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玄幻奇幻>尋天昭> 第十六章 這天下的廟堂

第十六章 這天下的廟堂

  「誒,這位姑娘,請留步。」二人漫無目的逛在錦州街道上,看著這座州城的繁華。

  突兀自街邊傳來一道聲音叫住了兩人。

  二人定睛一看,竟是一名身穿道袍的中年道士在路邊擺著小攤,身旁的旗幟上寫著,神算黃。

  「呦,居然遇上了個江湖騙子。珊青姐,甭理他,咱們還是走吧。」易宸雙手枕於腦後瞥了一眼那道士就不再理會。

  「誒,年輕人,是不是江湖騙子,你來一試不就知道了嗎,反正也耽誤不了你多少時間。」那中年道士諂媚呵呵笑道。

  聽罷,易宸是沒半點興緻,這天底下能算他的人還真不存在。

  「那你且算算我的心愿這輩子有沒有可能完成?」

  慕珊青倒是一屁股坐在那攤前的木凳上,目光灼灼的看著中年道士。

  「這位姑娘的心愿……」

  青裙女子微笑道:「你不是能算嗎,那你自己算我的心愿是什麼,然後再算我能不能完成。」

  易宸有些意興闌珊的望著這道世俗涌動的人流,轉身向不遠處的石橋上走去,石橋下則是不算湍急的河水。

  那中年道士看著離去的易宸,暗自欣喜,他老神在在的掐掐手指對面前女子說道:「姑娘的心愿我已知曉,能不能完成那就得看天時地利人和啊。」

  「呵呵,你這道士,果然是沽名釣譽之徒,什麼神算黃,我看是招搖撞騙黃。」慕珊青本來饒有興緻的看著道士,這會兒已經有些目露不屑。

  「誒,話不能這樣說啊姑娘,實在是你的心愿讓在下難以開口,此處人流眾多怎可當面說出這大逆不道的事情,你且知道當今天下,到處都是我皇離鋒手下的羅剎七堂密探,耳目眾多吶。」

  慕珊青有些凝重的看著這名道士,她的神情一變再變。

  「姑娘不必動殺念,若想殺了在下,以姑娘的身份倒也使得,只是這雲國人焉能手足相殘。」中年老道笑眯眯的看著眼前神色大變的女子,不禁拂了拂那貼著的假鬍子。

  「什麼雲國人?老道士,現在可是大玄天下,沒有什麼雲國。」神色只在一瞬間就恢復正常的慕珊青盯著中年道士說道。

  「哈哈,對對對,姑娘說得對,既然老道已經算出來一條,不如再免費贈姑娘一算,給姑娘算算姻緣可否。」

  慕珊青看著前方正與一名白衣書生侃侃而談的易宸,不由得點了點頭。

  「我觀姑娘這眉目與剛才那位公子可不是太對頭啊,我看吶姑娘還是離那位公子遠一些好點。」

  「?」

  「說實話,那位公子老道算不出來,正是算不出來,才覺得為了姑娘的安全起見,還是遠一些的好。」中年道士掐了掐手指,皺著眉頭說道,「但有一點,姑娘若是執意與那位公子在一起,恐怕會人願兩失。」

  「我不算了。」慕珊青起身便要離開,誰知那道士急忙伸手抓住她的手腕。

  「不如這樣,我與姑娘用紙張交流,你問我來答,老道以這點兒微末道行打包票,必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慕珊青狐疑的看看老道,想到之前那一算還是未曾離去,拿起筆紙與其交流。

  ……

  ……

  「兄台在此何故對著河水飲酒消愁。」

  「哈哈,鬱郁不得志矣,蒼天不公,大道不公,只得對著一湖死水聊表心意了。」

  易宸把玩著劍穗側目看向這名白衣書生,那人一手提著酒壺,一手拿著一紙書信。

  「據我所知,當今天下還算太平,對讀書人也算縱容,兄台何故感嘆蒼天不公呢?」

  那白衣書生汩汩灌了一口酒,臉上已是有些醉紅,他笑著搖了搖頭道:「可惜,當今天下的廟堂只為儒家弟子、士族子弟、法家門生開闢一條生路,我這種寒門子弟,苦讀百家書,縱是學識過人,但沒有門路,依然是無法躋身廟堂之中。」

  「看兄弟這身打扮,倒像是世家子弟出來遊歷的。想我寒窗苦讀十幾載,居然連初試都能把我拒之門外,焉能不愁不苦。說句大逆不道的話,如果不是心中還有一份執念,我倒不如投了玄莽,聽說一些碌碌無為的寒門弟子在玄莽都得到了重用啊。」

  「哈哈,兄台醉了,這種話可切莫不能亂說啊,大庭廣眾之下可別誤了卿卿性命。」易宸望著這靜默流淌的河水,心中不免有些惆悵。

  從天上而來,雖誕生意識於七千年前,但前兩千年還在孕育消化,后五千年重傷療養,因天地規則限制又無法下界,可謂對人間一點都不了解,每一件事都能引起他的思考,雖然腦海中有無數時代的記憶,但不是自己切身體會,焉能深刻感受世間種種風華與種種因果。

