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昭周> 第九百三十七章 驅虎吞狼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百三十七章 驅虎吞狼

  弘道四年春,西北的河西節度使蕭承,連同北亭節度使呼延準,打著恢復李周江山的名義,擁立衛王世子李兆為新帝,在西北悍然起兵,直撲關中。


  在西北叛軍南下的同時,已經受了朝廷不少錢糧的朔方軍,開始在蘭州,河州,會州一帶布置防線,準備阻擋叛軍進攻。


  這一代地形起伏,能夠容納大量軍隊走的道路就那麼幾條,因此雖然防線橫跨三個州,但是朔方軍的兵力,也能守得過來。


  但是不管怎麼樣,朔方軍最少要守三個關口,才能完全堵死西北叛軍東進的道路,但是朔方軍現在,也只有九萬餘人而已。


  更要命的是,這九萬朔方軍里,最起碼有六成是這三年新徵募的新兵。


  雖然三年時間,足夠把新兵訓練成老兵,但是現在的這支朔方軍,與五年前那支正面硬剛范陽軍還不落下風的朔方軍,戰鬥力還是有一些差距的。


  在朔方軍兵力分散的情況下,西北叛軍根本不需要什麼戰略,他們猛攻一處,很快就讓朔方軍疲於奔命,從弘道四年的二月,雙方開始交兵,到兩個月後的弘道四年四月,朔方軍便不得不放棄第一道防線,開始固守秦州,瀧州一帶。


  這個位置,已經靠近關中的西散關了。


  靠近西散關,也就意味著接下來,如果朔方軍再退,就只能退到關中,靠著四關固守,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即便關中可以守住,朝廷也會被叛軍壓在關中動彈不得。


  而二百年李周的威嚴,將會淪喪殆盡。


  畢竟,范陽軍已經破了一次關中了。


  而且這一次,距離上一次范陽軍破關中,相差不到十年,若是十年之內,朝廷兩次被人逼到這種地步,那麼朝廷的公信力將會蕩然無存,到時候,李周王朝才是真正的走到了滅國的邊緣。


  就在朔方軍在前線拼殺的時候,長安城裡,已經人心浮動。


  不少膽子小的官員,已經開始上書辭官,準備回老家避禍了。


  不過皇帝陛下,倒是顯得很沉穩,依舊該上朝上朝,該接待大臣接待大臣,同時有條不紊的指揮戶部給前線支援錢糧。


  為了供給前方,這位皇帝陛下,甚至開始讓禁軍替戶部運送錢糧了。


  但是戶部也難。


  錢倒還好說,這些年朝廷積攢了不少余錢,但是糧食就不是那麼很好弄了。


  一到打仗,糧價就必然上漲,這是朝廷都沒有辦法調控的事情。


  長安城的存糧雖然有一些,但是身為京兆尹的齊宣,死活不願意給,因此戶部想要糧食,就只能從外地調,可是現在朝廷的政令,遠不如從前通達,尤其是現在這種打仗的當口,地方上未必把戶部的政令當回事。


  即便地方上不敢明著來,給前線送糧食,也會陽奉陰違,缺斤少兩。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西北叛軍,是打著衛王世子李兆的名頭造反。


  各個地方以及各地老百姓,都覺得這是李家自己的事情,即便叛軍打進長安城了,還是李家的人坐天下,跟老百姓沒有關係。


  這才導致了,地方對於朝廷的支援度不高。


  假如真是吐蕃人或者突厥人打過來了,那麼地方上老百姓的積極性,比起現在,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這一日,是弘道四年的四月十五,朝廷小朝會的日子。


  所謂小朝會,就是朝廷的高層會議,大概是六部九卿以及政事堂宰相還有禁軍的一些將軍,這種高級官員參加會議。


  這種會議,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實際上比大朝會更加重要,有很多事情,都是在小朝會上做出決定,然後在大朝會上宣布。


  日常的朝會開完之後,天子把幾位宰相,以及大病初癒沒多久的宋王李煦,還有京兆尹齊宣等人留了下來。


  帝座上的皇帝陛下,微微低眉,緩緩說道:「前線吃緊,大周的安危,不能全靠一個朔方軍來支撐。」


  眾人默不作聲。


  天子伸手,敲了敲自己身前的桌子,開口道:「朕準備,調集平盧軍前往西北,協助朔方軍平叛。」


  此言一出,甘露殿里的所有人都神色微變。


  宋王爺直接從椅子上站了起來,他看向天子,深呼吸了一口氣:「陛下這樣太危險了」


  「那皇叔說,怎麼樣才不危險呢?」


  天子淡淡的說道:「把朕綁了,把李兆迎進長安城裡做皇帝不危險?」


  李煦連忙搖頭。


  「臣不敢,只是這件事」


  這位宋王殿下臉色有些蒼白,低頭道:「這件事是不是再作考量,如今西北的戰事,還沒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長安禁軍也都還沒有投入戰場」


  「正是因為禁軍沒有投入戰場,現在調集平盧軍,朝廷還有一些可以說話的本錢。」


  天子直言不諱的說道:「假如朝廷連禁軍也沒了,到時候不要說調集平盧軍,就是與平盧軍對話,都有些困難。」


  說到這裡,天子看向眾臣,開口道:「諸位愛卿,如果沒有別的什麼辦法,朕這就讓司宮台擬制,調集平盧軍趕赴西北平叛了。」


  眾多大臣面面相覷,沒有一個人敢說話。


  京兆尹齊宣,站了起來,看向天子,開口道:「陛下,臣以為這件事可行,越王昭至始至終,無有叛國之舉,不能因為他有造反的能力,就因此臆測他是反賊,反正如今」


  「時局也不會更壞了。」


  李煦站了起來,深呼吸了一口氣。


  「陛下,臣有幾句話,想要單獨稟告,希望陛下聽了臣的話之後,再做決定」


  「嗯。」


  天子點了點頭,揮手道:「都散了罷,宋王叔留下。」


  甘露殿里,諸位大臣陸續散去,只有李煦一個人留了下來。


  等到眾人都離開之後,李煦默默的看向天子,聲音沙啞:「陛下,您是向著李家,還是向著林昭?」


  天子啞然一笑:「坐在這個位置上,朕當然是向著李家的,朕如果不向著李家,這個江山早就姓林了。」


  李煦咬牙道:「如果任由林昭帶兵趕往西北,那麼平盧軍一定會路過關中,這江山很快就要姓林了!」


  天子面色平靜,突然無奈一笑:「皇叔,你怎麼想不通呢,如果真如你所說,那麼即便朕不下詔命令平盧軍平叛,他們也是可以東進的,甚至可以直接兵進關中」


  「沒有陛下的詔書,他們便師出無名,便沒有大義」


  「西北叛軍有朕的詔書么?」


  天子搖了搖頭,嘆息道:「王叔,你太過執拗了,眼下這種情況,不管好壞,朕只有試一試了。」


  「陛下,咱們還有禁軍,還有火藥」


  「禁軍的火藥,朕去看過了。」


  天子低眉道:「皇叔覺得,有了火藥的禁軍,能正面對抗契丹人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