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風波定大唐> 第一章 將軍百戰死

第一章 將軍百戰死

  有《臨江仙》詞曰:

  憶昔午橋橋上飲,坐中多是豪英。


  長溝流月去無聲。


  杏花疏影裏,吹笛到天明。


  二十餘年如一夢,此身雖在堪驚。


  閑登小閣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


  第一回將軍百戰死壯士何時歸


  開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閏三月,唐帝國東北,都山。


  早晨的第一抹陽光在灰沉沉的山巒後露出頭來,卻是冰涼的沒有一絲溫度。


  幽州道行軍副總管郭英傑所率的一萬唐軍已被突厥、契丹的十萬聯軍分割包圍,血戰已進行了一日一夜,到處都是人和馬的屍體,殘破的軍旗在晨風中打著卷兒,鮮血將岩石和沙土都染成了黑紅色,再也難以分開。


  近年來,契丹王屈烈、可突幹屢次興兵犯邊,擄掠人口牲畜無數。


  遵幽州節度使薛楚玉之命,他率一萬精騎在三萬奚人的配合下,出榆關平叛。


  契丹人馬不過兩萬,屈烈和可突幹二人都在軍中,在三兩個回合的接觸戰後,契丹人就開始潰散,卻被唐軍死死咬住了尾巴,這才倉惶地退入了都山之中。


  這一切都是為了誘敵深入……


  作為名將之後的郭英傑實在是太過於自負了!這些年他戰績斐然,足可以與一直在河東、隴右屢破突厥、吐蕃的“大唐戰神”王忠嗣齊名,二人在軍中並稱“小郭王”——這個稱號不僅僅是在向他的父親郭知運和名將王君毚這兩位前輩“郭王”的致敬,更體現出了大家對這兩位新生代將星的無上期許。


  然而,失敗在造訪一個人之前,總是喜歡打扮成自負的樣子。


  唐軍一頭鑽入敵人布好的口袋裏,當他們轉過一道山巒,才愕然發現,正在從四麵八方向他們圍攏上來的,哪裏隻是區區的兩萬契丹人?此處的伏兵足有十萬之眾,都打著繪有猙獰狼頭的藍色軍旗……


  “突厥人!居然是突厥人!”


  郭英傑瞬間明白過來,自己已經在不知不覺間落入陷阱。


  然而,就在將士們準備展開死戰的時候,守護他們側翼的三萬奚人卻悄悄溜走了。奚王李詩這個老滑頭,見情勢不對,便立即像一隻老烏龜一樣縮起了頭,蔫溜溜地脫離了戰場。圍困他們的突厥和契丹聯軍並未阻攔,顯然對此早有默契……


  這下子,戰場上就隻剩一萬唐軍獨自對抗十倍於己的強敵,失去側翼護衛的將士們奮勇拚殺,殺紅了眼的郭英傑親自手舞三尖兩刃刀連斬對方十餘名勇士,左衝右突卻終究不能突出重圍。


  繼而,裨將吳克群戰死,唐軍被對方分割包圍,陣亡三千餘。


  被圍困在一座山崗上的郭英傑身邊僅剩不到七千。


  “督帥!末將派人查點過了,軍中箭矢、糧食和水都不多了,咱們得速做打算,不能這麽幹耗下去。”平盧兵馬使鄔知義前來稟報,這是一員悍將,雖然身上也掛了幾處彩,但卻仍是風風火火地四處檢查布防。


  “嗯!”郭英傑重重地點了點頭。


  他已經觀察到,敵軍營盤中升起了一股股的白色炊煙,顯然是正在做朝食,等他們吃飽了肚子,就該攻上來了。而由於昨日倉促接戰,後麵的輜重營沒能及時跟上,想必已經凶多吉少。戰士們隻能啃點隨身帶的幹糧、肉幹和清水,相比這些,箭矢損耗巨大,才是更大的問題。


  “身陷重圍”、“是攻是守”——作為指揮官,他必須果斷做出決定。


  “為今之計,死守隻能是死路一條。必須突圍才有一線生機!”郭英傑用刀尖在地上劃出了目前雙方大致的態勢,對鄔知義等幾位裨將說道:“今天要想突破這群野狼的圍攻,就隻能硬殺出去了。被圍在這片山地中,雖然於我軍不利,卻也限製了他們的大部騎兵展開。隻要打開一個出口,占住製高點斷後,當可掩護大部突圍。隻是斷後的隊伍,怕是……”


  眾將都是老行伍,豈會不知其中利害?留下斷後的隊伍必然遭遇敵軍圍攻,怕是連九死一生都難以做到,隻會全軍覆沒。


  鄔知義大手一拍,喝道:“督帥,沒說的,俺留下斷後!”


  裨將羅守忠也喊道:“末將斷後。”


  “不行!還是老子來!你護著督帥,別跟我爭!”鄔知義瞪了他一眼。


  “都別吵了!”郭英傑製止了這兩位爭吵的下屬,對於他們的忠勇和膽魄,他很滿意,說道:“敵軍四麵圍定,南山山口兵力最強。惟其如此,我軍兵分兩路,向東、西兩路繞道而出!”


