,然後融成鋼水來澆鑄。


  這樣炮管的重量一下減輕到了一百一十斤,勉強達到了趙銳的要求,加上三根支架,160斤重,鐵板也有40斤重,剛好200斤。


  但問題是抄鋼法太耗時耗力了,根本就無法大批量的得到鋼水,再者就是用銅來鑄造炮彈太奢侈了。


  這年代的銅可是拿來當錢使的,一枚炮彈怎麽著也有七八斤重,沒辦話太輕,火藥就裝的少,無論是發射出去的威力,還是彈頭爆炸的威力都不夠。


  最後趙銳也隻能懸賞,要是誰能想到直接讓鐵水變成鋼水的簡單法子,賞銀萬兩,並直接提拔為總管。


  其實他知道真正難的還要屬炮彈,因為迫擊炮彈是一體的,尾部裝發射藥的地方要堅韌,而前端的彈頭卻要一炸就能爆炸開來,最好用生鐵來鑄造,和尾部的銅就矛盾了。


  而要是分開,用絲綢做發射藥包,炮管的強度又經受不住爆炸的直接衝擊,重量就無法控製到這麽輕。


  還有一點,也是最關鍵的,彈頭竟然是開花彈,怎麽引爆?像前世那般觸發式引爆,無異於癡人說夢。


  直接在中間插一節引信,用後麵的發射藥點燃,時間又不好控製,真真是傷透了腦筋,讓人抓狂。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