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洪承疇的碉堡戰術
興平軍開始忙著籌備擴大地盤事宜的時候,在固原的洪承疇也走出了慘敗的陰影。他本以為,洛川戰敗以後興平軍會迅速南下,或是東進山西。
說實話這兩件事,他都無力阻止。局麵已經失去了控製,整個人都不知所措。
可是等了好長時間,人家就是按兵不動。這事讓老洪一時半會,沒想明白原因。
李羊毛到底是想幹什麽?這麽好的時機都能忍得住?這可不想一個正經的戰略家能幹的事。
想不通歸想不通,既然人家給了喘口氣的機會,那就得想辦法把破了的鍋給補了。
補鍋匠這差事可不好當,無兵可用的局麵短期內是無法彌補的。北京那邊派不出來兵,他們得留足夠的兵馬在大同,太原,宣化一線布防。不然賊軍就可以直取京師。
吳三桂的老底子折損的也差不多了,朝廷那邊的意思是,暫時不要讓他擴軍。這老小子,現在心裏的想法誰都琢磨不清楚。接連的戰事失利,讓八旗兵壓住綠營兵的威勢有點不穩。防止漢人軍頭反複,同樣刻不容緩。
怎麽補?老洪琢磨了好幾天,又找到了一個勉強算是辦法的辦法,修堡壘!
這玩意他不陌生,當年孫承宗在打不過八旗兵的時候,就用了這個笨辦法。老洪在指揮鬆錦大戰的時候,對這些堡壘頗為倚重。
沒想到有著一日,大清也要用到這個辦法,真是世事難料啊。
修堡壘是老洪痛定思痛總結出來的戰術,他發現即使是李羊毛,在勢力興起的初期,也是通過堡壘戰術與清軍周旋的。
當然這個戰術在有火油彈以後,就不怎麽管用了,很容易被敵人燒成烤鴨。可老洪覺得自己找到了破解之法,從延川流傳過來的水泥是好東西。可以用這玩意做成有頂的堡壘,敵人火油再多,也不能一個堡子一個堡子從外往裏烤。水泥還有個作用,加了鐵條再混合沙子和石塊,修成的建築物非常堅固,即使是重炮也奈何不得。
全陝同羊毛賊接觸的地域太過廣闊了,老洪就是再有錢也不可能真正在這一帶都把堡壘修起來。他的戰術是,在關中和延安之間修五六個堡壘群,通過鐵絲網戰壕道方式,讓每個堡壘群形成能駐紮兩三千兵馬的立體防禦體係。
有了這幾個堡壘群的牽製,羊毛賊就不可能大舉去攻打關中。也就是說守住關中,是可行的。至於什麽慶陽平涼,以及甘肅等地大不了就全放棄了。
雖然這些地方,幅員遼闊,但都是窮地方。大清現在占著,也是賠本買賣,給羊毛賊又何妨?他要是能把這些地方變成像延川那樣富裕的地方,老洪就不準備和這種掛(比)玩了。真遇到這樣的人,那還怎麽打?根本就不是正常的人類對手。
要想實現這個戰術構想,洪承疇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大量的水泥,另一個是滿清朝廷的政策支持。
他就是權利再大,也不能做主,將整個陝甘的大部都放棄了。這可是和賣國無異的決策,除了皇室以外,其他人都決定不了。
水泥的問題,還是能想辦法的。羊毛賊並沒有限製此類物資的出口,同時這個技術也是全陝北開放的,有不少燒水泥的小窯存在。花點力氣從那些人手中搞到技術,多建些小窯出來應該是不難。
一想到這事,洪承疇就想起了晉商亢家。若是沒有他們賣到陝北的十萬石糧,局勢何以糜爛到這種境地?李羊毛說不定都抗不過今年的春天。現在反過來了,大清需要從陝北偷運物資來保住局麵。
“額娘,洪承疇奏疏所言之事該如何決斷?”紫荊城裏,一對母子在夜裏進行著長談。
“皇上,你意下如何?”
“朕覺得可以批了他所言之事,羊毛賊勢大難製,隻守關中也不失為一個辦法。”
“關中是要守的,但平慶也不能全放棄了。你給洪承疇會旨意,既然要建軍堡困賊,那就在平慶也建一處!銀子朝廷這邊想辦法給擠一點出來!”
“兒臣明白了!還有議和之事該如何決斷?”
“隻要能穩住羊毛賊,其他的的事都可以答複他,哀家也看了當初李羊毛反逆的條程,此賊是因為不剃發而反的,看來還是有回旋的餘地。剃發易服之策,確實有些操之過急。”
順治母子的對話結束之後,第二天朝堂上就達成了共識,對羊毛賊的處置措施還是由洪承疇全權來解決。滿人貴族現在除了靠洪承疇以外,確實沒什麽轍。
長期以來他們解決問題的辦法都是靠武力,其他的都是輔助手段。很多對敵的戰略謀劃,都是由漢人謀士提出的。現在武力是沒作用了,隻能靠謀略。
山西戰事的失利,讓他們明白了一個問題。之前所有的失敗都不是偶然,人家的徒弟都有和八旗兵硬杠的實力,更何況師傅。強盜邏輯就是這樣,既然打不過人家,那就可以做朋友。
得到朝廷的回複以後,洪城疇就徹底的放開了手腳,開始在陝北和關中之間大搞土木工程。
這次他並沒有將關寧軍納入計劃之內,五個碉堡群都由陝甘綠營來守禦。吳三桂這種長腿將軍,肯定幹不來這種活。讓他們來守碉堡,說不定羊毛賊那一天就突然出現在了西安城。
現在的關寧軍既無戰力,又無鬥誌,而且隨時都有出問題的危險,已經是隱患部隊了。之所以還能容忍他們的存在,老洪和朝廷是害怕出現內亂讓陝北的興平軍趁機進入關中。
建碉堡隻是洪承疇維持現有戰略態勢計劃的一部分,另外一部分是議和。不管是真議和還是假議和,清軍都需要一個相對穩定的時間,來將局勢重新控製在自己手裏。隻要對手能暫時安穩下來,那就是對大清有利的事。
對於這事,滿清高層倒是看的很開,他們沒有大明君臣那種死要麵子活受罪的勁頭。為了麵子不顧大局,這事一點都不劃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