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蘆笙舞的傳承> 0182、非物質文化遺產

0182、非物質文化遺產

  0182、非物質文化遺產

  小王波長大了,長成了一個堂堂正正的帥小夥。比起那時候上初中,都是坐在前麵第一排的小小子,有時甚至被女生欺負。誰也沒有想到,現在的小王波還是長開了。個子比仰亞還高半個頭呢。戴著眼鏡,文文弱弱的一介書生氣。


  原來,那年,小王波上初中時因為跟仰亞老師學吹蘆笙。後來,他的爸爸媽媽怕他學吹蘆笙而影響成績,所以,一個學期以後,就給王波轉了學,去了另一個學校。


  一開始,小王波也有些不習慣,後來,時間長了,也就有了新的同學,慢慢地忘記了這邊的老師和同學。在這個學校,留給小王波印象最深的就算是仰亞老師了。


  在學校,也許能回來看老師的,並不是班上學習最好的那幾位學生,反而還是一些平常跳得凶、老師管得最多的那些。而對於學生來說,他們能記得最深的,也不就是教得最好的老師,反而是那些經常和學生打打鬧鬧在一起的老師。


  那時,仰亞的課,無所謂好壞,因為一個音樂老師,也沒法跟其他的語文、數學老師比。可是,他的課確實是學生們最喜歡的。想想那半大不小的男孩,哪個在學校不是最喜歡體育課和能夠在外麵崩崩跳跳的其他課。而仰亞的課,好多就是在室外上的。所以,留給學生的印象也是最深的。更何況,當時的小王波本就喜歡著仰亞老師的蘆笙及蘆笙舞。隻是父母的一廂情願怕影響他的學習,才轉到了其他的學校。


  這也是好事,也許‘過來人’的父母想的是對的,如果小王波沒有轉學,那他是不是也能考取學校。


  人生沒有如果,這事也沒有可對比性。


  後來,小王波讀了高中,又考了大學。


  一年前,他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了縣裏的電視台,當上了一名記者。負責全縣的新聞報道工作。同時對於縣裏麵的一些民族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和興趣。


  由於小王波剛參加工作不久,所以,電視台裏好多的新聞都是他親自跟蹤到第一線去采訪、記錄和編寫。


  這一次,縣裏麵來了幾個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有一定研究的國外專家。這也是縣裏麵的要求,他們將對縣裏麵一些民族文化進行考察和調研,對於一些逐漸被人們忘記和正在走向失落的民族文化,作好調查,再根據具體情況作進一步的保護。


  蘆笙和蘆笙舞,本就是本地區的一種民族文化的體現。在這裏有著悠久的曆史。也有它輝煌的過去。可是,幾經沉浮,這幾年,隨著一些新型的娛樂方式和從外麵流進來的外來文化,早就已經把蘆笙及蘆笙舞衝擊得可有可無了。


  所以,縣裏麵也在為此事努力著。想著用各種方法來保護蘆笙及蘆笙舞這種民族文化。這樣,就引來了一些國外專家們的調查和考證。所以,也才有這幾個‘外國遊客’自己來到了仰亞家。


  縣裏麵本來也安排著有人跟著專家一起。可是,專家們覺得他們以遊客的身份自己去考察,才能得到最真實的第一手資料,所以,就單獨行動了。


  不過,縣裏也不能就這樣放著幾個外國專家盲目地去考察調研。同時,這個事情,縣裏麵也需要有相關的調查報告及相關的第一手資料。同時,對於專家們的調研也要作跟蹤報道。


  這次,縣電視台派遣來的跟蹤報道記者就是小王波。小王波突然在這個小山村裏遇上自己十幾年前的仰亞老師。能見到自己的老師,當然是最高興的事。


  以前,作為一個初中生小男孩,也沒有那麽多的想法去知道某個老師的家在哪裏。一直到現在,他也不知道仰亞老師就住在這個小山村。


  這次也真的是一種巧合。


  今天,小王波一眼就看出來前麵這個中年男人,就是自己初中時的仰亞老師,隻是他的背已經稍有彎曲了,頭上也憑添了些許白發。可是,那特有的老師的眼神,他一眼就能認得出來。


