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遼東方略
小皇帝的核心,就是改土歸流,編戶齊民!
對於這片黑土地,他決定不講任何道德仁義!
配合的,就按照朝廷的規矩來,少不了給你分地,幫你建一座小屋,至起碼不會讓你掛蛋。
但要敢擺譜的,嘿嘿,就對不住了!
當然,從軍事角度,小皇帝幹的是關門打狗的生意,通過修長城,將此地與外界分割開來!
關起門來狠整一二十年,就不信不能把此地趟不平!
為此,小皇帝決定,將諸多“惡貫滿盈”的小霸王,除了張破虜、顧雄、薛翰之外,將顧淵、顧烈、朱騏、徐光祚,以及眾多勳貴子弟,官宦子弟,但凡性情暴躁,有動輒開片打架經曆的家夥,統統丟去遼東!
讓這些家夥去發財!
軍事上,修建長城邊防,由張浚鎮守遼東,兼各地分鎮;政治上,改土歸流,完全漢化,委派儒生入境;且同時,遷徙兩三百萬流民;經濟上,遼東的人參、貂皮、鹿茸、珍珠……兼沿海屬於極其純淨的凍水資源,海產極為豐富。
甚至,小皇帝這一次將遼東金礦、鐵礦的開采權都讓出來,朝廷按照年度收費即可。
保證會有一堆人哇哇大叫!
但小皇帝聰明的地方就在於,他事先已經讓劉瑾準備好了好幾個“皮包公司”,由山西何長生牽頭,給了二十年的獨家經營權。
也就是說,隻有這些人,才有從遼東去采購一切原材料的資格!
當然,那些做單幫買賣,一人走千裏的獨行客,小皇帝也不在乎!
隻要能吃苦,隻要你腦瓜子好使,願意去遼東闖蕩的,小皇帝舉雙腳歡迎!
小皇帝很早就吩咐過顧淵、顧烈二人,令二人廣募好手,組建遼東捕奴隊!
不錯,這才是小皇帝的狠招!
遼東勢力複雜,哪怕是大明從小興安嶺邊緣,與嫩河流域修了長城,但遼東除了平原之外……可以這麽說,大雪封天之際,別說去抓人找人,去開片,連行動一步都困難!
但民間資本組織的力量,就可怕了!
小皇帝可是聽說過無數次印第安人悲慘的曆史,洋鬼子們抓一個多少錢,然後賣給大地主去修莊園,開山挖坑,修建鐵路……
正好,黃河要疏浚,要植被,兼劉健正在商討組織修水庫,小皇帝更要修幾條至東向西的直道,光靠大明子民怎麽行?
隻有奴隸!
一部分可以從兀良哈征戰而來,一部分就可以靠遼東抓捕。
小皇帝二十兩銀子一個,哪怕遼東有一千萬人,都能給抓光了!
至此以後,整個遼東全部是講漢話的人,還怕不能管理好?
當然,小皇帝是仁慈的,是偉大的,是光明的,是正義的,這些陰暗的東西,完全是顧淵、顧烈的主意,是焦芳……是皺著眉頭,就差哭出來,已經深深知曉自己和內閣無緣的焦芳,出的主意!
同樣,這些話也不能說出口!
“朕擬,於長白山極東,設立三合府,於此地修建衛所,修築新城,修直通海參崴之直道;中原內陸資源可通過海運,至天津港出發,沿朝鮮,行北海,達海參崴港,繼而到達三合府。”
“鑒於三合府處於遼東黑土平原第一極,兼為物資周轉重地,此地不但要修建通往海邊的直道,更要修建一條通往嫩河之直道……考慮嫩河各段結冰……唔,哪怕一年隻是輸送一兩次物資,也能保證邊防所需,是值得的!”
小皇帝眼望眾人,問詢道:“諸公意下如何?”
劉健老成持重,立即先肯定了小皇帝:“陛下設立三合府之意,乃是理所當然。”
“隻不過……”劉健對於修水路,卻有些意見:“陛下,漕運直道,會不會過於浪費?”
小皇帝內心暗笑,他早就料到有這麽一出。
鑒於遼東經略的時機突兀出現,打亂的,不止是小皇帝。
是整個大明朝廷按部就班,徐徐圖之的進度。
說穿了,就是大家都知道朝廷要花大價錢經略遼東,此處不但有天大的商業利益,更有無數的政治利益。
於是,大家都想插一腳!
自從提議開始,有關遼東的提議奏章,如雪花般飛入內閣,內閣在此事上也一個不落,統統呈入禦書房。
偏偏,可以擺滿整個禦書房的奏章,小皇帝一個都沒看!
為此,他連大朝會都懶得去,隻拉著內閣以及六部幾個大佬們,“閉門造車”!
對此,劉健當然有不同的意見,至起碼小皇帝閉塞門路,不聽勸諫,就讓他不樂意。
要知道,他一個七老八十的老頭子,都把每個奏章看了一遍,小皇帝一個沒看,讓他極為惱火!
他又怎會明白小皇帝的心思!
諸位大臣想的是,通過山海關,徐徐圖之,逐步遷徙民眾,並出榜安撫已經居住此地已久的兀良哈、女真各族。
哪怕是事有不成,也能退回來,以保障大明主力不失,國庫不損!
可是,有一個數據,小皇帝沒給諸位大臣看!
他先前於戶部安插了賬務,得出了一個簡單的數字,大明的人口,已經超過了七千萬之巨!
也就是說,加上隱戶,大明的人口絕對超過了一億人!
在這種情況之下,若遇上天災人禍,會發生什麽?
會導致土地兼並,高利貸,這些被他深惡痛絕,被他往死裏打壓的惡性事件,再一次全麵浮現。
而且,來勢會更加猛烈!
那些巨室豪族,更會悄咪咪蓄養奴仆,從而導致他根本無法解放生產力!
劉健幾個沒有算過這筆賬,小皇帝卻是清楚知道,於人口愈發擴張之際,天災時受災、死亡的人數,也會呈指數級上升!
比如,大明隻有一千萬人口,倘若來一場大蝗災,或者來個大旱,以及倭寇登陸,至不曉得何處帶來的瘟疫,可能最終隻會死亡幾萬人,或者最多十來萬。
但大明若是七千萬人口,在封建時代,農業社會,科學技術得不到充分發展的時代,絕不是隻死亡七十來萬人這麽簡單。
就說把崇禎弄死的瘟疫,短短十來年間,減少了至少兩千萬人口!
這是何等可怕的數字!
而且,想要將遼東土地納入國家,哪怕小皇帝命還長,他也覺得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