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重生1985當文豪> 第兩百九十七章:王溯與鄭小龍的重視!

第兩百九十七章:王溯與鄭小龍的重視!

  ,重生1985當文豪

  劉教授話音剛落,賀雲便一臉不解的望向了他。

  「欠妥?劉教授,這是為何?」賀雲問道。

  「小賀,這對你不公平呀,你應該是第一作者的唯一候選人,而李睿華同學與姚淑蘭同學卻只是參與者,所以……」

  「劉教授,這……沒關係的,我……」

  還不等賀雲把話說完,姚淑蘭二人卻立刻表示,他們願意擔任第二作者與第三作者。

  他們是有自知之明的,賀雲這麼說,他們不可能真的就這麼心安理得的去接受。

  畢竟劉教授的話說得很對,這對於賀雲來說,是很不公平的。

  何況,在當下,大學生的素質都很高,一般不會出現後世電視劇里演的那樣,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顧自己的臉皮的情況發生。

  「劉教授說得對,學長,我們還是擔任第二作者與第三作者好了。」

  「對對對!第一作者,我們實在愧不敢當,而且這對於我們來說,也已經足夠了。」

  兩人這麼一說,賀雲自然也不好再拒絕,於是他點了點頭,笑著說道:「那好吧。」

  就這樣,賀雲與李睿華二人又聊了一會,便回了出租屋。

  他們已經約定好了,從明天開始,就在圖書館碰面,一起把這個課題做下去。

  …………

  京都,京都電視台電視劇藝術中心。

  一間不大的辦公室內。

  此刻正坐著兩個人。

  「怎麼樣?鄭主任,我推薦的小說還可以吧?」說這話的是一個年輕人,他看上去也就三十多歲。

  儘管年紀不大,但是他卻大有來頭。

  要知道年紀輕輕的他,就在《當代》、《收穫》、《人民文學》等主流雜誌上發表過自己的作品,而且還大受好評,是作家圈子裡公認的著名青年作家之一。

  當然,現在的他,還不是後世的「京圈」大佬,畢竟那一部現象級電視劇《渴望》還沒有出現,此時的他,頂多算是一位比較有名氣的作家,還算不上著名編劇。

  沒錯,這個年輕人不是別人,正是王溯。

  而他口中的鄭主任便是鄭小龍,是一位背景深厚,人生如同開了掛一般的電視劇製作人。

  「確實不錯,不過,王大作家,你可給我出了一個大難題呀!」

  「哦……鄭主任,這話怎麼說?」王溯一聽鄭小龍這話,不禁道。

  「這部小說其他的倒還好說,立意與拍攝上都沒什麼問題,可是這又是一部由小說改編的作品,這劇本可不好創作呀?」

  「還有導演以及其他拍攝人員,這也是一個問題。」

  「我記得你們這不是有兩個年輕人嗎,一個好像叫馮曉綱,另一個好像叫趙寶鋼,你多提拔一下年輕人挑挑大樑嗎?再說你之前不是也比較看重這兩人嗎?不如就把這部電視劇,交由他們負責拍攝如何?」

  「他們二人?不行!不行!他們現在還不夠資格,還是再等一等吧!」鄭小龍一聽王溯這話,當即搖了搖頭。

  他雖然很看好這二人,可這兩人都從未有過這方面的經驗,而這部戲又是如此的重要,他自然不敢將這一付擔子交到這二人手上。

  而且,身為副主任的他,上面可還有一位魯主任魯小威,而魯主任的意思是由李小明來擔任編劇,由他自己來執導。

  對此,鄭小龍自然也不好反對。

  再說,對於編劇李小明,他也是十分認可的。

  「鄭主任,那你有沒有考慮過由原著作者來做這個編劇呢?」這時候,王溯微微一笑,不禁又建議道。

  「原著作者?」

  「對!原著作者,畢竟沒有誰能夠比原著作者更能理解改編的小說本身了,鄭主任,你說對吧?」王溯點了點頭,隨之說道。

  「那倒也是,不過編劇和作家還是有所區別的,一個好的作家不一定就能勝過一名專業編劇,就算是原著作者也一樣。」

  對於王溯的看法,鄭小龍顯然是不太認同的。

  但王溯卻還是覺得作家與編劇是能夠被融為一體的。

  「鄭主任,我還是那句話,原著作者才是最理解作品本身的那個人,我覺得你大可一試。」

  「咳咳……我倒是覺得王同志說得對,鄭主任,我建議可以先聯繫一下原著作者,問問他的意見,再不濟,我們也可以聽聽他對於小說改編的一些看法嗎?這樣也有利於我們對於這部小說的改編工作開展不是。」

