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大寶劍> 第326章 信號?

第326章 信號?

  泉州人的談資最近太豐富了,八卦的焦點基本都集中在劍侯府,集中在那位大難不死的世子爺身上。


  世子爺歸來首日便在家門口犯了瘋症,嚇昏了母親、急壞了父親,驚得在場的王公貴胄紛紛掩麵離去,不等泉州百姓消化完這些信息,僅僅第二日,又一條勁爆消息悄然流出,以燎原之勢傳遍全城,而後順著各種渠道擴散向四麵八方。


  據可靠消息,世子回家當日便頂撞父母,被劍侯罰在自家祠堂罰跪,當晚又不知何故大鬧內宅,險些將兩個老仆打死,還好劍侯夫婦及時趕到,這才沒鬧出人命。


  對於這條消息,泉州百姓第一反應是不信的。


  劍侯爺有多疼這個兒子天下皆知,那真是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凡事有求必應,哪怕是要天上的月亮,別說罰跪,就是罰不許吃飯都沒聽說過,溺愛的程度堪稱天元第一,他會舍得罰兒子跪祠堂?

  怕是世子爺看中了祠堂的院子,搬家了吧?


  至於打罵下人,那更不可能了。


  泉州城誰不知道世子紈絝歸紈絝,心地其實還是蠻善良的,很少打罵下人,耍橫也多是在風月場中耍在別家紈絝子弟身上,侯府的仆役提起自家三少爺誰不誇個好字,他會大半夜的打罵老仆還要要了她們的性命?


  想想都不可能,除非有特別的原因!

  原因很快就找到了,要不是下人犯了錯惹怒了世子,就是世子瘋症又犯了受了無妄之災。


  八卦者們立刻分成了兩派,一派力挺世子認為是仆役犯錯,而且是大錯,比如前些年查出來的那兩樁假侯府名義私吞田產的案子,當事人就是被侯爺親自審完後連供狀一並送到官府的,據在場的人說以兩個管事為首的幾個當事人交到衙門時都沒人樣了,主審官沒辦法隻能先請大夫用藥吊住他們的性命,好歹走完了程序才殺的殺該流放的流放,苦主們沉冤得雪還得了侯爺額外填的一大筆賠償,感激涕零跪在侯府門口大喊青天,劍侯府保全了清譽風頭一時無兩,泉州百姓交口稱讚。


  有先例在前,又對侯府和侯爺有特殊感情,所以支持派的人很多,愛屋及烏的堅信著世子無措。


  反對派的人不這麽認為,他們承認世子確實心地良善,可那是以前,現在的世子瘋了呀,瘋子幹的事是常理能推斷得出的嗎?


  他很可能就是瘋病發作,心裏充滿了暴虐單純的想發泄一通,兩個老仆恰逢其會成了發泄的對象,一些人還給出了佐證,聲稱有人看到侯府後門運出過疑似裝了屍首的麻袋,裹得嚴嚴實實的,上麵有不少黑褐色的斑塊,疑似滲出的血,由十幾個侍衛押送著運出了西城門,那正是泉州城附近最大的亂墳崗所在的方向。


  要不是世子瘋症發作失手殺人,侯爺怎會如此秘密行事?


  以侯爺的行事作風,肯定秉公辦理,最多像那輛樁案子一樣自己先審完了再送官,他可是昌平郡最有原則最守律法的貴人,絕不會像其他豪門大戶那樣掩蓋事實草芥人命。


  肯定是世子的錯,隻有他才能讓侯爺違背原則!


  一時間,兩派人爭論不休,可惜沒有更多更確鑿的證據,多半都是憑空猜測,誰也說服不了誰。


  百姓們在爭論,官員們也在議論,不同的是他們不在乎世子殺沒殺人因何殺人,他們在意的是這件事流露出的信號和影響。


  十幾年來,封知平一直是個矛盾體,對於他的評價一直都很極端,所有人對他的印象都是廢人、紈絝、不修私德的風流子,但本地百姓同時也承認他是個心地良善之人,比其他紈絝子弟要好上太多。


  實施真是如此嗎?

  一個侯爵世子,真的如此良善,如此平易近人,連犯了錯的下人都很少打罵?


  這些消息都是哪兒傳出來的?


  當然是侯府,是劍侯爺有意散出的風聲!

