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無影魔刀
下午的比賽,是薛翰對決徐光祚,柳一刀對決沐昆,嶽武對決朱鳳,屠建對決王鎮。
本來,朱厚照是要去看屠建的。
這個書生一手神鬼莫測的劍法,朱厚照早想一窺究竟。
可惜,身畔數個幽怨的眼神看著他。
他雞皮疙瘩都快起來了。
最終,朱厚照選擇了義氣優先。
去看薛翰對決徐光祚。
說實話,朱厚照心裏早給徐光祚下了必輸的判定。
別看他年紀和薛翰相仿,就連資質也不比薛翰遜色。
但薛翰的堅韌,薛翰的穩定,將徐光祚遠遠甩到光年之外!
一個從小無父無母的稚童,放棄了選擇優容,而選擇了挑戰,選擇了苦難與折騰。
從三歲開始,薛翰就再沒睡過一次懶覺。
無數個清晨,就是他磨煉的伊始。
這個少年,擁有他人不具備的聰穎,也擁有他人不具備的頑強。
無論刮風下雨,他從未停止修煉!
為了修煉輕功,他硬生生逼迫自己從一個本應榮華富貴的小侯爺,變成了成年才能襲爵。
是的!
他本應早就襲爵。
可他擔憂自己會喪失武道進取心,所以才推遲!
這個少年也早慧。
無論詩詞歌賦。
就連八股文,他也下筆有神!
反觀徐光祚,朱厚照的評語很貼切。
這家夥就是吃老本!
雖有定國公時時調教,雖少年老成,雖年紀輕輕就擁有接人待物的本事!
可也正因如此!
他的雜念太多,他的武道不夠純碎!
更何況!
宣府之行前一個月,薛翰的無影刀是白練的?
一路走到十六強,薛翰壓根就沒用他的神兵,也一直沒施展過無影刀法!
他將無影刀拆分開來,一刀一式地打敗對手。
踏踏實實地走到如今。
誰能比他更具韌性,誰能比他更穩?
果不其然!
徐光祚上台笑眯眯地和薛翰打招呼,薛翰也笑眯眯地回應“聽大夥說,顧老三希望你遇到破虜……”
徐光祚臉色馬上就垮塌了。
還沒開打,徐光祚就遭受心靈暴擊。
但這不妨礙徐光祚的千鈞劍,當真是劍劍千鈞,力若雷霆。
他的每一劍,都帶有一道奇異的嘯音,動人心魄。
恰好,無影魔刀最擅長克製音律武器。
遇嘯則沉,遇音則消!
朱厚照完全依照傳說,打造了一雙百分百匹配這套絕世刀法的神兵利器!
一把長,一把短;一把細長,一把弧刃!
薛翰雙手一交錯,長短雙刃發出一道刺耳的鋼鐵之音。
其動搖魂魄,震懾靈魂之能,完全掩蓋了千鈞劍!
但魔刀,最主要還是一個魔字!
薛翰雙手一轉,兩把刀就交換了位置。
左手換右手。
攻擊相同,方向相反的一招,鬱悶得徐光祚胸悶無比,差點就是一口老血!
這就是魔刀的攻擊方式!
它的詭異之處,每每從不可思議之地出沒,時隱時現,突兀就出現在徐光祚的破綻之處。
這是真正的神出鬼沒,不可捉摸!
其一正一反,一主一副,完全無視徐光祚的玩命攻擊。
朱厚照打了個哈欠。
他實在無聊得很!
他清楚地知道,薛翰手下留情了。
否則,以薛翰武器的威力,別說千鈞劍,就算萬鈞、億鈞劍也被斬斷了!
————分段————
這套刀法,容易速成。
卻也容易影響心智。
若非薛翰性情堅定,若非有一套無上的呼吸法。
否則,朱厚照是不會傳授這套刀法的。
尤其是,當這套刀法擁有了匹配的武器。
當薛翰完全掌握了正反攻擊。
就硬生生將薛翰的戰鬥力,拱高了至少一倍!
別說徐光祚,就算沒突破之前的張破虜,也會縮手縮腳。
會被打得不知所措!
但此時,還不是魔刀的真正風采!
要等到薛翰武道意誌大成之後,魔刀指東打西,指幻打實,虛實如心意動之際,才能盡數發揮魔刀真正的威力。
但就算如此,打徐光祚也足夠了!
被魔刀割了數個口子之後,徐光祚差點就保不住褲腰帶。
他招呼也不打,更不顧薛翰差點收招不及,轉身就跳下了擂台。
至此,薛翰勝出!
眾小霸王齊聲歡呼。
張破虜第一個走上前去,要將刀子拿出來把玩。
偏偏,薛翰手腕一動,刀子就不見了。
張破虜大為嫉妒,叫起來“殿下偏心,這一招怎地不教我……”
朱厚照還不曾說話,顧淵就斜眼鄙視張破虜“憨貨,那麽大把刀,敢往身上藏?”
顧烈馬上來了一句“我倒是期望某人被割掉二兩肉!”
張破虜一聽,還真是這個道理。
打了個寒顫,就再不敢說這個話題。
眾小霸王這才熱烈地恭賀薛翰。
薛翰笑吟吟,也不說話,隻是左手一把摟住張侖,右手一把摟住顧雄。
大家心照不宣,相互默契,什麽話也不用說明白。
朱厚照的目光,惋惜地望著屠建的場地。
他的精神感應中,這個劍法神鬼莫測的書生,應該做出了夢寐以求的突破。
跨入了人生至關重要的一步。
隻可惜,不能目睹!
更可惜的是,這個書生武功從此也踏入圓融如意的一步,就再難找到破綻之處。
張破虜、薛翰要想贏他,還當真要想辦法!
至於另外兩場,也已經分出了勝負。
柳一刀對決沐昆。
朱厚照收下的這個徒弟,是第一個勝出的。
這廝的資質相當出色,朱厚照前些日子簡單調教,隻是指出了一些破綻,教導了一些練刀的要訣,柳一刀就突破了。
打贏雍容華貴的黔國公,就不是太意外。
至於嶽武對決朱鳳。
並不出眾人所料,嶽武果然贏了。
因為,朱鳳的武功是極高的。
他的武烈拳,二十年前就修煉至爐火純青之境。
但可惜的是,他的心思深沉,完全無法發揮出武烈拳的精髓。
武烈拳之一個烈字,需要的是豪邁,需要的是豁達,需要勘破生死,尤其需要一往無前的心境!
向死而生!
這套拳法,越是早突破,就越是容易大成。
越是往後,人的性情發生變化之後,就越是難以破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