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8 重要一步
「蒙面歌王」的舞台,不僅讓無數偶像團體成員們得到機會展示自己的真正實力,而且挖掘出不同行業的實力歌手——從演員到主持人再到運動員,還有喜劇人、音樂劇演員等等等等。
另外,還見證了無數傳奇音樂人的登台演出,一次又一次地打破偏見,暫時忘記外形,也暫時忘記以前的社會評價,讓聽眾們能夠完全專註音樂,重新審視音樂,製造出無數驚喜。
在同台節目前輩「我是歌手」飽受爭議、日薄西山之後,「蒙面歌王」完成接班,重新扛起歌唱節目大旗。
每一期的節目播出后,表現出色的歌手們都能夠在社交網路之上引發熱議,猜測面具底下真實身份的討論話題總是擁有超高人氣。
對於真正具備實力的歌手們來說,登上「蒙面歌王」的舞台,無疑是一次非常好的試金石機會。
李容夏,就即將出演「蒙面歌王」。
其實,早在「4.0」錄音開始后不久,整個宣傳期的行程就已經陸陸續續出來,整體框架就能夠看到背後的野心——
ONE娛樂就是希望在「傳奇練習生」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建立李容夏專業且出色的實力歌手形象,未來聽眾們只要聽到李容夏的名字,就自然而然就會相信李容夏的音樂,並且願意靜下心來認真傾聽。
「4.0」專輯本身,是第一步;音樂節目打歌舞台,是第二步;「蒙面歌王」,則是第三步。
不管李容夏在「蒙面歌王」的最終成績如何,到底能夠晉級到什麼位置,又是否能夠有機會衝擊歌王,重點都不在於最終結果,而在於李容夏戴著面具進行現場演出,排除所有偏見,讓人們專註他的歌聲。
結果,並不重要,李容夏的演出、李容夏的發揮、李容夏的呈現與詮釋,這些才是最重要的部分。
如果能夠取得好成績,那自然再好不過;但即使不能,李容夏的舞台以及音樂,能夠通過這個節目呈現出來,就已經足夠。從ONE娛樂到WM娛樂,他們都相信李容夏對歌曲的演繹能力,必然能夠證明自己。
對於李容夏來說,演出,從來就不是一個挑戰,而是一個享受。
出演「蒙面歌王」,是ONE娛樂早早確定下來的行程,通過WM娛樂主動向MBC申請,最終得到了節目組的肯定答覆,在專輯發行上市之前,節目行程就已經安排妥當,這對於「4.0」的宣傳以及之後的職業規劃,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當然,從本質來說,「蒙面歌王」依舊是一檔綜藝節目,不是純粹的競技舞台,分別體現在兩個方面。
第一是評選方式,現場擁有十一名藝人評審,八十八位大眾評審——後來因為節目的人氣引來大爆發,評審團改制,現在是十二名藝人評審、九十七位大眾評審。
也就是說,現場一共就是一百零九個人投票,決定每一輪的勝負,票倉的局限性也註定了音樂取向的差異可能影響到勝負結果,個人喜好和現場感受可能決定票數走向。
正是因為如此,「蒙面歌王」的晉級之路也是充滿無數意外的,實力強硬的前輩歌手們也不一定能夠晉級,同樣,李容夏也需要面臨相同的賽制挑戰,最終到底能夠取得什麼成績,卻是一個無法預測的未知數。
沒有人能夠保證自己一定勝利,甚至第一輪就爆冷落馬也是常態。
第二是晉級方式,每一期節目分為上下兩期,一共進行三輪比賽。
第一輪,八名參賽者分為四個小組展開二重唱表演同一首歌的對決,敗者再獨唱自己準備好的第二輪歌曲並且摘下面具退場。
第二輪,第一輪的四位勝者在捉對廝殺,分別表演自己的獨唱曲目決定勝負,敗者揭開面具後退場。
第三輪,第二輪的兩名勝者再次獨唱歌曲展開對決,敗者摘下面具退場,勝者則進入歌王戰。
歌王戰,第三輪勝者不需要再演唱歌曲,直接由上一期的歌王登場演出,獨唱歌曲,然後觀眾根據挑戰者的第三輪表演和歌王的衛冕表演進行選擇,決定新的歌王。新歌王戴上象徵歌王的黃金面具,敗者則摘下面具後退場。
從晉級方式就可以看得出來,第一輪的四場對決單獨製作上期節目,第二輪、第三輪和歌王戰的四場對決則製作下期節目,綜藝節目的特性就集中體現在上期節目的第一輪里。
對於節目組來說,如何挑選挑戰蒙面歌王的藝人,如何配對,全部都具有娛樂效果——
到底是強者和弱者配,期待著強者挑戰歌王;還是強者與強者首輪碰撞,製造火花;亦或者是娛樂效果和娛樂效果配對,娛樂大眾。
比如說,選擇一名搞笑的喜劇人,唱歌實力平平,但反轉的綜藝效果滿分,那麼到底應該如何配對呢?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第一輪的配對、選歌都擁有無數可能性。
整體而言,娛樂效果還是放在前面。
至少,第一輪對決就很少很少會展現真正實力,娛樂至上還是首要任務,從參賽者選擇到歌曲選擇等等全部都是如此,綜藝節目娛樂大眾的本心還是不能忘記,所以,第一輪出現爆冷結果也是常有的事。
歌王,需要實力,也需要一點點運氣。
其實,何止是「蒙面歌王」呢,現實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
出演這檔節目,李容夏也一直在調整自己的心態,一方面期待著自己得到的專業評價,摒除所有外在因素影響之後,自己的實力是否能夠得到認可;另一方面又需要擺正態度,歸根結底這還是一檔綜藝節目。
儘管如此,李容夏還是希望自己能夠展現實力,真正毫無保留地全面展現出專業姿態,以最高規格的待遇迎接挑戰。
今晚,已經是李容夏和「蒙面歌王」製作組的第二次碰面,為了嚴格保密參賽者的身份,節目組工作人員們拒絕在電視台附近會面,而是主動找到歌手的經紀公司乃至於家中,用上門服務的方式來掩蓋行跡。
第一次碰面,主要是確認面具、代號、第一輪表演曲目、綵排時間、注意事項等等細節,儘可能避免參賽者出現任何紕漏,提前泄漏自己的真實身份,整個行動堪比間諜任務——
畢竟,現在參賽者身份已經是節目的一大看點,收視率的重要來源,節目組不允許任何紕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