  兒子的天殘無法改變,想讓他坐穩世子的位子就隻能從其他方麵下手,控製輿論是最有力的一種手段,須知眾口鑠金,須知人言可畏。


  可惜封知平不愛讀書,又隨了老子的風流,小小年紀就落了個“花間小白龍”的花名,劍侯沒辦法才從性情著手,以自己為例將兒子的放浪塑造成風流不羈,用類似“不打下人”這種芝麻大點的小事塑造兒子“本性純良”的印象,凡有利的言論統統加以褒獎推廣,不利的言論擇無關緊要的放過,其他的統統掐死掩埋,這才鑄就了劍侯世子充滿矛盾感的悲情形象。


  這是掌權者慣用的手段,無論朝堂還是江湖,世人看到的永遠隻是上位者想讓你看到的,少數明眼人若不懂得什麽叫“難得糊塗”,就隻能因為各種原因永遠的閉上那雙“明眼”,“被”糊裏糊塗的了結這一生。


  可是現在,侯府裏的陰私事爆了出來,而且是嚴重影響封知平形象的命案,這說明什麽?

  說明侯府內宅不再平靜,有人試圖撼動封知平的世子寶座,這個人可能是覬覦世子之位的人,也可能是劍侯自己,無論前者還是後者都有一個共同點——得到了劍侯的默許。


  沒有劍侯默許,這件事怎麽可能傳得出來,還傳得這麽快?

  轉眼間十天了,十天裏侯府無論明麵還是暗裏都沒有著人處理過這件事情,任由言論發酵。


  這種態度乍一看好像是清者自清,不屑於辯解,細想不然,這未必不是一個信號,一個世子易人的信號!


  時隔這麽多年,劍侯終於撐不下去,動了換人的心思了!


  也是,他再疼愛封知平,也不可能將偌大的封家和一手建立起來的封家軍交到一個瘋子手裏。


  即便他也瘋了,想繼續堅持,皇帝也不會允許,滿朝文武也不會允許,所以這不是他怎麽想的問題,而是他必須這麽做,否則封家必定衰落,封家軍也會易主他人。


  分析完心思,每一個人都開始繼續分析這件事的影響。


  換世子是大事,不是普通人家分家產一兩句話就能完事兒的,封知平上麵兩個庶出哥哥,一個在朝為官頗得讚譽,一個資質絕倫被稱作有可能超越乃父的武道奇才,侯府交在這兩人手上各有利弊,必須仔細權衡以免押錯了寶。


  譬如郡王遊萬享,他就比較傾向於老大封知禮,那是個滴水不漏的人,比起專心武道性情剛猛孤傲以致有些不通人情世故的封知佑,他相信自己將來降爵後無須多言,封知禮肯定會主動幫忙,給自己的子孫一個妥善的安排。


  而郡守李泰則比較傾向於封知佑,不是他對封知禮有什麽仇怨或反感,他隻是覺得侯府的繼承人除了繼承家業,應當把封莫修的思想和作風也一並繼承,做一個隻忠於陛下的純臣,不參與黨爭和其他雜七雜八的鑽營奔競。


  封知禮很好,可他太好了,好到足以稱之為圓滑世故,為官多年竟找不出幾個真正的政敵,這一點跟他父親截然相反,而且他跟太子走得太近,這一點是李泰最擔心的。


  太子遊景宣雖然是帝位的繼承人,可他畢竟還不是皇帝,而且皇子不止他一個,其中四皇子遊景恩是最有資格和能力與他角逐皇位的人。


  宮裏曾流出過一則傳言,說天元帝君遊萬裏好不容易走出了前任太子遊景承早喪的悲痛,決定再立東宮,擇人選時同時看中了四皇子遊景恩和五皇子遊景宣,左右為難,最後因為遊景恩的生母是昭貴妃,而遊景宣的生母是皇後,所以才立了皇子宣為太子,封皇子恩為睿親王。


  隻是,遊景恩封了親王卻沒賜封地,仍留在京中,領著王爵裏最高食邑標準的食祿,像往常一樣協理朝政,似乎除了身份,其他與以往並無變化。


  明眼人都知道皇帝想做什麽,畢竟死了一個太子,加上心裏仍有些猶豫,所以才將兩個最中意的人選都留在身邊,以免天意難測,封親王不過是安撫四皇子的心,不賜封地則是安太子的心,防著兄弟鬩牆的慘劇。