  就在這時候,一個人走進了辦公室,他不由輕輕咳嗽了一聲,隨即說道。

  來者正是魯小威主任。

  他的話讓鄭小龍思索了片刻,最終點了點頭。

  …………

  數日後,省城。

  出租屋內,賀雲看著手中的電報,不禁陷入了沉思當中。

  「讓我當《湖山情》的編劇?還不是挂名的那種?這……」賀雲呢喃了一句,心中卻是有些糾結。

  他倒不是不想擔任這個編劇,而是他沒有這個時間。

  畢竟他的學術課題研究才剛剛開始,如果中途放棄去寫這個劇本,這確實有點不妥。

  何況,此前,他可是答應過張校長,在學校,就要以學業為主,不能因為寫稿而耽誤了學習。

  「要不我只寫個粗略的劇本大綱,或者寫一些我個人的改編想法給他們寄過去?」

  思量了一會,賀雲最終還是決定放棄這次機會。

  劇本,他隨時都可以創作,可學業卻不能因此而耽誤了。

  再說,他雖然不能完成對整個劇本的創作工作,但完全可以給他們寫一個粗略的劇本改編大綱嘛!

  至於採納與否?那就只能由電視台那邊決定了。

  想到這,賀雲立馬就找來了紙和筆,開始寫這個劇本改編大綱。

  兩天後,這項工作便完成了。

  他將信寄出去后,就沒有再管這件事,而是全身心投入到課題研究上來。

  然而,他卻並沒有料到。

  半個月後,一封陌生的來信突然寄到了他手中。

  「王溯?京都寄來的?這名字好像在哪裡聽說過?等會……王溯!不會是他吧?」

  這一刻,賀雲頓時想起一個人來。

  與此同時,他的腦海之中也瞬間閃現出一連串的頭銜。

  著名作家、編劇,「京圈」大佬級人物,著名導演馮曉剛的「貴人」之一。

  好吧,對於這位,他雖然沒有見過其本人,但在後世的網路上,他可是看到過關於這位的許多介紹的。

  電視劇《渴望》的策劃,《編輯部的故事》編劇之一,「海馬影視創作中心」的發起人之一。

  可以說,這位集作家、編劇、影視劇策劃等一身的傳奇人物,在京圈之中,絕對算是一號人物。

  「他不會是想邀請我一起創建那個民間作家組織――海馬影視創作中心吧?」

  賀雲小聲念叨了一句,不由拆開了手中的這封信。

  打開信后,他看了沒一會,就頓然間笑了起來。

  「沒想到還真是……不過,作為京圈作家,他怎麼想起要邀請我加入這個作家組織呢?」

  的確,賀雲雖然在全國作家圈都有著一定的名氣,可是作家與作家之間也是分圈子的。

  京圈的作家,一般來說,是不會和賀雲這樣一個湘籍作家扯上什麼聯繫的。

  更何況,賀雲的年紀並不大,而且名氣也不是那種十分拔尖的作家。

  「難道是因為……《當代》《人民文學》那些雜誌的主編?」

  「算了,我想這麼多幹嘛?既然他誠心誠意的寫信向我發出了這個邀請,我若是拒絕,反倒顯得我高傲看不起人家,而且,這對於我來說並沒有什麼壞處,與他們多多交流一下也好。」