  此計一定,諸將分頭行動。鄔知義、羅守忠率軍四千向東突圍,郭英傑則親率不到三千軍馬向西。


  且說鄔知義一軍東出果然順利,東部山區林木茂盛,山坳山路縱橫,並不利於突厥人的大部隊展開,置之死地將士們迸發出了無比的勇力和膽氣,拚死擊潰了幾股阻敵,鄔知義接連砍翻了三名悍勇的突厥百夫長,渾身已被鮮血噴濺的如血葫蘆一般。


  他一邊催軍急行,一邊回頭向西張望,隻聽西方隱約傳來人喊馬嘶和金鼓鏖戰之聲,不禁暗暗為主將擔心。


  他不由得想起臨行前郭英傑對他的囑托:“知義,你殺出重圍後,轉告我弟郭英乂,叫他在隴右好生為將,臨戰切莫要學我這般大意輕敵……你,給我把這四千兄弟都帶出去,為咱幽州軍留點種子!”


  當時情況緊急,鄔知義又是個粗人,聽了這番話後便慨然應諾,此時細細咂摸起來,不由得眉頭一皺,暗暗道:“督帥在軍中人稱‘雪馬銀刀’,論刀馬上的功夫在我之上,他要想突圍,料想賊人也攔不住他……怎麽會說這番話?……‘莫要學我這般大意輕敵’,又什麽‘將這四千兄弟都帶出去……’,”想到這裏,他腦中亮起了一道閃電,不由得:“哎呦!”一聲,身子晃了晃,幾乎要栽下馬去。


  在一旁的裨將羅守忠還以為他受了傷,急忙搶上來扶助他,隻見鄔知義臉色煞白,直勾勾盯著他問道:“老羅,剛督帥可曾將傷兵也都分給我們?”


  羅守忠愣了愣,說道:“好像是一些輕傷的都分給我們了,那些重傷的……都……跟著大帥向西突圍……”


  “哎!”鄔知義一拍大腿,叫道:“完了!完了!怕是督帥根本就沒想突圍,他是親自留下來替我們阻擊賊寇了!”說著,他就要撥轉馬頭殺回去,虧得羅守忠一把拉住他的馬韁繩,勸道:“將軍莫要衝動!我們就這點人,好不容易才出了重圍,要再殺回去斷送在這裏,豈不辜負了督帥一片苦心。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咱們回去重整軍馬,殺回來給督帥和兄弟們報仇!”


  還不等鄔知義爭奪,他向周圍的親兵使個眼色,那些人會意,裹挾著鄔知義疾行而去……


  果然,不出鄔知義所料,唐軍主將郭英傑根本就沒有向西突圍。


  此時,十萬突厥和契丹聯軍已經將那座山崗圍得鐵桶一般,水泄不通。他們都看到了郭英傑那杆火紅色的飛龍戰旗,知道唐軍主將在此,便放鬆了外圍的阻截,故而鄔知義那四千餘人所遇伏兵不多,但如此一來,郭英傑和手下這三千唐軍卻已插翅難飛。


  幾場鏖戰下來,已過晌午,唐軍的箭矢終於用完。由於弓弩製式不同,敵軍射來的箭矢也幾乎無法利用,唐軍陷入絕地。


  郭英傑的兜鍪不知什麽時候被打飛了,他長發披散,血紅的眼睛中滿是殺意,腿上和小腹都中了一箭,血透重甲。


  他一腳踢翻了眼前一具無頭的屍體——那原來是一位極為凶悍的突厥勇士,率一彪人徑直衝上了山崗直奔唐軍的軍旗,在突厥軍中,能夠奪得對方的軍旗的戰士,當被稱為無敵的“巴特勒”,會獲得無上的榮耀和獎賞!他手持一柄彎刀殺死了幾名護旗的唐兵,可惜,還沒有來得及再近一步,就被郭英傑迎頭攔住。


  ‘雪馬銀刀’真是好英雄,手中三尖兩刃刀一晃,一陣勁風掠過,便將對手那顆碩大的頭顱斬了下來,那無頭的屍體又向前奔了一步,竟立在了原地……


  郭英傑的身上也都被濺滿了鮮血,看上去就像從燃燒著赤紅色火焰的地域中歸來的惡靈一樣……他沉重地喘息著,用刀杆勉強撐住傷痕累累的身體,依然保持著昂然站立的姿勢。


  他環顧四周,山崗四周的兵器碰撞聲和憤怒的咒罵聲還在傳來,唐軍仍在與敵肉搏,但烏泱泱湧來的敵軍就像鋪天蓋地的蟻群,覆蓋了四麵的山坡。


  “大唐投降!”突厥兵用生硬的漢話叫嚷著。


  “不降!”不遠處有嘶啞的嚎叫聲響起,旋即湮沒在一陣駭人的鎧甲破裂聲中,顯然,又有一些兄弟先走了……


  一絲淒厲的笑容掛上郭英傑的嘴角,他用盡最後的力氣嘶嚎著:“大唐不降!不降!”


  “不降!”山崗上僅剩的千餘唐軍都一起仰天嚎叫起來。


  那聲音被凜冽的朔風送出去很遠,很遠!


  終於,一切都沒入日落後的漫長黑夜裏……


  ……


  唐帝國西北,靈武,朔方節度使大營。


  一隊十餘人的飛騎風塵仆仆地奔至營門之前,為首的一員大將,騎著一匹神駿的菊花青,身著赤金鎖子甲,外罩墨綠色繡金戰袍,頭發和胡須有些斑白,但那張飽經風霜生著些皺紋的臉上滿是剛毅果敢之氣。


  隨行侍衛下馬向前,向守門的校尉出示了一枚金鈹令箭,報道:“右羽林將軍,瓜州都督張守珪接信安王將令前來謁見,請驗令箭。”


  守門校尉接過令箭驗了,雙手抵還,道:“令箭勘驗無異,信安王有令:張都督到時,可先行馳馬至帥帳謁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