  可惜遊萬裏防天防地終是沒防住,太子無事,同為皇後所出的六皇子遊景漣卻遭遇了黃泉刺殺,大量證據都將矛頭指向了睿王,皇帝震怒,朝野震動,遊景恩有口難辨破釜沉舟,於朝堂上當著滿朝文武的麵脫簪摘冠退去王袍,自請去天元殿以證清白。


  天元殿是供奉天元劍的地方,皇族子嗣無論男女出生後都會來此朝拜,因為天元劍隻認遊氏血脈,凡遊氏子孫觸碰後都會出現一些異象,根據異象的不同可以分辨出觸碰之人的血統是否純正、武道潛力高低。管家


  血統越純正、資質越好的人才越有可能得它認主,空有血統沒有實力的人根本得不到它的青睞。近幾代天元帝君都是如此,他們的血統自然沒問題,可惜資質一般修為太差,最差的一位連先天都沒修到,天元劍隻承認他們的帝君身份,根本不認可他們是自己的主人。


  皇族子孫中,有三種情況無法激發天元劍的異象,一種是血脈太稀薄的子嗣,這種情況會封個低等虛爵將其剔出皇族,除非能激發遊氏血統,否則永不入皇室族譜,族譜上隻保留到其父母那一代。


  很殘酷,很無情,也很常見,每年都有大量的遊氏子孫除名,而能激發血統重歸皇族的罕之又罕。


  第二種是根本不是遊氏子孫,比如陰錯陽差抱錯了孩子,比如紅杏出牆爹非親爹。前者比較少見,後一種多一點,所以碰到了沒什麽可說的,查清後該殺的殺,最多能株連到九族,抱錯的找到了還好,找不到就自認倒黴,落個“失察糊塗”的罪名逐出族譜,貶為庶民。


  第三種比較特殊,凡謀害過同族的遊氏子弟,哪怕血統再濃鬱,也有極高的可能失去天元劍的認可。


  這是因為天元劍在分辨觸碰者的血統和資質的同時,還會探究觸碰者的內心,如果你殘害過同族血親又無法阻攔它的探查,便會失去它的認可和庇護,親手殘害過親兄弟親姊妹的甚至還會引來反噬,被它誅殺當場。


  最後一種情況並非百分百準確,理論上隻要修為夠高、定力夠強,輔以秘法封住自己的一部分心靈讓天元劍探查不到那些陰暗齷齪的記憶便可以蒙混過關,但天元劍可是三件仙器之一,有幾人能擋住它的侵入?

  所以最後一種情況被當作遊氏族人卷入同族相殘的惡性|事件時最後的也是最有力的自證手段,隻要天元劍認可,無論有多少證據都沒有用,被告人就是清白的。


  這是個好辦法,卻很少有人用,因為每個人心裏都有肮髒的角落,自己都不願去想的事有幾人願意讓別人去揭破?


  揭開的還不是人,而是天元劍,是鎮國仙器,萬一它“老人家”心情不好,把自己隻是偷偷想想過過癮的惡念翻出來當真事,那可怎麽是好?


  這是有先例的,曾經有人在自證時因為一個扔在籌謀的計劃而失去了天元劍的認可,斷送了前程和性命,還有人沒失去認可,但血脈反應從純正降為了稀薄,險些逐出族譜,睿王與太子因為太子之位的事明爭暗鬥已久,心裏不可能沒有惡念,萬一惹得仙劍發怒降了對他的垂青,那可怎麽辦,他不怕嗎?


  無論別人怎麽想,遊景恩終是入了天元殿,結果出乎意料,天元劍待他如常,一場風波就此平息。


  皇帝縱有疑心也不敢違背祖訓,沒有任何處罰,安撫了一番後放他出宮,往後一切照舊,仿佛什麽都沒發生過,而黃泉的圍剿則一再嚴苛,腥風血雨十年整,上至朝堂下至江湖凡有牽連者無不心驚膽戰,生怕下一刻官兵破門而入,全家老少人頭落地。


  不管黃泉的背後是不是遊景恩,他和太子都已經撕破了臉,因為偵辦此案的人在第一份證據出現後幾乎全部換為了太子的人,在朝堂上控訴他的人除了太子一係的官員,還有太子本人。


  雙方的爭鬥一再升級,隻維持著表麵的和諧,封莫修就是在那時借機離開了京城,遠離了是非,李泰很認可封莫修的決定,深以為這才是聰明人的做法。


  黨爭是那麽好參與的?