  仰亞卻是愣了半天,要不是小王波自己告訴仰亞他的名字,仰亞還真的想不起來,麵前這個比自己高了半頭的戴眼鏡的帥小夥和十幾年前那個班上弱小的小王波聯係起來。


  這女大十八變,男孩也是要‘變’的。小王波從一個小男孩變成一個帥小夥,十幾年,也不能怪仰亞認不出來。


  仰亞伸過手來,也把王波緊緊地抱在自己的懷裏,好久好久才鬆開手來。仰亞用手扶著小王波的肩膀,用眼睛一直從上麵看到下麵,又從下麵看到上麵,那依稀的記憶裏,那靈動的眼睛,那可愛的臉,雖然比那時成長、成熟了許多,但是在仰亞的眼裏,仍然跟那時一樣,這,還是他可愛的學生。


  “哎呀,你看,當時小小的王波,現在都長這麽高了啊。都大學畢業了,都有自己的工作了啊。哎呀,要不是你說,我還真的沒把你認出來。長大了,長高了;長高了,長大了。”仰亞一直還在不停地念叨著。


  見過了老師,小王波才把自己情況告訴了仰亞,也把他們這次到村裏來和昨天到村裏來的‘國外遊客’的身份告訴了仰亞。仰亞趕緊把大家一起請進了家裏。


  幾個國外專家,看到縣裏麵來人了,還覺得打擾了他們了。不過,看到小王波和仰亞那份親熱勁,能在這裏遇上自己十幾年沒見的老師,他們也為仰亞和小王波高興。


  坐下來以後,幾個縣裏的領導,也聽取了幾個專家的調研采訪情況。幾個專家對這裏的采訪和調研非常滿意。他們都說,他們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裏確實是一個充滿民族特色的地方,不光有自然風光,還有純樸的民風民俗,有古老的木樓建築,還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內涵。


  他們還說,這次最大的收獲就是找到了小王波的老師仰亞,一個能把當地的蘆笙吹得那麽好、蘆笙舞跳得那麽好的‘專業’人才。這是他們這次調研最大的收獲。


  在他們知道仰亞曾經在人民公社宣傳隊幹過,又曾經代表著這種民族文化出國演出過,還曾經成為一個學校的老師。他們深深地佩服仰亞。同時也很感謝仰亞能夠努力地把這種民族文化堅持傳承到現在。


  通過這次調研,專家們也覺得這裏就應該是這種民族文化的最集中點,也是這種民族文化的發源地。他們建議,縣裏麵應該就這個村寨以及附近一村寨一起,成立蘆笙及蘆笙舞非物質文化遺產地,並作出相應的保護和發揚。


  ‘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又是仰亞第一次聽到的一個新名詞。非物質文化遺產到底是什麽。仰亞可是真的搞不懂。不過,他聽說是保護和傳承本地蘆笙及蘆笙舞的,沒問清楚是怎麽回事就滿心地興奮了起來。


  “那這個文化遺產要怎麽搞?各位專家、各位領導,隻要你們說了,我們一定去搞好。”


  “啊啊啊,仰亞老師,非物質文化遺產,不是今天說搞明天就能夠搞成的,他還需要大量的調查研究,需要詳細的資料,然後再向國家各級相關部門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才能真正起到保護和傳承這項遺產的作用。”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為個人所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表現形式、知識體係和技能及其有關的工具、實物、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各個群體和團體隨著其所處環境、與自然界的相互關係和曆史條件的變化不斷使這種代代相傳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創新,同時使他們自己具有一種認同感和曆史感,從而促進了文化多樣性和激發人類的創造力。


  “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以下方麵1、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2、表演藝術;3、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5、傳統手工藝。


  蘆笙及蘆笙舞,就是本地區本民族表演藝術及民族音樂的一種表現形式。特別是在沒有文字的少數民族地區,各種音樂、舞蹈等的表現形式的表演內容就是本民族文化的標誌,也是本民族文化的一種特殊記錄。我們可以從各種音樂、舞蹈中去發現民族文化以及民族曆史。


  這些太大的道理、太過於書麵的語言,仰亞不是太懂。可是,他聽懂了可以通過這種方式而讓蘆笙和蘆笙舞繼續保持下去,這就是他最高興的事。


  “那,這個,我們能做些什麽?我們又能幫上些什麽忙?”


