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蘆笙舞的傳承> 0150、蘆笙唱堂舞(3)

0150、蘆笙唱堂舞(3)

  0150、蘆笙唱堂舞(3)


  夜,慢慢地黑了下來,也慢慢地靜了下來。


  這時,老李頭靈堂裏的聲音,顯得更加的刺耳而強烈。一陣陣鐵炮,一聲聲嗩呐,一首首靈歌,一支支蘆笙曲,讓整個靈堂充滿了悲切和憂傷。


  蘆笙唱堂舞就要開始了。


  首先,由這家的子孫們一起來到了老李頭的靈前,恭恭敬敬地行了幾個禮。每人點上一柱香,站在靈前三鞠躬。然後輪流著每一個人都在靈前燒了三把紙錢。把自己想要對逝去的老人想說的話,都默默在跟‘他’交流著,有祝福有期盼有懷念。


  這個儀式做完,靈堂外的院壩裏放起了一串串鞭炮,中間夾雜著幾次鐵炮聲。


  這期間,仰亞他們的蘆笙舞隊一直都在靈堂的旁邊站成一排,蘆笙曲一直都在吹著。


  鞭炮響過後,是第二輪儀式。與去世的老人‘交流’完了的親人們,稍稍地退後兩三米,把靈前一定的空間留出來。隨著幾聲鑼鼓的聲音,站在另一旁的鬼師(祭師們),一邊輕輕地念著一些大家都聽不懂的‘靈歌’,一邊慢慢地走到靈前。站在最中間的一個老者,身穿一件長長的袍子,戴著一個高高的帽子,稍稍一看,就像一個從古代走來的道士。他一手拿著鈴當,一手拿著一個約有七八公分長的方尺,一邊上上下下地比劃著,配合著他的‘唱詞’。


  站在他左右兩則和後麵的,總共有七八個人,有的打扮也跟這老者一樣。有的,穿的就是普通的民族服裝。他們各人手上,都拿著有鼓有鑼有鐃等,都在配合著‘主唱者’的節奏隨聲附和著。


  靈前的小桌上,放著一本他們自己帶來的書,古黃發黑,上麵的勾勾劃劃,不是‘專業’的,根本就看不懂。


  他們每一個人的眼睛都是閉非閉,但嘴裏的念詞卻從來沒停過。配合著他們的念詞,時兒點點頭,時兒又鞠上一躬。時兒又用手中的尺在靈位前比劃著。


  他們又這樣忙碌了有幾十分鍾,然後停了下來,算是一排‘法事’已經做完了。


  門口又響起了一陣鞭炮鐵炮聲,也有那在悲歌中忍不住的婦女,又在靈堂前哭了起來。


  這最後,就該是仰亞他們上場了。也就是他們的唱堂蘆笙舞要正式開始了。


  老李頭的孝子賢孫們又在他的靈前燒了一遍香紙後,一直站在旁邊吹著的仰亞他們走了過來。


  他們還是像剛才來時在路上排出的隊形一樣,由兩個小孩走在最前麵,他們手裏也拿著蘆笙。當然,這次李們拿的當然也是吹得響、真實的蘆笙,隻是稍稍比大人吹的蘆笙要小那麽一號而已。由於是在靈棚裏,地方也不是很寬,這樣,他們就走成了單排,即小亞金走在最前麵接著他的後麵才是另一個孩子,接著是吹笛子和吹簫的,然後跟在後麵的是兩個吹芒筒的、兩個吹母蘆笙的、兩個吹公蘆笙笙的,最後是仰亞和另一個中年人吹的高排蘆笙。


  他們先是在老李頭的靈前橫著吹了幾遍後,然後就繞著棺材吹著轉了起來。幾種樂器的配合,曲子幽怨而哀傷。有時高有時低,有時急有時緩,有時如泣有時如訴,幽幽怨怨,整個堂裏都沉浸在這種氣氛當中。


  慢慢的,旁邊的親人們也跟了過來,特別是婦女們,她們特意穿上帶銀飾的盛裝衣服,戴上大銀角或者銀鳥。一個一個地跟在的蘆笙唱隊的後麵,也繞著老李頭的靈樞轉了起來。


  人越來越多,轉的圈子也越來越大,幾乎繞滿了整個的靈堂。這其中,有那些老一些的、聽得懂蘆笙曲的,也慢慢地跟著仰亞他們的蘆笙曲哼了起來。聲音也是越來越大,大家都走著統一的腳步。


