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振奮新明> 第四十七章 賀珍攻西安

第四十七章 賀珍攻西安

  1646年整個陝西戰火並沒用停歇,僅李振新所部就和清軍在半年之內爆發了兩次大規模的戰爭。而到了七月末的時候,陝西的清軍已經無暇顧及李振新所部了。原漢中總兵在占領興安(安康)以後,兵峰隻指西安城。一時之間全陝西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關中地區,不光清軍主力被調往關中,就連陝北的義軍也奔走相告的,往西安城進發。


  陝北十八家的人馬還聯絡李振新一道共襄義舉,李振新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就一千多能動用的兵馬去了也是白搭,所以挽拒了邀約。


  陝西的混亂現象讓剛剛經曆了大戰的李部迎來了難得的喘息,趁這個時機埋頭發展才是硬道理。隻希望這種狀況能多持續一段時間。


  下一步怎麽發展,李振新感到自己帶到明末的技術快要被掏空了,以一個半路出家的鉗工水平來說能搞到這一步確實已經盡力了。搪瓷產業和毛布產業在穩步增長,然而這種正常的增長並不能跑贏曆史發展的大勢,再怎麽能搞出來個大突破哪?好像有點強人所難了。


  黔驢技窮的虎爺不得不把目光聚焦到怎麽提高效率和生產質量上,生產標準化似乎是一個出路。比如把遊標卡尺搞出來,增加測量檢測的精準度。


  有人說中國人搞出遊標卡尺的時間早了去了,但李振新發現並不如此,卡尺確實搞出來的很早,但沒有遊標,也就是說並沒有做到肉眼分辯之下的精準測量。


  結合古代的卡尺和記憶中的遊標卡尺的模樣,勉強做了一套能測量到毫這個單位的卡尺,可把李發明家牛逼壞了,直接命名為李氏卡尺。


  李氏卡尺主要的用途是碎發槍的生產,以往分工打造的槍械零部件在組裝的時候因為誤差還需要匠人最後打磨一番,有了這個卡尺,零件加工的學徒就可以把誤差控製在可以組裝的範圍內,剩了很多時間和工序,從而總體的提升了生產效率。


  伴隨著測量工具的進步,其他的零部件加工的標準化也進入了正確的軌道,比如水利紡織機就進行了技術升級,穩定性比之前要提高了不少。這會直接反應到成品的質量上。每一個小小的有效技術進步都會形成產業們檻,這也是時至今日外邊的仿製品根本沒法和振川城的產品相比的原因。


  工匠級別製度已經推行了好幾個月,目前通過匠人認證的人已經有好幾十人了,槍炮作坊這一塊是匠人大戶,有十五六個,其他的煉鐵爐,燒陶爐,木工機械坊也各有不到十個完成認證的。不過大匠人卻還沒有一個,很多匠人都說這個帶徒製度要求太高,想要成為大匠人起碼得兩三年,目前帶徒最成功的也就帶出了四個匠人徒弟,這其中還有以前就有底子的人。


  學一個匠人有那麽難嗎?當年李振新一個學中文的人,到廠裏倒騰了兩三個月就上手了,盡管手藝不怎麽被老師傅看的上眼,可也能應付差事不是,最牛逼的是當了兩年鉗工還拿過一次廠裏的創新獎,分廠領導對小李的評價是技術馬馬虎虎但頭腦靈活,別人能搞好的他不一定搞好,但別人搞不定的東西就小李說不定能想出辦法。所以麵對目前手下的這幫蠢匠人,李振新總有一種智商上的優越感。


  你說你們,既然帶徒弟速度慢,就不能在技術創新上想點辦法啊。一幫人裏就不能出一個稍微聰明點的嗎?就認一個死理,這樣的人想讓人鑽點空擋走個後門的興趣都提不起來。


  以前的時候最喜歡和老實人打交道,現在這環境都逼著李振新對老實人反感起來了。


  教育還得從娃娃抓起,現在振川城裏的受教育學生都超過千人了,光教師就有五六十人,可是成果並不令人滿意,最早的提高班並沒有產生讓人驚豔的學生,隻不過資質稍微好一些而已。這樣下去什麽時候,才會出現替自己分憂的人啊。


  要說還是曆史名人靠譜,自從吳有性先生到來之後,城裏醫療上的事李振新就沒怎麽操心過,人老人家都打理的井井有條。本來以為醫院正式運行起來需要很長時間,結果沒想到和老先生聊了幾次自己的想法以後,就很快運轉起來了,效果還比李振新想的好。


  吳有性先生對李振新搞大型醫院的想法非常支持,並結合自己的經驗在短時間內就建立了一套醫護分離,分級分科的珍療體係。同時把消毒,防感染這些李振新所想到的醫療知識迅速的應用到了實際的醫療操作上來。


  老人家的工作熱情很高,完全不像是一個七十歲的老頭。甚至他還專門和李振新探討怎麽加快醫療人才建設的事宜,他從李振新搞的軍官培訓那兒獲得了靈感,準備做一個以目前醫院工作人員為主的醫生培訓班,好好的帶出一幫學生出來。這就是國之瑰寶,隻要一有機會就能迅速的發光發熱。李振新對老人家的精神感動不已,在內心裏默默地承諾一定要幫老先生實現宏願,為像他這樣對國家民族滿懷赤誠的人,提供一個施展抱負的平台。


  賀珍攻打西安城的戰略並沒有成功,在西安城下和清軍鏖戰了十多天後無奈退走。但關中陝南一帶的戰事並沒有結束,清軍趁勢發起了收複安康,漢中的戰役,賀珍所部招架不住,節節敗退。李振新根據陝北義軍帶來的消息判斷,陝南漢中的戰事清軍應該能在年底之前結束。等那一帶的戰事結束,估計就會回過頭來對自己下手了。清軍前兩次圍剿都沒占上便宜,尤其是第二次還折損了滿人主將,這絕對是忍不了的。所以軍隊建設的步伐一定不能停,而且裝備還得進一步升級。以前特別好使的土火箭筒,估計下次的時候清軍也會裝備上,畢竟自己已經給陝北的義軍賣出去了很多,說不準都流入了賀珍的軍隊中,所以早晚也會被清軍繳獲。那玩意兒技術門檻不高,隻要有樣品就能仿個大差不離。最好的情況也就是清軍防止的時間晚一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