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如何出擊
朱厚照也不嫌棄張浩的咋咋呼呼,帶著幾分驚喜,追問道:“成了?”
“算是成了,他們已然答應了,此法對他們來講算是唯一能夠協助他們脫離困境之法,他們不答應都不成了。”
張浩昂首挺胸,說的極為得意。
朱厚照完全不在乎張浩的態度,隻要能辦成事,哪怕尾巴翹到天上去都行。
“接下來,便開始解決倭患了吧?”
有倭患橫亙著,那些商賈一出海怕是就得被截了。
截了商船倒沒什麽,大明泱泱大國的麵子卻是丟不得。
提起這個問題,張浩臉上已不見了得意,鄭重其事道:“是,此事當從長計議,不可莽撞行事。”
倭患遲遲解決不了,存有最大的兩個問題,一乃是那些倭寇飄忽不定,一斬草除根並不易,二乃是大明沿海官商流民皆與之有所串聯,朝廷麵對這些內鬼支持下的倭寇著實是難上加難。
以前,這兩個問題解決不了,是因為大明發展到中期之後,從上到下已沒有了居安思危之心,從君王到臣民百姓隻想在自個兒一畝三分地上過自己的日子。
因為誰都沒設身處地想過解決海禁問題溝通大明與海外的聯絡。
張浩看起來有不畏一切的秉性,其實他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會反複思考,把該考慮的問題都考慮好才會行動。
現在他已不是做任何決定隻關乎自己一人的時候了。
現在的他,每個決定都關乎著天下萬千黎庶,關乎著該把大明帶向何方。
說著,張浩很快便又接著道:“東山衛這段時間已然配備齊整了,但剿滅倭寇東山衛怕是配不上用場了。”
東山衛招募的多是流民,這些兵丁中還是以北方人占據甚多。
不通水性,且又主要是按照對付陸地最強精銳的騎兵訓練的,又如何能夠在最短的時間之內改變策略,訓練出一支擅長水戰的兵丁來。
就這些北方出生的兵丁,站在棧板尚上都有可能吐得昏天黑地,又如何能夠在短時間之內訓練出來?
張浩一番話相當於沒說。
朱厚照帶著幾分慵懶,沒好氣地道:“也就是說,對於剿滅倭寇之事,直到現在你都沒有任何準備?”
張浩是那種做事不做準備之人嗎?
對朱厚照沒好氣的詢問,張浩倒是頗為淡然,笑嘻嘻道:“哪能呐,在售賣酒具的同時,臣已經在為我大明邊患做準備了,陛下定還記得,這些酒具要麽銷往北地,要麽就是銷往海外,這些時日臣思來想去,還是直接銷往海外的好,畢竟北地隻有牛羊,倒是能夠以此拉垮他們,但卻不值得讓我大明付出國富民強的機會做此事,當我們借助海外的資源達到國富民強兵壯的時候,解決北地邊患還不是輕而易舉之事,隻怕到時候他們還求著要我們帶他們過上好日子呢。”
張浩說了這麽多,完全沒說他準備的計策是什麽。
朱厚照早就等不及了,問道:“廢話怎老是這麽多,你就說你準備怎麽對付倭寇不就得了。”
切,急什麽,這不得一點點說,誰能知曉你是否有魄力解除已實行百年的海禁。
算了,看在朱厚照也是著急的份上,就不與他計較了。
再者說了,他就是計較能怎麽著,還能把朱厚照再揍上一頓不成?
張浩淡淡一笑,道:“臣已指導東山書院在做了,估計用不了幾日,就能有結果了,此物定能夠給我大明剿滅倭寇增加好幾層的籌碼。”
張浩話音才落,朱厚照早就已經躍躍欲試了,第一時間招呼內伺拿來了便服,剛換好,便在一眾親衛的護送下出了宮。
朱厚照不喜歡大張旗鼓的,到哪裏都帶上鑾駕,這樣輕車從簡的倒也正合適。
一來不至於給東山帶來接駕的負擔,而來也能趕不少時間。
真不是他在乎這麽點時間,若朱厚照真帶著鑾駕出行,先不說準備妥當皇帝出行的儀仗,就是清障,以及半路鳴鑼開道就得花費不少時間。
若這些都準備妥當了,少說也得幾個時辰。
有這幾個時辰時間,他們已經往返好幾趟了。
很快,朱厚照帶著親衛與張浩騎馬趕至了東山。
一到東山,張浩便帶著朱厚照直奔書院而去。
朱厚照不喜歡讀書,對書院的事情關心並不多,自然也就很少出現在書院。
書院創立之後,張浩便忙著酒具的事情了,很少有空到東山。
朱厚照自然也就更不會去東山了。
書院創立數月,朱厚照還是第一次來。
一進書院,裏麵敲敲打打,亦或者是幾人一塊堪比菜市場的高聲辯論便吸引了朱厚照的目光。
“小耗子,你這是書院嗎?這怎麽比草市還熱鬧?”
