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尋個老師
就在崇禎帝還想說點兒什麽的時候,這外頭,一個侍衛也是火急火燎的走了進來,他可能並不知道這太學院裏頭還有皇帝,故此,等到看到的時候,也是進退兩難。
“嗯?”
崇禎帝顯然也聽到了後頭的腳步聲,畢竟,在這大明的宮廷裏頭,大家輕聲走路慣了,這裏頭的規矩顯然是多的太多,一般遇到這樣的事情,大多都是急事。
所以這般,崇禎帝的眉頭也是緊皺了些許。
“大膽,在宮中如此行徑,可是有天大的事情不成?如果擾了陛下,你知道是什麽罪名麽?”
王承恩看到那侍衛的時候,顯然是率先一步開腔說話,而也是如此,那侍衛也是急忙跪伏下來,隨之,不敢抬頭看著前頭一麵。
“罷了罷了,大伴,不過是走路的事情,不需要如此責罰,瞧這人行色匆匆,怕也是有什麽急事,不如,讓其說說。”
前頭的侍衛,顯然不是自己的人,崇禎帝知道,他應該是太子麾下的親信,這東宮之中,想來有幾個自己的親信,或者貼身侍衛,並不為奇。
“回陛下的話,那個,卑職,卑職這一趟過來,是想和太子說點兒事情,不是,是關於外頭的事情。”
“外頭的事情?能有如此緊迫,怕是什麽大事,所以,你不妨說說,朕倒是也有些興致。”
“是,是外頭的幾個文官,說是要在外頭宴請太子,聽他們的語氣,倒也是急迫的很,故此,托我過來和太子說上一說。”
“唔,文官宴請太子?”
崇禎帝聽見以後,倒也是臉色逐漸陰沉下來,想來,這曆代的宮殿裏頭,那宴請之事,大多都是有違朝綱的,東宮不得涉政,不得結黨營私這事情,更是為人熟知。
所以,再聽見以後,崇禎帝也是有些不太開心。
“父皇,兒臣從未和外頭的文官有所往來,這曆代的組訓,兒臣也牢記在心,不敢有半點兒逾越,所以,無論是外頭的文臣如何說,兒臣都不會出去迎接的,或者是赴宴的、”
“無礙,朕並沒有生太子的氣。”
崇禎帝擺擺手,他說的倒也是實話,畢竟,之前和朱慈烺說話的時候,這太子的話裏行間,都能夠聽出他對這國事的在意,還有對自身的要求,所以,這樣的儲君,想來也不會有什麽謀逆的心來。
而也是如此,這旁邊的太子朱慈烺,也是緩緩的舒了一口氣,再次沒有繼續說道什麽。
“外頭的文官都有誰?”
“兵部尚書李邦華,兵部左侍郎王家彥,大理寺評事孟兆祥,左庶子馬世奇在內一共十人、”
“嗯,這些應該都是忠臣,他們找太子是為何?”
崇禎帝聽見這一連串的名字,倒也是愣了一下子,顯然,這些名字他都有聽過,隻不過,這群人並不算是逆臣,當然,現在大明朝堂上頭,之前的東林黨人,幾乎也被鏟除。
故此,留下來的人,倒也是史書上頭記載的不錯的忠義之士,隻不過,這宴請太子之事,倒是有點兒讓崇禎帝疑惑了。
想來,這勾結東宮,並不是一件小事,他們這些人,想來也應該知道這後頭會引發的問題,而且,昨日崇禎帝說的那些話,想來他們也能夠聽出他對結黨營私的痛恨。
現在忽然走這樣的一步,著實是讓人費解。
“讓太子過去聚會,朕倒也是想知道,這群朝臣到底想和太子說些什麽。”
崇禎帝說完話以後,倒也是轉頭看向太子。
“太子,你覺得可以麽?”
“父皇說什麽,兒臣都會照辦。”
“嗯,那麽就按照朕說的辦吧,隻不過,回來以後,記得要把你知道的,全部都說給朕聽一聽,朕倒是想知道,這外頭的那些朝臣,到底在打些什麽主意。”
崇禎說完以後,也是帶著王承恩,往外頭走了去,他顯然是不想多說什麽,而且,現在自己呆在這裏,也是沒有多少趣味,故此,還不如現在回到軍機處來的輕巧上一些。
至於那太子,則是有點兒生氣,隨之,也是走到了旁邊侍衛的旁邊,隨之,對著他說了幾句。
“你難道是第一次為官不成?這文官勾結東宮,那可是死罪,雖然我身為皇子,但也不能踩這樣的死局,你這一次,如果不是父皇開恩,想來人頭都保不住!”
“太子,是卑職疏忽了,不過,這外頭的文官,的確是讓太子過去赴宴。”
“汗,這群老狐狸,想來又是要讓我給他們弄點兒消息出來,我一個東宮太子,哪有那麽大的本事,父皇手上還有錦衣衛,真的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麽!”
太子和文官聚會,顯然不是第一次,他之前,顯然也是踩著這條線走的,隻不過,他的心裏頭,沒有一點兒造反的意思,他和文官私下交回,顯然隻是為了知道一些朝堂的事情。
他作為儲君,之前崇禎十三年起,這天下顯然就亂成了一團糟,故此,也是為了這個,他想要為這個國家做點兒貢獻。
可也是如此,漸漸的,這關係就變的曖昧了起來。
而崇禎不是不知道這事情,隻不過,他不喜歡把事情放到台麵上頭來。
所以,在回去的路上,那旁邊的王承恩,也是站在崇禎的後頭,時不時的說上幾句。
“陛下,外頭的文官此刻勾結東宮已經不是一次兩次的事情了,這事情,是不是要重視一下?”
“汗,罷了罷了,太子今天的言行,你也是看到了,所以,這樣的太子,如何是那種有反意的人,之前的結黨營私事情,雖說太子也有錯,但念來他多是為了這朝堂上頭的大事著想,也罷了。”
崇禎帝不想興師動眾,責問太子,畢竟,這一次的東宮之行,讓他也看出這太子的作為,顯然,他還是挺開心的,特別是那民生的講解,更是深得他的心意。
“最近,還是得給朕這太子,找一個好老師,等到朕百年以後,想來,他也能為這國家,做不少的事情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