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秋末氣清,杜娥山吟(二)
遠望山巒翠色,靜聽流水潺潺。乘馬溪畔路悠長,古寺青煙淡。
同行已經是走了大半個時辰,山腳下看著七峰山峰巒。山腳看得到寺院掩映,山坡更有草木斑斕。
山路邊有銀杏,秋深一片金黃。山坡角生楓香,這時候半山紅豔。
山路向高處延伸,兩邊盡是碧竹染上灰綠。石壁灰白相間別樣圖卷,從竹林間出現一大片完整而漂亮。
這地方香客多,來來往往絡繹不絕。邊上林木掩映一條狹窄道路,蜿蜒繞過寺院後牆向山上盤桓。
已經到山腳了啊!
杜安菱仔細看著這座從來隻有遠觀的山,催動馬匹踏上低緩山路。邊上人早有低吟詩句的,程劍的絕句頗為直白。
“七峰山下碧竹寺,寺院林間煙鎖日。不做香客繞牆走,山巔亭台我欲及。”
他有些得意,卻被人一句話懟回去。
“留著句子往後再用吧。”
趙印文笑道。
“莫要像上一次那樣,輪到你了卻一句詩說不出!”
程劍一下子無言。
……
山路起初是平緩的,再往前忽而變得陡峭。岩壁上有前人搬運石塊堆砌的牆壁,堆土來一條坡道可以乘馬登臨。
接著是一片四周高中間低的窪地,半山地方一大片連接外圍山峰。又有寺廟建在這地方,可惜久而沒人早已荒廢殘破不堪。
那地方已經是來人拴馬地方。
已經有不少人來過了,樹林裏一整片許多馬匹。前邊一條路延伸向山石上麵石階,盤桓在陡峭山脊直到頂峰逍遙亭。
下馬爬山,兩刻鍾到了逍遙亭。
亭中已經有人,見來人兩邊皆歡喜。
……
“延年兄怎麽也在!”
趙印文在這一行人中已經是不小的,到山頂一樣是迎上去自稱為弟。
“小弟今天碰巧了!”
那被喚作“延年兄”的也不過二十好幾,比那趙印文大不了幾歲的——他回過頭看到山路上來人,開口倒是熟絡。
“含墨弟來了,還有悅音同銳鋒——還以為見不著你們幾個了,怎麽著,憋著煩了吧!”
他說著又看到跟在後麵抱著琴的杜安菱。
“還約了個琴師助興?可真是有些雅致了!”
說著上前來邀人入座,那山頂亭台容不下太多人的,這一下可不是擁擠非凡。
都落座了,排成一個圈圍在亭下。山路上來地方還站著一個人,那人可不是杜安菱!
可沒有安排杜安菱位置!
這一下就惹人不滿了——不止有她,更有那見識過她詩句的一行三人。
特別是“李弟”李南笙,他看樣子就要嚷出來了。
可杜安菱開口,一切都停止了。
……
“偏村遠來赴宴遲,做客山頂備雜詩。緣何俊才多不曉?隻把來者當琴師!”
是責罵,也是挑釁。杜安菱知道這種文人集會不必遮遮掩掩,上來一首七絕揮灑畢,上前兩步放下琴,對安排位置的“延年”作揖。
“若是這樣還不可,杜某願為列位奏一曲。”
“一曲”兩個字刻意加重,意思可不是“隻一曲便別去!”
看得到她的不滿,那邊人意識到自己方才的不對來。
臉上飄紅,連連作揖說自己“無意中弄錯了身份”,對杜安菱複又是恭敬,倒是同其他人一樣的。
果然是隻待見讀書人?
聯想到之前自己初次碰到趙、程、李三人時自己遭遇,苦笑那“以才取人”的讀書人不應該。
不過終究是有自己地方,李南笙邊上緊挨著。席地坐下來,卻看著遞過來白紙。
“筆墨不足,還請稍後輪著來寫著。”那邊人解釋道。
“虧你們來得早,再晚些墨研好了就出題了。”
那人指著外麵兩個彎腰仆地小廝,卻引來李南笙問題。
“出題?”他問。
“你等下就知道了。”邊上人抬眉見著研磨的把硯台遞上。
不知覺坐得更正。
……
山巔待磨墨,書生各自等著時間不短。看到為首的“延年兄”開口,簡述自己身份並深深作揖。
他看著眾人,道一句“我自為序”。
他提筆沾墨,擱硯台瀝幹多餘墨汁。
他撫平紙張,作一篇序文洋洋灑灑。
筆墨紙麵延伸,記錄詩集由來;文字上下鋪展,寫到一半定下詩題。
“承樂七年,九月十四。秋深寒露,氣朗天清。諸生集會於七峰山,眾友設宴於逍遙亭。起詩社也。”
“是日雲淡風輕,霧消天晴。寒月凝露,殘秋氣清。有楓林紅葉,竹塢綠枝。怡然有隱者之趣,悅然行雅集之事。山巔遙望,覽叢山之險峻;亭台設席,評諸子之才情。”
“列席位,分筆墨。備詩題,集上說。擬頌“秋風”為興,更言“山行”為句,集辭為韻,譜韻為集。更有點評切磋,區分優劣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