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開門見山
人的很多煩惱,都是自己想象出來的。崔夫人從未見過蘇義,更談不上了解,但在她這段時間的想象之中,蘇義的形象已經很豐滿了。
試想一下,蘇義本是元祐黨人之子,在小縣城長大,他的一生本應暗無天日。忽然一天,有人告訴他,他是當朝太尉之子,要把他接到京城,他會有什麽反應?
必定是窮人乍富,得意忘形!
接著,又會發生什麽?
他是太尉唯一的兒子,這便是他的依仗。他在小縣城生活了十八年,沒有享受過一天的榮華富貴,他的心裏能不憤恨麽?
必然是要憤恨的。
他的娘當年慘遭拋棄,他心裏能舒服得了?
必然是要報複的,就算不報複,他也會要補償。就算是為了彰顯他的孝心,他也會為他娘出這個頭,在崔夫人看來,這是一定的事情。
再說高俅這邊,自他發跡以來,崔夫人便感覺到,她娘家的背景,已經沒那麽管用了。尤其高俅做了太尉之後,屢屢做出讓她不舒服的事兒,崔家不但影響不了他,甚至要反過來巴結他了。而且,高俅五年前就表過態,誰能給他生一個兒子,這正妻之位也不是不能動一動。
如今,蘇義回來了。他如果為自己的母親索要名分,高俅出於對他的歉疚,或者對他那個相好的感激,未嚐不會遂了他的意。
想到自己名分被奪後,可能的慘狀,崔夫人不知苦了多少場。在他的想象中,見麵之後,蘇義必會在稱呼上羞辱她,她是怎麽也沒想到,蘇義會用大娘子來稱呼她,這可是正妻的稱呼啊。
難不成,他是怕了我?主動示好?崔夫人直覺得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憋好的勁兒沒發出去,差點嘔成了內傷。
崔夫人的神態,都落入了蘇義的眼中。他心中輕歎,其實崔夫人的所有心思,都在他的料想之中。如果他真的是原來的蘇義,他八成也可能會按著她所想的劇情,跟她針鋒相對一番。但是,他畢竟不是原來的蘇義。三年前,他才來到這個世界。而蘇義的‘生母’,在他出生那天就難產而死了。一個沒見過麵的人,他實在是沒法代入情感。在原來的蘇義殘留下來的記憶中,也沒有關於生母的半點印象。
蘇軾臨終前,並沒有把這件事說破。蘇邁撫養蘇義,隻當是自己的親弟弟撫養,他又怎麽可能讓蘇義去祭祀蘇府曾經的一個丫鬟呢?
蘇義這次來到京城,也著實沒想做什麽衙內。他的思路非常清晰,他是為了幫蘇邁解決元祐黨人的問題,順便看看傳說中的東京汴梁是什麽樣的,見識見識山河,不枉來這世上走一遭。等此間事了了,他是要走的。為了在京城這段時間能少些麻煩,過得舒心,他不打算在太尉府樹敵。口舌之爭更是無聊,何況對方還是一個婦人。
因此,他才稱呼對方‘大娘子’,便是想告訴崔夫人,我沒想跟你起衝突,算是釋放一個友善的信號。但他也明白,雙方之間,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如果崔夫人一味地小心眼,倆人怕還是不能和諧相處。如果是那樣,蘇義也沒打算忍,但具體怎麽做,還要到時候看情況再說。
這會兒,崔夫人終於回過神來,她對自己剛剛的走神似乎有些羞赧,臉頰微紅,像是掩飾尷尬般,輕輕咳了一聲,伸手示意了一下,道:“怎麽到偏廳去了?要是給外人瞧見了,倒要說我太尉府沒有待客之道了。”
“客”字,加了一個重音,蘇義聽著直想笑,看來這位大娘子,不怎麽擅長宅鬥呢?表現得也太明顯了些。
蘇義決定把話挑明:“大娘子不必旁敲側擊,蘇義不是沒有自知之明的人。你的心思,我知道。我的心思,你也不必猜,想知道什麽,直截了當地問便是了。”
“你、”崔夫人又被蘇義打亂了陣腳,心中不由氣憤,這小子怎麽不按套路出牌?她見蘇義全無半點緊張拘束,一雙眸子閃亮,仿佛洞徹了自己的心思一般,更加羞惱:“你便是這樣同長輩說話嗎?全無禮數!”
見崔夫人沒有問的意思,蘇義隻好自己說了:“大娘子,其實你不必擔憂什麽。蘇義此行,並沒有要認親的想法,也不想貪圖太尉府的權勢。心所係者,科舉而已。家兄一直希望我能金榜題名,以顯蘇門學問。因元祐舊事,一直不能成行。這次有這麽個機會,於是我便來了。至於認親的事兒——”蘇義笑了笑,道:“我乃蘇家撫養成人,便是蘇家子孫,其他的事情,在我看來都沒有那麽重要。”
蘇義說話的時候,崔夫人一直盯著他看,見他神態從容,目光坦然,並不像是在撒謊,心中更加茫然。
這世上真的有不愛權勢之人麽?他就真的沒有點別的目的?
崔夫人一時難以分辨,而蘇義這邊,想說的話也都說完了,崔夫人不給回應,他也不知該再說些什麽,氣氛詭異的沉默了下來。杏兒上了茶,蘇義也不客氣,輕飲了一口,微微皺眉。這茶葉雖說不差,但著實也沒有可稱道的地方,相比他在嘉禾時喝的茶,簡直是有天壤之別。從這茶上可以看出來,這太尉府的吃喝,怕是也不怎麽講究。
好在蘇義不是一個挑食的,茶雖然不咋地,但也比驛路客棧的茶要好得多。蘇義有些佩服自己,這種‘劍拔弩張’的時候,還有心思在乎茶的好壞,這份從容的心境,就值得豎一個大拇指。
不愧是我啊,億中無一的穿越者!
過了不知多久,手裏的茶盞都冷了,崔夫人終於在心裏盤算好了,她看向蘇義,道:“你說的這些話,都是真的?你真沒有認親之意?”
“確實沒有。”蘇義微笑說道:“我的目的,是參加科舉。但這件事,也不是我說了算的。或許,大娘子可幫我?”
這回崔夫人反應快,她追問道:“你的意思是,無論如何,你都要參加科舉。隻要能參加科舉,你可以不認親,但如果必須得認親才能參加科舉,你也會認這個親,是這個意思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