  這步子,看似簡單,但是走整齊了,也就如同舞步一樣,所有的人都是統一的一種步伐。和著蘆笙的節奏,和著大家哼出來的歌曲的節奏,再加上舞動過程中,婦女們身上穿的銀飾發出來的清脆的丁當聲,整個節奏,就如一部舞曲。


  這就是‘蘆笙唱堂舞’。


  相反,蘆笙唱堂舞跳起來後,大家反而沒有剛才那份憂傷了,隻有一種深深陶醉於舞曲中的感覺。


  相傳,很久以前,這裏的老人過世,他們根本就沒把這看成是一種憂傷和悲痛的事。反而,覺得這其實就是一件喜事。在他們的認為中,其實,老人並沒有‘死’,他隻是想到另一個世界裏去過一種與現在的生活不同的生活方式,隻是暫時地告別這邊的親人以及自己的子女們。可是,他們的心,他們的靈魂卻會永遠留在親人們的身邊。


  而今天,隻是在老人要到另外一個世界裏去生活時的一種告別。那既然是告別,那就有喜有憂。今天的告別,是為了有一天大家更好的相聚。想想,這不是好事嗎?


  既然是好事,那為什麽要悲傷痛苦呢?

  所以,今天隻是來陪著要‘過去’的老人玩玩,以他喜愛的歌舞的形式再送他一程。所以,大家都應該把我們的歌唱起來,我們的蘆笙吹起來,我們的舞跳起來。


  難道,這不應該是快樂的事嗎?


  蘆笙吹到現在,蘆笙舞跳到現在,反而沒有人再哭了。整個靈堂裏,就隻有蘆笙聲和歌聲。


  跳了有一會後,主人們會給每一個人發上一張毛巾,這也是贈送給大家的禮物。同時,主人還會走過來,沿著隊伍一個一個地敬酒。借以表示對大家的感謝。


  感謝大家前來送自己的老人一程,感謝所有人都來幫忙,都來陪伴。


  當然,這其中最值得感謝的就是仰亞他們了。他們從很遠的地方趕過來,特意為去世的老人吹一堂蘆笙唱堂舞,這是幾十年都沒有了的事。所以,主人對於仰亞他們的到來,是出自內心的感謝。


  同時,今天,仰亞他們也受到了在場的所有人的尊重和重視。這也是對於去世的老李頭的尊重。


  好多人都在私下裏議論,老李頭真的是前世有緣啊,這幾十年都有了的蘆笙唱堂,卻就在這個沒兒沒女的孤獨的老人去世時,還有人特意來為他吹了一堂唱堂蘆笙舞。們人是打心裏對於老李頭的羨慕。


  整個唱堂舞跳了約有一個多小時後,大家才停下來休息。


  休息了一會,蘆笙又開始響起。


  就這樣同,一個晚上跳了三場,時間也過得差不多了。這時,主人才走過來,對著所有參與跳蘆笙的人又是感謝又是發煙散糖果之類的。


  今天的這堂蘆笙舞,主人是看在眼裏的,他能感受到大家對於仰亞他們的認可,也是對自己對於叔公喪事操辦的認可。這也更讓他對於仰亞他們的感激。


  “仰亞老師,今天真的是辛苦你們了,現在,時間也不早了,要不,我找個地方,你們休息一下?”


  “啊啊,那就不必了,我們都休息了,那這裏不是就冷場了。我們是不能休息的。”


  這是真的,凡是這種場合參與蘆笙唱堂的,還有祭祀送靈的,一般在這種情況下是不能休息的。


  “哎呀,我們家沒那麽多規矩,你們還是休息一下吧。”看來主人對於仰亞他們的到來和他們的蘆笙唱堂舞是發自內心的感激。所以,他才會不顧及那些老規矩,願意讓仰亞他們去休息一會。


  可是,主人的關心,那是主人的事,仰亞他們可不能真的就去休息,那樣,懂這行的人,會笑話的。


  “啊,沒事,這不,再有一兩小時也就要出殯了,我們就在這稍稍休息一下就行。”


  主人,盡到自己的一份關心也就夠了。他也知道,仰亞他們是不會去休息的。所以,主人客氣了幾句後,也就離開了。


  對於仰亞他們來說,這熬夜也許真的沒什麽,可是,對於兩個小孩還是有點熬不住。


  小亞金和另外一個小朋友,一開始聽說是帶他們來吹蘆笙,剛剛學會的蘆笙就有這麽大的作用,那是最高興不過的事了。能到另一個地方去吹蘆笙,而且還是他們家有喜事(不管是紅喜還是白喜),有喜事就有肉吃,這是他們最初的想法。所以,一開始也是挺興奮的,迫不及待地就想早些來。一路上來,包括剛剛開始時的排練,他們兩個都非常的認真,也很賣力。