  仰亞急切地就問了起來。


  “現在,你們也沒必要做什麽,一段時間內,我們可以還要進行多方麵的調查研究,不僅僅是在你們這個村子裏,還有附近的其他村子裏,我們都是要去的。我們要把我們調查得來的第一手資料,形成非物質文化遺產報告,再報到上麵去,由上麵的各級專家再進行評估,最後才能定得下來,看看是否適合申報,適合審批為各地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些東西,本就是這一代地區所特有的,現在,你們要做的,就是盡最大的努力把它表現出來,讓更多的人看到,也讓各級專家們看到,同時也為我們的申報提供必要的各種圖文資料。”


  “這個沒事,前幾年,我們這一帶,好些村子裏都還成立有蘆笙隊的,隻是這幾年,喜歡聽蘆笙的人少了,大家才沒有經常吹經常跳而已。現在,隻要說是對蘆笙及蘆笙舞的傳承有好處的話,對於我們這種民族文化能夠讓我們的子孫後代都記得,都願意去接受的話。我們一定盡最大的努力,把蘆笙重新吹起來,把蘆笙舞跳起來。”


  仰亞越說越高興,也越說心裏越興奮。


  “不過,仰亞老師,這個可與你們平常跳的不同,有些時候,可能還要在你們原來所了解所掌握的蘆笙及蘆笙舞上再作進一步的提升和改進,要把這種民族文化最精華的部分展現出來。把最高質量的東西展現出來。


  “比如蘆笙,除了你們平常經常吹的六管蘆笙外,其他的低音蘆笙、高排蘆笙、多管蘆笙等,也要很好地表現出來。而蘆笙舞也是一樣,除了你們平常跳的各種簡單的蘆笙舞,各種蘆笙唱堂舞等,還有更高級的東西,才能更好地表現這種民族文化的深厚,以及它的價值。”


  是的,前一麵時間,仰亞他們吹的蘆笙和跳的蘆笙舞,主要在表現在各種農村的喜慶場合,所以,真正的藝術含量不是很高。因為技術高了,老百姓們也聽不懂看不懂。如果要說,質量稍微高一點的話,那還得說是仰亞在宣傳隊裏麵的時候。


  至於蘆笙的質量,仰亞也知道,現在,他們除了有幾把高排蘆笙,幾把低音蘆笙,大部分都是普通的六管蘆笙。質量和藝術表現方式,確實達不到更高的要求,也沒有地方特點。


  說到這些,仰亞突然從身邊站了起來,走進自己家裏。不一會兒,他從家裏取出一個非常漂亮但卻又有幾分陳舊的盒子來。


  他走過來,蹲在大家中間,慢慢地打開了那個長形的舊盒子。裏麵是一管漆黑發亮的高檔多管蘆笙。


  “這是我爺爺的一個戰友留給他的,也可以說是為他保管吧,可是,後來,那戰友在朝鮮戰場上犧牲了。所以,這把蘆笙也就找不到他的主人了。從爺爺開始,就一直把它保存著,我一直吹了那麽多年的蘆笙,可是,從來都沒敢把這把蘆笙拿出來吹過。不是我怕什麽,而是怕對不起那位爺爺,我想如果有一天能夠找到他或者他的家人,也許在他的允許下,我會好好地為那位爺爺吹上一曲。”


  大家從仰亞的手中接過這把蘆笙,這是一把二十四管蘆笙,相對來說也算是高的了。仰亞都說,他這一輩子,也就吹過兩三次二十四管蘆笙,那還是在宣傳隊的時候。後來,宣傳隊裏的老蘆笙壞了,就再也沒有了二十四管蘆笙,也就沒有再吹過。


  這把二十四管蘆笙,雖然看上去有些年頭了,可是,它的做功,它的質量,它的氣勢,跟另外的其它的蘆笙比起來,其它的就遜色得多了。不用吹,隻是用手在蘆笙上輕輕一彈,就從笙管裏發出一種帶金屬的聲音來。


  大家一個個都看得嘖嘖稱讚。


  “仰亞老師,現在還有人會做這樣的蘆笙嗎?”有人問仰亞。


  “哎呀,這個我還真的不知道,我們一般的蘆笙,平常都是到縣裏一條老街上有一個老製作人,他才能做好蘆笙,我們也沒問過他,他是不是會做這種高級蘆笙。”


  最後,小王波走了過來,拿起這管蘆笙,撫摸了好一陣,然後對仰亞說

  “老師,最近,我在采訪中,聽說有一種三十六管的蘆笙,你見過嗎?吹過嗎?”


  “三十六管蘆笙?我也聽說過,可是,我也從來沒見過,更是沒吹過。”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