東山書院又不是用來培養那些走科舉讀書人的地兒,自是不同於其他書院。
“東山書院雖冠名以書院卻是為了培養能夠如弄出玻璃,改良火藥的那些人才的,自是要讓他們自由發揮,不能束縛了他們的想法,就這種在讀書人眼中奇技淫巧之物還就得王守仁這樣的人才能做成,哎,那些人讀了幾本書便覺著自己高高在上了,自個兒讀書又不願天下人都去讀書,不就是怕讀書的人多了沒人勞作供養他們嗎?殊不知,他們那些人也是出身於寒門的。”
科舉製度創立之前,凡是做官者皆是世家子弟,貧寒子弟從一出生便決定了一生的命運。
這些人即便混的稍微好一些的,不過也是做那些世家大族的門人罷了。
“這裏倒是與朕想象的不一樣。”
朱厚照不喜歡讀書,自然也就不是那些腐儒書生的影響。
在朱厚照眼中,奇技淫巧並無任何不妥之處。
“為官者治世,而這些所謂的奇技淫巧是能夠締造不朽盛世的,在這些人一代又一代的努力之下,將來定能出現在黑夜亮如白晝之物,千裏可如近在咫尺中隨意交流之物,足不出戶知曉天下大事之物,日行千裏之物,下海捉鱉上天攬月之物.……”
張浩所言的這些在他所生活的後世都是實實在在出現的東西。
但這些東西放在朱厚照現在存有的認知中卻是想都不敢想的東西。
“行了,快帶朕去瞧瞧你那可對付倭寇之物吧,這些牛往後少吹噓些吧,若真如你所說,那豈不是變成仙人了吧?朕可不信這世上會有仙人。”
說來說去,朱厚照的眼界還是太淺了。
張浩笑了笑,道:“臣不相信這世上有仙人,但臣倒是相信終有一日是能夠臣的這些構想的,史前的仙人定不會想到,後世會是如此繁華,就連完全天下一統的秦皇也不會想到在千百年後會有如此繁榮的盛世。”
東西兩周百年亂世,各國相互征伐,百姓民不聊生。
很難想象到在之後一次次的亂世,又一次次的統一,在幾千年的發展當中,多次改進糧種,改進渠道,改進製度,竟會有如此一個盛世。
“這倒也是。”
“所以說嘛,要有敢想敢幹的勇氣,也要有敢於專研的恒心,在朝廷的大力支持下,這些東西一定能夠實現的。”
張浩雖從後世而來,但能弄出來的東西卻是有限的很。
說到底,還得是靠這個時期的匠人成行的。
“走吧,陛下,臣先帶陛下用玻璃弄出的那東西來。”
很快,張浩領著朱厚照在轉了一圈後去了一間屋子。
走近屋子,張浩咳嗽了一聲,忙活的幾人才停了下來。
這幾人大概有四五人,都是些年輕人,最大的也不足而立之年。
“東西弄好了嗎?”張浩問道。
剛出言,靠近桌案的一人拿起了邊上櫃中的一盒東西,道:“此物簡單的很,卑下根據侯爺的指導打磨了百十來個,打磨好之後,卑下也一一檢驗過了,至少可瞧到幾百米之外。”
張浩接過盒子,道:“陛下,此物名為千裏眼,可瞧清楚遠處之物,可用來行軍打仗,其實此物在海外已然存在了,不過他們的玻璃不如咱們的,在此物尚肯定是也不如咱們的。”
“千裏眼?佛郎機倒是曾進貢,效果倒是有,但視物並不清楚,朕年少之時就曾把玩過。”
弘治皇帝對朱厚照寵愛不言而喻,有好東西朱厚照自然是有機會第一個把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