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毀滅者> 第135章 天意

第135章 天意

  “臣陳飛,拜謝天恩!”


  六月二十日,陳飛在洛陽接到了朝廷的封賞詔書。


  跟隨徐晃一同來傳達詔命的朝廷使者有兩人,主使為謁者仆射楊眾,副使則是黃門侍郎鍾繇。


  楊眾將詔書交給陳飛,這才滿麵笑容地說道:

  “早在長安之時,就常常聽文和公稱讚陳車騎少年英才,今日一看果然名不虛傳!”


  陳飛看著他頭上絲毫沒有變化的數字“0”,清楚地知道,對方的笑容絕非發自真心:

  “楊仆射謬讚了,飛乃鄉野之子弟,本就不通禮法,如今能夠有所成就,全是僥幸而已。”


  楊眾又和他客氣了幾句,這才道明了意圖:

  “陛下返京在即,擔心洛陽宮室焚毀嚴重,所以特意令我二人留在洛陽,負責修繕督造。老夫深知京畿百姓流散甚多,想要征發民力十分困難,少不得還要勞煩陳車騎鼎力相助。”


  陳飛笑著答應:


  “這是陳某應盡之責,豈敢推辭。隻是不知,陛下預計何時可以返京,我也好有所準備。”


  楊眾稍一思索,給出了一個答案:

  “河東至此不過三百餘裏,雖有延綿山路,但好在沿途無人阻礙,隻要天氣尚可,兩個月……應該足矣。”


  快馬疾馳和大軍行進,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劉協當然可以率領羽林軍飛馳洛陽,但是這個方案顯然不太安全,而另一個方麵,楊奉、董承、伏完、張楊,他們都等著回到洛陽繼承董卓的事業,又怎麽會讓他輕易脫離控製?!


  陳飛微微頷首,也順便談了自己的困難:

  “今年開春以來,我就指派官員征調役夫修繕宮室,隻是董卓那把火實在可惡,幾乎將整座皇宮焚燒殆盡,我雖然時常督促,但畢竟人力、財力短缺,至今僅僅複建了三座宮殿而已。”


  楊眾也是官場老人,知道時局艱難,倒不至於指責他懈怠,歎息了一聲後說道:


  “朝廷也有顧慮,所以多日之前就已經派出使者前往各地,要求各州貢獻錢糧,就連荊州、益州也有傳令,劉景升、劉季玉都是漢室宗親,想來也不會坐視天子陷入困頓吧?”


  他說得其實沒有一點底氣,遙想當年,涼州軍閥亂政之時,朝廷原本指望益州牧劉焉來長安救駕,結果劉焉直接回複:“漢中米賊斷道,不得複通”,劉協和公卿百官也沒有任何辦法,如今漢室更加衰弱,這些白眼狼豈非更加沒有指望?

  他們又寒暄了片刻,陳飛指派了河南尹楊原招待使者,自己卻和徐晃單獨密談。


  “朝廷如今的狀況……很是不妙。”


  徐晃的措辭有些謹慎:

  “伏完、董承的兵馬損失殆盡,已經失去了護佑天子的能力,而且根據文和先生的了解,董承在渡河之際,派人暗中行刺伏皇後,被人當場識破,因此伏完、董承的關係也已經宣告破裂,隻不過限於形勢,沒有公開翻臉罷了……”


  陳飛忍不住皺起眉頭:

  “當時如此危急,這兩位外戚竟然還互相傾軋,大漢朝怎麽可能延續下去?!”


  徐晃被他這句“謀逆之言”嚇了一跳,連忙低頭,繼續陳述自己在河東所看到的事實:

  “河內太守張楊親自率領五千精銳前去勤王,看似無比忠誠,但誰都知道他與呂布私交甚篤,無論是公卿士卒、還是楊奉等白波渠帥,都不敢對他親近,楊奉等人甚至對他十分雞蛋。因此文和先生已經斷定,張楊沒辦法掌控朝廷,隻會被各方勢力共同排擠出去。”


  既然賈詡都做出了判斷,陳飛也就不需要浪費腦力再去分析,他隻是稍加思索,就對徐晃吩咐道:


  “你在洛陽稍稍休整數日,而後帶領五百精銳渡河北上,一方麵打探消息,另一方麵……隨時接應賈、郭二人。”


  這一個多月,徐晃在朝廷與陳飛之間往返多次,雖然沒有任何人明確告知陳飛的意圖,但他多少也領會到了其中的深意,聽到陳飛的吩咐之後,他第一時間肅然領命:


  “喏!”
-

  六月的天就像娃娃的臉,說變就變。


  當朝廷的大軍剛剛挺進太行山最南側的王屋山時,早上還豔陽高照的天空驟然變得無比陰沉。


  還沒有等人反應過來,豆大的雨點就劈裏啪啦從天而降!