  經過一番斟酌后,賀雲決定答應對方。

  於是,他當即就給他寫了一封回信,隨之寄了出去。

  只不過,賀雲卻並不知道其實海馬影視創作中心,原本是在1989年才成立的,而且成立時,莫言也在其中。

  沒錯,就是後世那個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

  …………

  唐振雲是湘師大歷史系的一名本科學生,今年剛讀大三。

  前段時間,他的導師高教授給了他一些課題,他從中選了一個,是關於武周時期的歷史名人狄仁傑的。

  作為武周時期最著名的官員之一,狄仁傑的一生是充滿爭議的。

  也因此,唐振雲不得不每天都泡在圖書館當中,收集關於他的資料。

  這天,他找了一本《新唐書》正在那看著,突然一道聲音傳到了他耳朵內。

  「唐振雲,你在看什麼呢?」

  問這話的是一個女生,她扎著兩根麻花辮,帶著一副眼鏡,身上穿著一條赤紅色的裙子,頭上還扎著一個蝴蝶結。

  她叫孫慧雯,是隔壁中文系的。

  不過她與唐振雲是高中同學,關係十分密切的那種。

  「惠雯,我在看《新唐書》了,我選了一個關於狄仁傑的課題,這幾天一直在收集關於他的資料。」

  「哦……狄仁傑……?大周宰相狄仁傑?是那個神探嗎?」孫惠雯一聽唐振雲的話,頓時在他身邊坐了下來,隨口詢問道。

  「宰相?神探?不不不!狄仁傑只是宰相之一,準確來說,他擔任的是同鸞台平章事,形同宰相,至於你所說的神探,那只是近代文學作品的說法,你應該知道高羅佩吧,就是他將狄仁傑推上神探寶座的。」

  「事實上,狄仁傑雖然不是什麼神探,可卻擔任過類似的職位,比如判佐、法曹,大理寺丞等職,所以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說,狄仁傑確實算是斷案高手,和宋朝的包拯差不多。」

  「這樣啊……我還以為狄仁傑真的是神探呢?原來他只是擅長斷案呀!」孫惠雯聽完唐振雲的解釋后,不禁露出了一副崇拜的表情,她看著唐振雲,說道。

  見此一幕,唐振雲頓時有些不好意思起來。

  其實他心裡也知道孫惠雯對他有意思,可是……

  「咳咳……惠雯,你剛剛說你以為狄仁傑是神探,你這話是什麼意思呀?按理說你是學文學的,不應該……」

  「哦……你問這個呀,其實我也是看了這上邊一個劇本,所以才誤以為狄仁傑是神探的。」

  「咯……就是這個劇本《神探狄仁傑》。」

  孫惠雯說著,便將手上的一本雜誌給打開了。

  而這時候,唐振雲才注意到,孫惠雯手上還拿著一本雜誌。

  他撇了一眼,發現這是一本《芙蓉》雜誌。

  《芙蓉》雜誌,他是知道的,只不過,因為他並不是文學愛好者,所以平時並沒有去關注過。

  「咦……這劇本似乎是根據歷史真實事件改編的……?天授,這應該是武周稱帝的那一年年號,王孝傑、這應該是武周時期名將……」

  看了一小會劇本后,唐振雲不禁生出了一絲興趣。

  而當他看完整個劇本后,他已經不知不覺坐在那大半個小時了。

  「這……這……寫這個劇本的作者應該是一位歷史知識淵博之人吧?這劇本不僅涉及到了眾多冷門的武周史實,居然還巧妙的將這些歷史史實結合在了一塊,而且對於狄仁傑的描寫,也十分的客觀,尤其是在處理對於突厥戰事上,與史書上所記載的一般無二。」

  對於唐振雲的感嘆,一旁的孫惠雯卻是一笑,搖頭說道:「振雲,這你可就猜錯了,這位作者可不是學歷史的,而是和我一樣,是中文系的,而且他還是我的學長了,今年剛讀研一。」

  「哦……這作者竟然是我們湘師大的?而且還是我們學長?這麼年輕嗎?」唐振雲不可思議道。

  「嗯……其實我們這位學長不僅是一位著名作家,而且還是一位保送生,今年剛二十二歲,就讀研一了。」孫惠雯緊接著又說道。

  「這麼厲害呀!」

  這一刻,唐振雲徹底被驚住了。

  而孫惠雯接下來的介紹,更是讓他目瞪口呆。

  「這還不算什麼,據我所知,咱們這位學長在作家圈中都有著很大名氣,僅僅兩年時間,他就發表了三部長篇小說,四部短篇小說,還斬獲了三項文學獎項,甚至去年還成為了湘省作家協會成員了!」

  「這……這也太牛了吧!」

  「確實挺牛的,最近我還聽說他正研究一個關於明清文學的課題,我們的導師劉教授還問過我要不要加入,我本來是想加入的,但後來,我同學李睿華和姚淑蘭他們加入了,所以就沒了名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