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行動

  交流乃是拉近關係的一大極為重要的手段。


  剛開始,許晨與這些人隻是介說一些他在給人寫訴狀所遇到的一些不平之事。


  都是些年輕氣盛的漢子,遇到不平之事自是有為之出頭的想法的。


  當然,這也是嘴上說說罷了,以他們的身份,也著實無法把那些欺壓良善之徒怎樣了的。


  不過,他們雖然時長待在營地,但對浙閩地界上官商的震動還是有所耳聞的。


  比較起這些普通人的冤屈,他們瞬間也對張浩的形象提高了幾個台階。


  這隻是第一步罷了,說到此處,許晨也不再深入介紹下去了。


  深入介紹的多了,反而會引起反感。


  用這些拉近關係之後,許晨便開始用律法介紹起老朱當初所創衛所製度的初心來。


  說句實話,老朱在當初創立黃冊和衛所製度之時,隻是為了天下的穩定,也為了讓朝廷能夠隨時隨地征調到充足的兵員,可從來沒有讓那些衛所中的主官大賺軍墾的福利以及壓榨普通兵丁的。


  其實,任何一種製度在初創之時都是百利而無一害。


  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式各樣的毛病也就顯現出來的,到了這個時候,要不直接推翻這個製度尋求一條真正有利的,要不就需要找出這製度所存有的弊端,然後逐一扭轉。


  衛所製度創立當初為老朱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兵丁,穩定了剛剛建立起的大明朝,為多次北伐提供了便利。


  現如今的衛所製度弊端越來越大,也是應該想辦法調整一下了。


  從許晨口中了解到黃冊和衛所指定的一些前因後果之後,孫二有些些許的羨慕,道:“當初天下不安定,那些兵丁雖時長需要南征北戰,但倒也有建功立業的機會,而且立國當初的那些將軍們聽聞都是愛兵如子之人,與兵丁吃住都在一塊。”


  “是啊,我們指揮使若也能如此便好了。”


  “還指揮使呢,我們小旗見了我們,都頭抬的老高,正眼都懶得看我們一眼。”


  “就是,牛什麽牛,他們的職位也不是他們自己得來的,不都是沾了祖輩的光嗎?”


  衛所製度下,若你能混個千戶,那你的子弟再人衛所時便也將會是千戶,你隻是個普通兵丁,那你的子弟在接班之時也隻能隻是個普通兵丁了。


  孫二這些人之所以隻混了個普通兵丁,就是沒有個有本事的祖輩。


  當然,他們自身能力也有關。


  一番抱怨之下,許晨道:“小旗怎樣,千戶又怎樣,即便是指揮使,他們都是大明的兵丁,要聽命於陛下的,自大明建立衛所之時,你們便隻聽命於陛下一人,你們從不會是某個指揮使的私兵,那些指揮使也就是俸祿拿的多些,多拿這些俸祿之餘,除了有超越你們的本事,還需有為衛所,為朝廷負責的責任,他們做這個指揮使若隻是為了貪圖享受,自私牟利的,那他這個指揮使還是別做的好。”


  許晨這番話徹底說到了孫二等人的心坎之上。


  頓了一下,許晨又道:“軍戶雖被人嫌棄,但其實軍戶才是朝廷的中流砥柱,也就是重要部分,忠義侯吩咐我來此,其實就是讓我能夠深入普通兵丁之中,了解一下你們的需求和想法,好以便與陛下建議提出整改,就如孫二兄弟這種情況,即便你繼續留在營中,也要想辦法解決你母親的難處,甚至可特允你回家照顧母親。”


  “真的?”孫二帶著幾分激動問道。


  他現在最擔心的就是老母親。


  “自是真的,這也就是我為何要堅持與你們一塊訓練的原因。”許晨認真回道。


  這真就是一個最大原因。


  “衛所所存有的一些問題,忠義侯其實也不是不知曉,隻是因畢竟牽扯到兵權,若是隨意行動,恐會造成兵變,雖說以朝廷之力,最終也是能夠平息的,可一旦起兵戈,必將生靈塗炭,使得朝廷傷筋動骨。”