  甚至還夾帶著如同雞蛋一般的冰雹!


  有些步兵第一時間舉起盾牌,勉強擋住了冰雹的襲擊,但更多毫無準備的人群隻能發出了一陣鬼哭狼嚎的慘叫!


  好在山中多有窯洞,禁衛軍連忙攙扶著天子、皇後、公卿們前去避雨,然後看著洞外的宮女、士卒們四處逃竄。


  渾身濕透的劉協看著一名被冰雹砸中腦袋的宦官在地上抽搐不止,周圍的士卒卻沒有一人伸出援手,反而任由他被亂人踏死,忍不住瑟瑟發抖起來:

  “莫非天要亡我?”


  和他一起鑽進窯洞的伏完連忙安慰起來:


  “陛下切勿自責,曆來史書記載,盛夏時節本就常有暴雨,與天意並無關係。”


  司空張喜稍稍猶豫了一下,還是勇敢地站了出來:

  “若陛下認為天意降罪,臣身為司空,罪責難逃,請求免職!”


  出現災禍就免除三公職務,這是東漢以來的傳統,一般來說,日食流星免太尉,旱災瘟疫免司徒,地震洪水火災免司空,此外還有雌雞化雄、死人複生、集市門壞、樹木倒長、連體嬰兒等等,都是三公免職的正當理由,這也是東漢中後期三公往往就任時間都很短的原因——這當然也方便了漢靈帝賣官鬻爵,畢竟一個三公的職位至少要好幾百萬。


  劉協看著外麵橫七豎八躺了一地的屍體,無力地擺了擺手:


  “張公無罪。”


  看他沒有追究責任,張喜稍稍鬆了口氣。


  太尉楊彪則歎了口氣,眉宇之間全是憂愁:


  “暴雨之後,山路必然泥濘,大軍又要耽誤數日了!”


  而在數十步之外的另一個窯洞裏,賈詡卻一點都不擔心。


  他掏出了一包醃菜、幾條肉幹、一塊烙餅,有滋有味地吃了起來。


  尚書令陳紀湊了過來,賈詡看了他一眼,笑著向旁邊挪了挪:


  “陳公若是不嫌棄,便與我一同湊合湊合?”


  陳紀二話不說,一屁股坐了下來,絲毫不顧潁川陳氏的家風,抓起一條肉幹就嚼了起來:


  “長文(陳群)這個不肖子孫,明知道他爹在這裏受苦受難,卻從來沒有給老夫送過一點東西!”


  賈詡哈哈而笑:


  “陳公可不要怪罪長文,如今他剛剛接任東平太守,可謂百廢待興,你與他之間信息又隔斷多日,就算想要盡孝,也有心無力吧?”


  陳紀愣了一下:

  “東平太守?東平王……莫非故去了?”


  ——東平原本是諸侯國的封地,陳飛改國為郡,雖然隻是一個名稱的變化,但其實已經形同謀逆。


  賈詡搖頭,稍稍壓低了聲音:


  “陳雲龍接收兗州之後,以東平、濟北二國合並為東平郡,交由令郎管轄。”


  陳紀似乎忘記了自己剛剛關注的重點,反而欣慰地撫著胡須笑道:


  “這也是一個大郡了,長文今年才二十六歲,如何能夠擔此重任,雲龍此舉實在欠缺考慮。文和若是有機會,不妨勸說一二,這個不肖子孫,還是要多多磨礪才是。”


  他雖然左一句“不肖子孫”,右一句“多多磨礪”,但滿臉掩飾不出的笑意早就將他出賣。


  賈詡和他一邊談笑,一邊觀察著外麵毫不停歇的暴雨,心中卻多少有了點奇怪的想法。


  【這場暴雨過後,原本就快要見底的糧食恐怕更加所剩無幾了吧?】


  【這樣一來,郭奉孝的陰謀……豈不是更加容易得手?】


  【難道……天意真的徹底拋棄了大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