  足夠的利益真的能讓鬼推磨?


  別鬧了!

  天元開國多少位異姓王,哪一個不是一方霸主,哪一個不是定國柱石,都哪兒去了?

  還不是站錯隊成了推磨的鬼!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世上就沒有十拿九穩的事,尤其黨爭!

  血緣親疏、私交情份、權欲利欲、忠奸善惡,攪在一塊就兩個字——變數。


  變數永遠存在,世上沒有算無遺策的人,算無遺策的那是神仙,不是人!

  而且就算神仙也未必事事都算得準,所以戰隊這種事跟押寶沒什麽兩樣,一次贏兩次贏不代表一直能贏,賭局裏唯一能贏的隻有莊家,莊家是誰?


  是皇帝,是皇帝屁股下麵的皇位!


  詹家作為僅存的異姓王一直興盛到現在就是看明白了這一點,有老千的手藝卻不幹出千的事兒,幹了也是跟著莊家的步調走,所以才手腳健全,還大發橫財,這才是聰明人!


  李泰很看好封莫修,不管是出於自己的本能和思考還是得了詹王的教誨,他都有潛力成為下一個詹王,成為天元長久不衰的頂梁。


  可惜,他的兒子不懂。


  或許是為了挽救父親的人際關係,重塑和推廣赤劍侯府在達官顯貴中的印象,又或者單純的為了自己,力圖證明自己的潛力和能力,封知禮在京城混得風生水起,得太子青睞卻又能讓睿王一係另眼相看,可謂長袖善舞的典範,但在李泰看來,這並非好事。


  封知禮八麵玲瓏固然是自己的本事,可也得有人捧場,人家衝的多半是他父親的麵子,衝的赤劍侯地位超然!

  封莫修的超然地位源於自己的實力,也源於聖上恩寵,但最主要的還是源自他置身事外隻忠於陛下的態度。


  因為這種態度,皇帝才信他寵他,才能讓他在官場裏留下個“參不倒”的綽號,封知禮卻在破壞著這份信任。


  雖然封知禮沒有明確表態,可走得太近跟站隊沒什麽區別,而且他兩邊都交好,大玩平衡,說好聽的叫中立,說難聽點,根本就是首鼠兩端。


  真正的中立是封莫修這個樣子,而黨爭中可以玩平衡的隻有皇帝,沒有別人。


  他在玩火。


  類似的心思還有很多,每個人都在斟酌,其中一小部分人的突發奇想最有意思,他們在琢磨劍侯爺會不會再娶。


  當初就有傳聞說盛夫人因為自己再難生養,苦勸夫君娶個平妻續後,被劍侯嚴詞拒絕,一時傳為佳話,幾個讀書讀傻了的老學究竟然還一起寫了副讚美女德的對聯作成匾親自送上門,差點沒被劍侯打死,至今還是泉州城的笑柄。


  笑歸笑,此一時彼一時,當初世子天殘但精神還是正常的,如今得了瘋症,侯爺又露出換世子的信號,以他對嫡庶之別的在意程度,不是沒可能再娶個平妻生個小嫡子,何況他本就是個貪戀美色的風流人物。


  種種傳言源源不斷的匯進侯府,石沉大海,無論侯爺、盛夫人還是兩位姨娘,誰都沒有更進一步的表態回饋出來。


  侯爺的幾個親戚家倒是有些態度,可惜沒人聽,那天侯府門前發生的事早就傳開了,讓泉州百姓再次看清侯爺對自己的幾個兄弟有多麽的厭惡。


  聽他們的?


  等著掉坑裏吧。


  封知平也收到了一份消息,是牛春寒帶來的。


  不得不說,老牛確實是個人才,不愧是探子出身,雜七雜八的傳言被他分門別類歸攏成檔極有條例,讀起來不但不費勁,還有點看話本的感覺。


  “人才啊!”


  封知平嘖嘖感歎,看到猜測劍侯再娶的那部分時險些沒樂出來,嘀咕道:“外人都以為老頭子是個好色之徒,殊不知他浪歸浪,卻不是個亂性的人,我就沒見過有誰跟他似的逛青樓隻聽曲兒的!過夜也是讓美人兒唱一宿的曲兒,而且翻來覆去就那麽幾首,錢不少給可人也快給逼瘋了,泉州青樓最不歡迎的人裏他絕對能進前五,簡直就是個變態,太變態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