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太監
朱厚照笑眯眯地回了軍營。
無數人擔憂地注視他,也有人圍過來。
朱厚照笑眯眯地,道“無妨無妨,剛剛想通了一個武學問題而已……”
眾人心下吐槽,殿下拉倒吧,您剛剛起碼罵了九百九十九句彼其娘之。
但朱厚照不說,眾人也不敢問。
等到了中軍大帳……好吧,是一棟三層高的房子。
朱厚照所謂的中軍大帳,位於三樓最大的辦公室。
朱厚照吩咐“為本宮傳張永到此。”
沒有多久,張永就來了。
朱厚照直接吩咐張永,道“本宮予你一千萬兩銀子,去為本宮辦一件大事!”
“事關華夏種族萬年大計,若張伴伴辦好了,本宮親收你的子嗣為徒,傳他一身好本事。將來某一天,本宮親舉你之名幃,供入大明英烈祠!”
“甚至,本宮將你放在首位!”
張永激動了,渾身打起擺子來,霎時間雙眼通紅,討好的笑容也變得猙獰。
張永獰笑道“殿下但請吩咐,張永卵子雖沒了,卻比那些有二兩肉的更有種!”
朱厚照拍拍張永的肩膀,示意他冷靜些。
然後繼續說道“第一件事,伴伴親自下江南,去招募大量的造船師回京……薪酬待遇一應拔高,翻十倍!隻要同意來的,舉家帶口由本宮親養之!”
“至於不願意來的嘛……”
張永臉色扭曲,猙獰地接口,狠聲道“小的明白,不願意來的人,小的直接賞他一麻袋,沉入大海!”
朱厚照哭笑不得。
“你笨!”
朱厚照訓斥道“這些都是人才,尤其是真正有水平的,都是些驕傲的家夥,所以嘛……態度可以恭敬一些。”
“當然……”朱厚照看看左右無人,悄悄地道“真不同意來的,就敲暈了他,直接綁來京師!”
張永這才弄明白朱厚照的想法,訕訕地討好“是小的蠢,小的現在明白了!”
朱厚照繼續吩咐“張伴伴,至於第二件大事嘛……你附耳過來。”
隨著朱厚照吩咐,張永不斷點頭,很快就帶了百名羽林衛士,兼數名影衛,直接進了通州碼頭,當晚就順流而去。
張永離去之後,朱厚照開始處理土地——上次從霸州及周邊,用何長生名義購買的土地。
朱厚照有些不好意思,道“本宮最近比較缺錢,還要麻煩老何幫忙修水利,有任何問題,你直接去找劉瑾,本宮會閉關一段時間。”
“待年後,這些錢很快就可以還你!”
何長生笑眯眯地“怎敢勞煩殿下提個錢字,老何已經賺得夠多了……”
他當然賺得不少!
朱厚照和韃靼人談的價碼,可沒少他的份。
就連羊皮、牛皮,都沒少他的。
甚至,連玉石珠寶,何長生都入了一股。
可是,但凡遇到土地,朱厚照就變成了饕餮,隻進不出!
但就算是這樣,依仗著神藥,何長生已經成功開辟了聯絡瓦剌、東察合台的經商之路。
往後會賺多少?
何長生隻是簡單算一算,滿眼都是金色的小星星!
故此,他巴不得幫朱厚照做點事。
也是朱厚照公私分明,這一點讓何長生很苦惱。
沒想,機會來了!
殿下既然說修水利……那麽水渠是不是要足夠整個霸州府使用?水渠、水車是不是按最密集來修?水庫……大水庫老何修不起,還不能整幾個小水庫?
兼農戶家的農具等,老何是不是也可以出把力?
唔,就這麽辦了!
萬一殿下要給錢怎麽辦!
太簡單了,老何我花一百萬,報賬的時候隻說花了一萬兩行不行!
何長生歡天喜地走了,朱厚照叫上安陸,就去了皇莊。
一年多下來,朱厚照實際掌管的,其實隻有土地與鐵礦。
至於其它產業,個中關係複雜,他才不想這麽麻煩!
秉筆太監陳寬數度暗示他,殿下,您何時來掌管這些產業啊,小的們知道殿下要來,都等得心急了。
朱厚照裝作聽不見!
倒不是他清高,看不上這些錢;更不是他信任某些個太監,相信這些家夥絕壁不會使絆子。
而是,牽連太多了。
他朱厚照現在隻是個小胳膊小腿的太子殿下,幹嘛要和這些家夥苟且在一起。
所以,朱厚照給這些太監們定了個業績增長的指標之後,立即就散人!
還別說,朱厚照不去管具體細則。
反而是大大利好!
因為,掌管土地的、掌管礦產的家夥們,業績翻了很多倍!
所以,剩下的絲綢、布帛、官鹽、瓷器、茶葉、中藥等產業怎麽辦?
當然不能落後劉瑾這個狗東西!
於是,禦馬監、絲織監、禦用監、尚膳監、尚寶監、尚衣監主動把一些敢動手腳的皇親國戚給拋棄了。
什麽城東的張家,城西的朱家,城南的何家……無論是勳貴,又或者是國戚,連同幾代公主們。
就是這麽現實!
好比張氏兩兄弟,想去打劫點絲綢,掌管的太監冷冷道“還請侯爺出具絲織監手續。”
張鶴齡愕然,旋即大怒。
你知道本候是誰?
老子是壽寧侯,老子的姐姐是皇後!
你個狗東西說什麽,膽敢再說一遍!
太監老老實實再說了一遍“還請侯爺出具絲織監手續……”
朱厚照聽說此事之後,立即去找了太監們商議。
“往後,於上年業績增長的三成,統統拿出來做獎勵!”
眾太監欣喜若狂。
殿下,您真是好人啊!
俺們以前隻敢偷偷貪,生怕不小心掉了腦袋。
可殿下金口玉言,一句話就幫俺們把錢洗白了!
往後誰敢再說老子貪!
老子這是獎金!
雖然比之前賺的少了點,可穩當是不是!
如此一來,有太子殿下施恩於前,惠利於後,加上朱厚照壓根就沒換人的心思。
太監們激動起來,把事情辦得極其漂亮。
最關鍵的,是朱厚照的大德銀行!
太監們本擔心自己那些小可愛不能見光,但朱厚照親口一句“既往不咎”。
於是,諸多太監持續將銀子存了進去。
之後,大德銀行的業務開始暴漲。
連同,與皇莊合作的商賈,也被太監們逼著用銀票結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