  就像是一個聽故事的人,永遠只能是在聽故事,他不會體會到講自己故事人的心情,這世間哪裡有什麼絕對的感同身受。

  若不是這次天地規則感受到了威脅,世界有無法承載崩潰的危險,恐怕他會一直在天上待到不知何年月,最終的結果可能就是有一天會出現一個能夠打穿天外天的狠人,連同他一起消滅,也有可能就是永遠呆在那孤寂的冷月上,直至下一個千年萬年甚至百萬年。

  那白衣書生借酒消愁愁更愁,也許是喝醉了的緣故,絲毫無懼仰天喝道:「男兒不展風雲志,空負天生八尺軀。一死而已,我何懼哉!不能一展胸中抱負,我生不如死矣!」引起路人紛紛側目。

  易宸第一次轉頭正眼看著這白衣書生,不知為何,他彷彿看到了曾經軒蒼的影子,雖抱負不同,但志氣猶為相近。

  那男子發泄過後彷彿恢復一絲清醒,不由得打了個哈哈道:「是在下孟浪了,一口吐盡心中煩郁,心中好了很多。」

  「不,我倒覺得兄台是真漢子,雖是書生之軀,但比那邊關橫刀立馬的大將軍還要霸氣。」易宸一本正經的說道,絲毫沒有嘲笑的意思。

  「不過兄台此時酒醒,能否給在下說說為何當今天下只有你所說的三種人可躋身廟堂。」

  那白衣書生彷彿又想到了傷心事,一臉低迷隨後又展顏笑道:「其實也不是只有那三種人可躋身廟堂,如果寒門子弟有路子,有名家推薦也可以身居廟堂,但不可能謀得高位。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很簡單,當今陛下重用儒法兩家,披著儒家『仁為核心』、『人為貴』的外衣,內行以酷法吏治的五臟、這也和當今廟堂皇帝陛下一手促成的微妙形勢有莫大關係。」

  「廟堂之上,以左為尊,當今左丞相溫不楚便是法家派系的代表人,同時也是法家門生的生根大樹,法家門生佔據基層各個實權職位,實行真正意義上的吏治權。而右丞相兼國子監祭酒便是當今儒家八賢之一的顏子路,被儒家弟子尊稱為顏師,也是廟堂之中最具影響力的儒家之人,二人代表各自的學派平分大半廟堂權力。」

  「儒家在朝的也是實幹派,顏師對那些高歌闊論的不實儒家弟子很不待見,只對能將聖賢書用於實際的實幹派青睞有加,也是這一派的靠山,與左丞溫不楚算是對頭,儒法兩家互相牽制打壓,這也是帝王心術的平衡之道。顏師雖身兼國子監祭酒,門生故吏遍布天下,但其學生也是儒法各佔一半,他不僅為儒家培養弟子,還為法家門生解疑答惑,多數人尊的便是他有教無類的德行,」

  「至於士族子弟,說白了這一派系雖還活躍在廟堂之中,但被陛下暗中打壓之後,已經大不如從前的七國時代,但也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畢竟士族已經存在了上千年,彷彿老樹盤根,樹上的枝節和樹下的根條不知有多少。」

  白衣書生晃了晃手中已經空掉的酒壺發出一聲苦笑,隨即看到正全神貫注聽他講下去的易宸不免又來了興緻。

  「至於我等無家勢、無名師、無門路、無萬貫家財的寒門子弟只能看著那天際的廟堂夙夜興嘆了,所以現在有些寒門弟子已經開始自謀生路了,不是放棄這些年苦讀的知識去幹了別的事,就是偷渡玄莽另起爐灶。不是他們不愛國,實在是國恩難負幾身。」

  易宸聽到這裡已經在當今的朝堂有了大概的認知,但他仍是疑惑道:「難道身居廟堂高位的那些人,就沒有想到過這些嗎?他們就不擔心人才流失,就不顧你們這些寒門子弟的死活?」

  「當你到了一定高度后,你還會在乎最底層的那些人如何自處嗎,中層的人無力發聲,高層的人滿不在乎,誰會顧一群無根無勢的讀書人。至於人才,這個世上最不缺的就是人才,故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白衣書生似乎多餘的憤慨也無意發出,聲音無比的平靜。

  「聽聞儒家在整個玄治有一百零八座書院,不如兄台前去書院求學,這樣不就有了儒家弟子的身份。」

  「國府的國子監只收官宦子弟與士族子弟,而這一百零八座書院不去也罷,道不同不相為謀!在下以為學術之說不應論派別之分,集眾家之長才是天下讀書人應該做的,儒家觀念恕在下難以苟同。我希望以後千百年的天下,再無諸子百家之說。」

  白衣書生說完之後接著苦笑道:「不瞞公子,我所有的家當都付了這次的初試,這壺酒還是我賒來的,這封書信是我落榜的書信,原本打算喝完這酒就投河自盡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