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明武勳> 第359章 掄著鋤頭搶地盤

第359章 掄著鋤頭搶地盤

  “陛下之言大善,今日大明國力蒸蒸日上,又有陛下取回神物,再無虞糧食之荒,兼且遼東雖初定,但第一批所拓田地大產,足以證明陛下明見萬裏,思慮周全……”


  “陛下若是因此開疆拓土,臣雖年邁,亦願隨同陛下,去見識天下風雲!”


  劉健說到這裏,也不由思緒散發開來。


  說實話,當初經略遼東之際,他是不那麽讚成的。


  對於劉健來說,他情願皇帝將這些精兵強將用來和草原交戰,把草場變成農場,都不願意去東北那個極寒之地,因為劉健固有的認知之中,遼東地廣人稀,且沒有一個強大政權,剛好可以用來作為草原與中原的戰略緩。


  兼遼東少數民族性情彪悍,動輒暴起殺人,當年奴兒幹都司耗費無算,花了大錢卻沒多大好處,也讓劉健無比擔憂。


  可小皇帝卻力主平定遼東,要將遼東變為直轄,雖未曾將整個奴兒幹都司囊入版圖,便比如奴兒幹都司曾經駐紮過一個衛所的庫頁島,仍然不在版圖之內,可僅僅是開墾出一部分土地,就足以養活千萬人,讓劉健大喜過望。


  這也立即改變了劉健的固有認知!


  對於中原民族來說,那個地方要是光禿禿一片,種不出什麽好東西,大明……包括至漢朝伊始,就形成了一個壞習慣——種不出糧食的地方,朝廷情願不要!


  這也導致了中原不斷經略江南,卻對於遼東這片黑土地認知極少。


  當然,現在的情況是——在曉得遼東乃是肥土沃地的前提下,倘若有人敢和大明爭遼東,以中原農耕民族的脾性,朱厚照的臭腳丫子都可以肯定,劉健這種不輕言刀兵的老家夥,絕對會氣勢洶洶,高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而劉健現在考慮的,也是如此!


  他根本沒去考慮這個版圖,對於即將到來的海洋時代,有何戰略意義,或者考慮此地有多少礦山,有無大明需要的戰略物質,劉健老先生的第一反應——反正大明兵強馬壯,陛下想要開疆拓土……那麽,請問陛下,此處可能種出糧食嗎?此地水土是否高產?一畝地能產幾石糧食?


  不得不說,朱厚照也楞了一愣,才反應過來。


  他忽然發現,他低估了農耕民族的執著——但凡此地糧食高產,管他是誰,老子掄起鋤頭都要搶過來!成吉思汗想把天下都變成牧場,中原民族就沒有把天下都變成農場的心思?

  說白了,漢唐之後,中原對於經略西域不怎麽上心,固然有著國力不濟這個最大的因素,難道不能種植,就不是原因之一?


  而種植這個技能點,幾乎是中原民族的本能!

  朱厚照幽幽笑起來,難怪後世登上了月球之後,諸夏人想的不是嫦娥有多美、廣寒宮在不在、玉兔是不是母兔子、吳剛到底去哪裏了,反而,諸夏人想的是月球能不能種菜!

  這是已經被點滿了的種族天賦,朱厚照心裏悠悠地閃過這麽一句話,然後立即回答劉健:“據朕所知,呂宋、爪哇之地,唐人、宋人皆視為膏腴,更遑論如今以售賣糧食為主的東籲王朝、暹羅、安南乎?”


  此言一出,群臣中立即開始炸鍋。


  首先是英國公張懋,氣勢洶洶地站起來,大聲道:“陛下,老臣願率軍一支,再征西南!”


  朱厚照看著張懋,以及眼珠子亂轉的張破虜,不由得笑起來。


  他笑的原因是,張懋之言西征,要真論朝廷上下,還真沒人比英國公一脈更合適的人。


  且不說張輔數戰數勝,是大明開國以來,唯一麵對緬甸、交趾保持全勝記錄的武勳,連張懋當時初繼位英國公,也被成化帝派遣去平定過作亂的土司。


  更兼,當張氏、韓氏和解之後——朱厚照親自保媒,化解了張韓百年恩怨,張韓二族之人馬舊故,於安南、緬甸仍然有不少。


  可以說,隻要張韓二族的後人一露麵,就立即有人追隨,自動成為帶路黨。


  這一點,哪怕是西南的土皇帝黔國公,也比不了!


  而張破虜眼珠子亂轉,明顯是在動腦筋,想要找借口——這一點,朱厚照也清楚得很,這廝新婚燕爾,想必他媳婦拖著他要去祖墳祭拜,言明二族和解一事。


  不過,交趾(安南)變為直轄,收服緬甸,進而直達暹羅,將此地變為大明直轄,乃是朱厚照一早就有的心思。


  但他現在,他之所以拋出這個議題,可不是為了發動戰爭,去開疆拓土,而是為了他的終極目的——貨幣!

  通過貨幣,控製所有藩屬國經濟,再通過利息增降,於某日收割某個不聽話藩屬國的財富,無須妄動刀兵,隻需一個小小的策略,多麽輕鬆愉快!

  這是他憋了許久的大招,一直沒有用出來!


  哪怕現在他發放銀票,也隻是給某些大額、簽訂長期存儲的客戶,支付一點極其低微的利息,就是為某天而做準備!


  前世某個貨幣可以全球通用的帝國,用這招不曉得收割了多少財富,他聽說了無數遍,又怎會不放在心上!

  他培訓專業的會計師,暗地裏傳授某些骨幹金融知識,就是為了某一天!

  但偏偏,大家一聽說此地可以耕種出多少糧食……貌似都精神得很,眼光發亮?

  朱厚照不由得大囧!


  幸好,這個時候李東陽出來說話了:“諸多藩屬國來大明,行大明之禮,呈遞漢字國書,雖然於祭祀、製度、貨幣與大明不一樣,但這卻並非大明可以肆意討伐之因由。”


  “古人雲:行之以義不如誘之以利,此言,臣深以為然!”


  “故臣建議,不妨開放國子監,放開學子數額,令東籲、暹羅、南掌、金邊、爪哇、呂宋、琉球、蘇祿加、滿刺加……予各國名額,準許其派身份尊貴者入國子監求學。”


  “鑒於大明與各藩屬國展開貿易,為避免金銀往來繁瑣,建議各藩屬國統一使用大明銀票……”


  “鑒於各地尺寸量度不同,必須統一使用大明尺寸量度……”


  “……”


  “……”


  李東陽說的,幾乎都是先前早已商議妥當之事。


  但為了幫襯小徒弟一把,他仍然夾帶了私貨。


  本想,他甚至按照朱厚照所言,把自行車、三輪車這種戰略物資,以及武器、盔甲都加入了貿易清單中,應該沒人能猜中他的心思。


  卻不想,李東陽一說貨幣,仍然被楊廷和精準抓住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