  直到這一晚上熬到第二堂唱堂舞時,才感覺到是真的有點累了,也有點想睡覺了。


  兩個七八歲的小孩,除了剛開始時的興奮外,他們是真的熬不了一個晚上的。這個時候,也就到了他們想睡覺的時候了。


  仰亞看著他倆倒在旁邊的幹草邊就想睡著的樣子,也有幾分的心疼。看來下次,還是不應該再帶小孩來參與這種活動了。這種,看著風光,其實是很累人的事情,而且還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和休息。


  哼哼,不會,連仰亞自己也不知道,還有沒有下次。


  他走了過去,坐在了兩小孩的中間,把他兩的頭抬起來,放在了自己的膝上,好讓他倆能稍微舒服一點地睡一會兒。


  一兩個小時,轉眼就過去了,躺在幹草旁邊的仰亞等,也不知道幾時都睡了過去。不過,還真的沒有誰來吵醒他們。


  他們是在又一陣的鞭炮聲中驚醒過來的。接著就是一陣聲音更大的鐵炮聲。


  把大家吵醒,就是出殯的時間到了。


  孝子們又在老李頭的靈前燒了幾炷香和紙後,祭師們又開始敲了起來唱了起來。仰亞他們的蘆笙也吹了起來。同樣是繞著靈樞一圈一圈的吹著跳著繞著。他們的後麵,慢慢地又有一些跟著跳了起來,不過,比起幾個小時前,人員還是小了一些。因為好些人都要在外麵準備著。


  又這樣繞得十幾圈後。祭師們的‘法事’就做完了。旁邊跟著跳蘆笙舞的婦女們也慢慢地退了出去。輪換著圍過來的,卻是這個寨子裏所有的壯勞力,他們早就已經在自己的腰上纏好了腰繩,他們是等著要給老李頭出殯了。


  隨著祭師口中的一聲喊,同時,他把手中的戒尺重重地打在靈樞上。


  “起!”


  “吽!”的一聲,站在旁邊作好了準備的壯勞力們一哄而上,都圍了過來,有的用繩子有的用布條,有的用手,還有的用木棍、扁擔,七手八腳的就把老李頭的靈樞抬了起來。


  又一聲吼,一起抬著走出了靈棚,來到了外麵的水泥院壩上。


  外麵還有一些人,早就已經把兩根紮實的長凳放在了院壩中央,等著從靈棚裏抬出來的棺木,一下子就穩穩地放在了凳子上。


  這時,又是一陣鞭炮及鐵炮響。大家把兩根脖子的木杠及手腕大的粗繩一起拿了過來,開始捆綁棺材,作好抬棺材上山的準備。


  在這整個過程當中,仰亞他們都站在旁邊,他們的蘆笙曲從來就沒有停過,時兒幽怨時兒激烈。


  等大家把棺材全部都捆綁好後,祭師們又趕了過來,圍著靈樞開始唱了起來。仰亞他們的蘆笙隊伍也跟在後麵,又是一輪的唱堂舞開始了。


  唱著跳著,天也就慢慢地亮了。這時,家裏的全部主人包括親戚朋友,都已經聚在了靈樞旁邊。還是和剛才一樣,能穿盛裝的,都穿上了盛裝戴上了銀飾。還有那一兩個不些不舍的婦女們,在這一聲聲的哀樂中,忍不住在人群中抽泣起來。


  慢慢地,在大家的引導下,她們都自覺地慢慢走到了路口,包括所有的婦女,還有願意一起送上山去的老人和孩子,組成了隊列,兩根粗繩都連在了他們手上。


  祭師們最後一排法事做完,所有圍著的壯漢又是一聲大吼,齊心協力把棺材抬了起來。


  前麵拉著大繩的所有人,看到棺材被抬起來以後,趕緊拉著繩子就山上走,後麵多出來的男人們也都圍了上去,有的從婦女孩子們手中接過繩子來,努力地向前拉著,並且有節奏的叫著,喊著號子,打著節奏,一步一步努力向前、向前。


  號子聲伴著叫聲哭聲,還有嗩呐聲鑼鼓聲,鞭炮聲鐵炮聲一起。整個早晨、整個寨子、整條路上都是這種聲音,都是這一夥送著老李頭上山的人。


  仰亞他們,走在老李頭靈樞的正後麵,他們還是按照小孩母蘆笙公蘆笙高排蘆笙的順序。跟著抬棺材的人們一起,慢慢地邊吹邊朝山上走去。


  山在聽,水在聽,這動人的蘆笙;


  風在舞,霧在舞,和著這特殊的舞步。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