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振奮新明> 第397章 沒有一勞永益的政策

第397章 沒有一勞永益的政策

  糧食種植是關乎國本的大事,想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根本不可能。李振新覺得自己是沒這個本事的,可吳貞疏、方以智卻眼巴巴的讓他想辦法。


  “這事肯定沒有完美的辦法,靠官服出台鼓勵政策,也就是應付一時之需,到最後還是會變成沒啥用的政策,起不到決定性的作用。就像兩宋和本朝推行的各種鹽政和茶法一樣,變來變變去,依然是積重難返,百姓和朝廷最終還是會反受其累。”


  “總裁你的意思是,咱們就什麽都不做嗎?這怕是會出問題!”


  “什麽都不做也不可能,朝廷這邊的大臣自己都急著受不了這事。再說突然爆發出糧食危機,咱們也應付不了。這樣吧,國政院專門成立一個糧食安全委員會,每年專門研究今後三五年的糧食政策。製定政策得時候,有兩個原則,一不出台強製性的政策要以引導為主,第二不出台永久性的政策最多五年為期。比如今後幾年,可以加大糧食公司的收購量,讓農戶的多餘的糧食盡可能的能變現,糧價能釋當的上漲,讓種糧人有利可圖。還有在比較合適大量種糧的地區,成立官方農場,專門種糧食,參與種植的農戶不是自耕農,而是工人。除漠北、漠西地區以外,三年內新開的土地,隻能種植糧食作物,方能享受免稅政策。種植非糧食作物,當年就要收稅。你們看這樣可行不?”


  “暫時來說,倒是可行。可若是不製定長久性政策,會不會讓百姓覺得朝廷朝令夕改,無所適從?”


  “所以說這些政策要以引導為主,不出台影響根本的強製性措施。即使農戶對目前的政策不是太滿意,可也不會影響他們根本利益意,隻不過新增的部分預期收益會有影響。”


  “那就這麽辦吧,治國之道,確實很難找到一個一勞永逸的辦法。”


  吳貞毓這個感慨,說到了點子上了。長久以來,作為執政者,總是想製定一個永遠管用的政策方案。結果就是適得其反,一些當時很管用的辦法,過幾年後反而成了阻礙社會發展的禍政。


  社會發展是動態的,所以必須要用動態的政策來適應發展形勢。李振新的理念就是隨時調整,不過在調整的時候盡量不一次性的做大的改動,用小步快跑的方式循序漸進,盡量用溫和的方式來推進政策變革,尤其是農業生產這種關乎國本的內容,更應該慎重對待,要尊重市場的客觀規律。


  因勢利導才是國家能長治久安的正途,不能像以前的大明一樣,啥都要追求個一勞永逸。比如朱元璋同誌,其實他開始的時候,製定的很多政策是符合當時社會形勢的。可隨著時代得變化,那些政策就有點適應不了現實情況了。後來的人不是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可反應過來的時候,做調整的成本越來越大,誰也付不起這個風險,承擔不了這個責任。


  為什麽中國曆史上的王朝,每次政治變革都困難重重?幾乎跟少有成功的例子?根本原因,還是所有的政策製定者剛開始的出發點,都是本著萬世不變的原則來思考問題。政策變動和調整的周期都太長,因此而形成了固態思維和尾大不掉的既得利益群體。所以說,要讓人適應變化,適應調整,阻力才會在潛移默化中被消解。


  上中學的時候,曆史課本上有一個章節講的的唐朝府兵製向幕兵製的轉變。穿越到大明以後,李振新才重新回想起這個事,發現中國的很多朝代都經曆過這個變化過程,大明的衛所兵與後來的營兵,不就和唐朝的情況差不離?自己後世經曆的時代,兵製變革也有類似的趨勢,說白了不就是義務兵和軍人職業化之間的變化嗎?每當想起這事,李振新心裏就驚醒自己,千萬別覺得世上有絕對正確的政策,一定要結合現實情況來思考問題,要用變化的心態來對待問題。


  農業和兵製是最影響國政的大事,千萬不能瞎搞。這也是為什麽,國政院的人過來問他政策的時候,他沒有照搬後世的思維,給出解決方案的原因。


  要是借鑒後世的思維,其實這事的應對辦法很多,比如劃定基本糧食保護區、推行糧食補貼政策、對經濟作物和糧食實行不同的稅政。可這些能從根本上解決現下的問題,保護農戶的利益嗎?李振新自己心裏真不確定,所以隻能給一個折中的方式。


  讓糧食公司通過加大收購量和適當溢價給農戶予以補貼,成立一些官方農場,變相的搞點糧食生產保護區出來,對新開發土地實行不同的稅收政策,委婉的推行分稅製。這些方式既能將後世鼓勵糧食生產的思維推行,可又打了折扣,讓基本盤尊重了市場意願。


  從本質上來說,李振新還是希望市場自己來進行調整,自己尋找出最佳的經濟作物與糧食種植之間的平衡,這樣不管是糧農還是棉農,都能實現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可是他又怕過分的放縱市場,會付出太大得代價,作為執政者他承擔不起這個風險。


  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不當這個破總裁不知道為政之難。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李總裁發現自己居然有了患得患失,瞻前顧後的毛病,而且這個毛病越來越嚴重。他現在居然開始懷疑目前現行的這些政策,是否是正確的,會不會隱藏著巨大的風險。比如教育普及化,比如鼓勵工商的政策,比如現行的兵製,以及現行的行政製度。按道理來說這些都是基本符合自己所認知的社會發展規律,可是自己的認知是否真的正確哪?


  管他哪,現在已經開工沒有回頭箭了,隻能繼續往前走。大不了就是出現問題,再解決問題唄。總不能因為患得患失,而裹足不前吧。說白了自己的這種心態,是條件變好後害怕失去而產生的焦慮症,是心理懦弱的表現。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