  許晨說了一大堆,總之就一句話,你們是大明的子民,拿到還是朝廷的俸祿,要聽朝廷旨意行事。


  孫二這些普通兵丁感受到了朝廷的重視,也期待著他們現在的處境能得到改變。


  有了這個想法,在動那些有問題的指揮使千戶百戶之類之時,這些兵丁也不會賣命去與朝廷對抗了。


  其實吧,不用說這麽多,那些普通兵丁或許也很難豁出命去與朝廷對抗的。


  畢竟他們可沒犯什麽事情,何必冒著牽連家眷這個風險去冒這個風險。


  不過,現在講明這些倒也好,免得兵戈起來之後再講會有些來不及。


  其他幾個衛所的情況,與寧波衛也相差不了多少。


  那些書生在被帶進衛所之後,也都被指揮使們如許晨那般放養式培養了。


  他們在衛所中怎麽逛都行,隻要不涉及到他們的利益就行。


  而那些書生此番進來可並不是為了動那些指揮使所保護的根基的,他們隻為拉攏那些普通兵丁,與他們打成一片。


  那些兵丁其實很有包容性的,隻要他們莫要盛氣淩人的態度相待,能夠以真誠態度交流尚幾句,那些兵丁其實也能夠接受的。


  這些書生在進入各個衛所之前曾仔細商量過。


  最後得出了一個統一的想法,那就是先交朋友,讓那些兵丁能夠認可。


  認可之後,便告知他們,他們雖隻是普通的兵丁,但朝廷並未忘記他們,會想辦法解決他們現有的困難。


  人太多,或許做的有些緩慢,但朝廷是一定會有所行動的。


  之後便讓他們明白,雖說在營中,他們要聽小旗,總旗,百戶,千戶的命令行事,但他們永遠都是大明的兵丁,最先聽的命令一定是當今陛下的。


  有了這些,朝廷即便真到了對衛所動手的那一刻,那些指揮使也沒辦法差使到可用的兵丁。


  畢竟,平日能從這些指揮使那裏獲得好處之人隻有少部分罷了。


  即便不用朝廷的再派兵來,也可調動大部分的兵丁拿下這些少部分的人了。


  一連半月,許晨這些書生一直待在各個衛所中。


  通過這些兵丁一傳十,十傳百的宣傳之下,很多兵丁開始逐漸了解到了他們最應該聽命的那個人是皇帝。


  他們這些人平日本就被各級長官欺負的不行,當聽到他們如今所做的這些事情隻是為了朝廷之時,自是有種不一樣的感覺的。


  當這些東西在兵丁這裏深入之時,張浩的第二步計劃也就開始了。


  “陳同,崔廣,你二人立馬安排人手分別進入到各個衛所,清查各個衛所的賬目,此去隻為收集更明確的證據,不可輕舉妄動,浙閩之地咱做的事情太多了,衛所裏麵的事情讓陛下選派合適的人手出麵就行了。”


  往後在浙閩之地還需建立海外商貿,這個事情自是不能少了東山商行的。


  而且,這裏的商貿怕是得是大明幾百年來五一五二的繁榮,怕是也竟會占據到大明賦稅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如此巨大收益大部分掌握在他手中。


  他若是在操縱到軍政當中,這怕不是個好事情。


  “是,屬下明白。”二人齊齊應道。


  陳同和崔廣跟著張浩辦了這麽多事情,自是也了解張浩的心思,沒用張浩多言,也便了解事情的原委了。


  “此番帶人進去,不必再虛與委蛇周旋了,態度強硬些,所有武器,兵丁數目,包括軍屯的數目都必須要有一個清晰數字,誰敢阻攔錦衣衛辦案直接拿了他們。”


  誰若敢動錦衣衛,那可就是打皇帝的臉了,畢竟錦衣衛可是皇帝親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