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二十四章 三舍人
太子中允是官家親旨所封,不歸政事堂堂除,但卻由中書官吏送至。宋敏求明白詞頭肯定是王安石授意官家所起草的。
宋敏求與王安石交往密切,嘉右時二人在春明坊比鄰而居。宋敏求很喜歡看書,家裡藏書非常豐富,歐陽修修唐書的時候,便請宋敏求幫忙。
宋敏求的父親宋綬任過參知政事,參與過真宗實錄的修撰,其母是宰相畢士安孫女也是藏書大家,宋敏求又親上加親娶了畢士安曾孫女為妻。
故而傳聞宋敏求家中有藏書三萬卷之多,宋敏求自己也是學問大家,他家中的書自己都校勘了三五遍,曾言『校書如掃塵,隨掃隨有』。
宋家的書不僅多,而且校勘的好,故而宋家在春明坊附近的宅子里,不少慕名而來的讀書人都租住在此,就是為了借書而觀的,連官員也不例外。
當時京師的房價,唯獨春明坊的屋子比別處貴了一倍,這都是宋敏求名聲帶來的。
當時歐陽修,王安石,劉恕都往宋敏求家借過書,王安石在編寫《唐百家詩選》,就是遍借宋敏求家裡的藏書而編寫的。
而且宋敏求這人人品很好,出身牛逼,家裡藏書多,歐陽修評價宋敏求說他從不以門第驕人。因為這樣宋敏求在官員之中,人緣也是非常的好。
王安石不僅找宋敏求借書,而且二人的私交還不錯,同時宋敏求與司馬光,范鎮,歐陽修,蘇頌,曾鞏等人都交好。
宋敏求拿過詞頭一看,但見上面寫著『前秀州判官李定為太子中允,權監察御史里行』。
看到這個詞頭,宋敏求皺起了眉頭,李定是什麼人?
那個以青苗法背刺李常的小人。
他知道之前王安石打算薦李定知諫院,為曾公亮,陳升之反對而作罷,如今竟可為『監察御史里行』。
監察御史里行的意思相當於監察御史任上『行走』,類似見習監察御史。
一般任監察御史里行兩年而可轉正為監察御史。
而一個權監察御史里行的『權』字代表他的資歷不足。
這規矩似可以,但從未有選人判監察御史里行的先例!
宋敏求道:「舊制監察御史需太常博士以上,中行員外郎以下,兩任通判方許舉薦入台,這李定不過一任通判,且還是幕職官,如何能為御史?」
一般任命就是寫就是寫了,哪來得那麼多廢話。
但是知制誥是有質疑詞頭,甚至封還詞頭的權力的。
故而中書的朱衣吏耐心道:「朝廷如今難得資序相當之人,可行兼權!一個權已是代表一任通判,宋舍人看仔細了這太子中允乃出自特旨。」
太子中允相當於太子中舍,著作左郎,比出任監察御史最低門檻的太常博士,還低了兩階。這還是提拔以後,還不是提拔以前。
這個任命著實有問題。
宋敏求道:「進用之路,自有漸階耳,豈可超品拔擢。御史台常年闕員,所擇之人必須資性端方,學識兼茂,然後可以處憲寺,任言責。這李定其母去世卻不守制,這等不孝之人焉可為御史,此詞頭吾不能擬。」
「舍人這是?」朱衣吏急道。
但宋敏求已是將詞頭退還給朱衣吏。
朱衣吏目光一閃道:「繳還詞頭,宋舍人可知會有如何後果?」
宋敏求道:「王參政昔日繳還韓魏公詞頭是何後果,宋某早已看到。」
王安石當初封還過韓琦的詞頭,如今宋敏求封還王安石的詞頭,可謂一事對一事。
朱衣吏道:「宋舍人何必如此,舍人院中知制誥又不止舍人一人!」
「那便換他人吧!」宋敏求一笑了之。
舍人院中知制誥一日一當值,當初王安石因蘇轍在制科里批評仁宗皇帝,故而拒絕起草蘇轍的任命,第二天韓琦便換了另一位知制誥的沉遘便把蘇轍的任命安排下來了。
宋敏求當即寫了一封書啟給王安石,說明自己奉還詔書的理由,同時提出可以罷去自己知制誥的職務。
這不是宋敏求第一次要求了。
之前王安石罷呂公著御史中丞之職,要宋敏求在罷免奏疏里多寫幾句批評呂公著的話,宋敏求不肯寫只是不痛不癢地寫了兩句。王安石當即拿過奏疏來自己修改批評呂公著。
宋敏求為何不肯批評呂公著?
因為他的女兒嫁給了呂公著的兒子呂希純,而且他的父親宋綬是呂夷簡的鐵杆盟友,宋呂兩家可謂是有三代交情。王安石讓宋敏求在敕詔之中批評呂公著,實在有些強人所難了。
至於後來王安石自己修改宋敏求起草好的制誥,更是有些打臉了。
中書給舍人院只有詞頭,制誥內容由舍人自己寫,但王安石親自動手來寫,說明對宋敏求不認可。
宋敏求憤而提出了辭職,王安石卻不許。
這次朱衣吏帶回宋敏求封還的詞頭后,王安石沒有勃然大怒,而道了一句:「罷了。」
「相公既是宋舍人自請罷官,咱們是不是遂了他的願。」
王安石言道:「宋舍人說得是,當初韓魏公都可容我,我為何又不可容宋舍人呢?再說我與宋舍人有故交,他既執意如此,也不強求。」
如今知制誥有五人,閣長錢公輔知江寧去了,吳充去了三司不在舍人院供職。
舍人院里如今知制誥得只有宋敏求,蘇頌,李大臨,這三人每人當值一日,輪流起草制誥。
王安石道:「隔一日你再走一趟便是。」
一旁呂惠卿起身道:「
可從而違,堪供而缺者,需祖父母,父母告者是論不孝。」
呂惠卿這話意思,為人子為人孫可以作到卻違背,可以供給卻不盡供養的議論,如果祖父母,父母控訴,便可以治不孝之罪。
若宋敏求拒絕起草呂公著批評的制詞尚情有可原,那麼李定與你宋敏求是何干係?居然一而再再而三違抗!
王安石聽呂惠卿之言道:「不錯,用李定終究還是官家旨意,如實稟之官家便是。」
官家受到宋敏求封還詞頭后大怒,當下罷宋敏求知制誥之職,御批『速送別官命草』。
舍人院當值知制誥蘇頌同樣拒絕起草,退回詞頭。
官家又命另一位知制誥李大臨起草,詞頭第三度被退回。
於是舍人院僅有的三名知制誥一併拒絕起草李定任命!
誰能料想,官家,王安石想任命一名官員竟辦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