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大明武勳> 第二百七十六章、離開遼東

第二百七十六章、離開遼東

  在遼東這片土地上自由自在,沒有幾個長腿妖精天天晚上找朱厚照打架,也沒有太後在耳邊羅裏吧嗦,更沒有幾個白胡子老頭天天飆文言文,朱厚照的日子過得自由自在,極為舒坦,堪稱心曠神怡。


  不過,他是得離開遼東了!

  這片土地上,兀良哈的勢力不在,僅憑建州女真,以及無組織無紀律的野人女真,怎能奈何大明的精兵強將。


  但平定天下之後的建設,卻是個細致活!


  無論是劃分區域,成立州府,還是填充移民,都是一個偌大工程。


  小皇帝也很壞蛋,不管他看不看奏則,又或者是否處理政務,對於戶部韓文這個老頭兒,他始終有點不爽。


  一天塞一張條子,上麵簡單幾個字移民如何了?

  把一個白胡子老頭整得屁滾尿流,又暴跳如雷!


  差一點,韓老夫子就要尥蹶子不幹活了,整得李東陽、劉健手忙腳亂,連忙三請四勸,好生安慰。


  劉健也有怨言“賓之,陛下就給個大略,又特意不準河北、河南、山西、山東等地遷徙,僅僅是雲貴湖廣之地,哪裏能夠!”


  李東陽目光精光閃爍,道“陛下此舉必有深意,吾等照做就是。江西、江南之地,還可遷徙一些,總能湊足五百萬之數。”


  楊廷和在一旁按捺不住,道“可以查查隱戶?”


  旋即,幾人都沉默了。


  關於隱戶,倒不是不好查,也並非會動誰的蛋糕;關鍵是,大明目前正值收商稅之際,劉健幾人已經隱隱約約和百官有了齷齪,正值政令不太通暢之際,想要再進一步加深矛盾,委實非幾人之願。


  他們這種老江湖,又怎會不知大明人口暴漲,越是窮苦之地,生育愈是暴漲。


  可故土難離,錯非用行政命令強迫,否則誰肯輕易離開。


  偏偏,小皇帝一紙命令,不得用強!


  讓幾個白胡子老頭焦頭爛額!


  幾人愁眉苦臉,一時半會想不出辦法,李東陽又提議“要不,還是問計於陛下?”


  劉健老臉一紅,有點抹不開麵子。


  當時,正德皇帝言及移民遷徙,可以給多少安家費,沿途布置舟船車馬,到了之後發放多少糧種、牛羊,並及修建房屋;若舉族遷徙者,更是額外發放好處。


  偏偏,幾個老頭兒覺得太浪費!


  於是,小皇帝笑眯眯地來了句“除了京畿腳下四地,其它諸公隨意……”就不管幾人了。


  可真正要遷徙民眾的時候,才發現了大難題。


  比如貴州、湖南、湖北、江西,明明到處都是流民,可最近某個長江幫一口氣就招收了近百來萬精壯,讓幾人以為誰又要造反,差點就要大軍鎮壓。


  幸虧,錦衣衛立即傳了消息,告知乃是陛下招募……於是,幾人傻眼了!

  這麽一整,幾人實在無計可施。


  李東陽再一次提議“要麽,按照陛下意見,給具獎勵,招募舟船,發放糧食?”


  劉健把頭一低,第一次開始認輸,道“就按賓之意見罷!”


  李東陽暗笑,也不戳穿劉健的小心思,老劉明明都同意陛下的意見了,也覺得這才是省力省事的辦法,卻非要來一句“按賓之意見”,無論如何都不肯“陛下聖明”。


  讓李東陽又好氣又好笑。


  小皇帝的舟船,行至渤海灣之際,也聽說了這件事情。


  讓小皇帝也哭笑不得!

  他本意是,朕出點銀子便罷,遷徙五百萬人,一人十兩銀子,也不過五千萬兩,再加上修繕水渠,修建屋舍的工錢,這些民眾到了遼東,很快就有了第一筆銀子。


  算是他難得的一次造富運動!


  這些百姓有了錢,小皇帝便可以組織各種物資售賣,也可以於同時,讓遼東貿易開始萌芽。


  可以這麽說,錢出去轉了一圈,馬上又回到了小皇帝口袋裏。


  百姓有了錢,買了生活物資,讓商品得以流通;小皇帝也借此加深了大德銀行錢幣信用,讓錢幣成為人人認可的貨幣。


  光是這一項,又是何等價值!

  就這麽一個手段,小皇帝想要滅掉江南幾個銀號,讓幾個銀號在遼東無寸土容身,就已經占了天大便宜。


  偏偏,幾個老夫子覺得這錢不能花!

  他們還振振有詞,朝廷免費運輸,負責一應糧食、糧種、耕牛……已經是天大恩德,何必再出安家費,又何必再出工錢?


  劉健還老臉微紅,曰之陛下何須費錢,不如將錢用之於國庫,豈不快哉?


  小皇帝當時嘻嘻一笑,掉頭就走!


  他才懶得和幾個老頭扯淡,焦芳在這事上已經吃了一次大虧,你們不吸取教訓,總有後悔的一天。


  當時,焦芳由於疏通河道,黃河植被,和王瓊二人算了半個月,發現朝廷其實無需出具這麽多錢。


  天下各處皆有樹苗,令各地折以徭役,以養育幼苗代替徭役……結果,別說百姓,就連當官的也沒幾個人鳥他們。


  一個工部尚書,一個漕運大佬,被氣得差點背過氣。


  二人最終咬咬牙,放風出去開始收購,一顆幼苗一錢銀子,幾天之後,寧夏、榆林處的幼苗,就差點把城池給塞滿了。


  二人當時差一點再次壓價,幸好王瓊多了個心眼,阻止了焦芳。


  這是二人第一次犯的錯誤。


  收購了樹苗之後,二人再令當地官府安排種樹,還將目標清晰地給具了各個府州縣……結果再一次讓二人跳腳。


  當地的知府知州知縣們,幹活雖然不是能手,扯皮找借口卻是一等一的牛逼,這個說今年要修橋,那個說修路的人手不夠,另外一個說今年徭役已經幹過了……


  還是焦芳腦筋轉得快,立即把活承包給了何長生。


  於是,當焦芳去驗收的時候……光禿禿的山包山,無數幼苗迎天而立,條條溝壑,道道坑渠……何長生這些家夥,為了幹這件事,當真是下了大力氣。


  他們創造了最佳的種植方式,還於各處,幾乎重修了陝西、山西交界處的水利,將水引至各處,才讓樹苗得以存活。


  焦芳當時老臉一白,心裏慶幸無比,若是老焦來安排,哪裏能想那麽多,能種活一兩顆,怕都是僥天之幸。


  愈發往後,焦芳算是把承包這個活,玩得出神入化,無論是收購木料,又或者收購各路礦石,以及工部所需的各種物資……統統玩承包!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