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道路通暢怎麽辦
“我……願意前往南陽。”
大伯父陳鬆一直擔任陽翟縣令,二伯父陳傑、四叔父陳柏則剛剛被任命為工匠的主管,被陳飛挑中的人選,是五叔父陳楊。
在聽完陳飛的解釋之後,他猶豫了片刻,終於還是同意。
隻不過他提出了一個條件:
“我這一房,本就沒有兄弟姐妹,膝下也隻有八郎這一個兒子,若能跟隨在三郎身邊,好賴得以溫飽,我也就死而無憾了!”
陳飛並不喜歡聽到“三郎”這樣的稱呼,但還是點了點頭:
“叔父放心,從今天起,八郎就留在我身邊做事,我會給他安排老師教授學識。南陽雖然有些凶險,卻也不必如此緊張。”
陳楊向他一揖,緊張之色緩解了不少,甚至還打趣道:
“老陳家數百年也沒有幾個官吏,如今我能夠擔任南陽太守,可謂陳氏百年第一人吧?”
話剛出口,他就和陳飛的目光撞到了一起,頓時隻能咧了咧嘴:
【好家夥,自己怎麽把這位發家致富真正的帶頭人給忘了!】
-
六月初三。
奉命救援郭嘉的徐晃率領著一百名精銳騎士,穿越了函穀關,悄然潛至弘農郡的治所弘農縣城東的曹陽亭附近。
比起之前郭嘉、沈彪,從軍多年的徐晃顯然謹慎得多,在尋覓到獻帝及部隊的行蹤之後,他沒有貿然就進行接觸,而是暫時潛伏,一方麵觀察朝廷動向,一方麵派遣哨騎,向四周打探敵情。
直到兩天之後,確保沒有敵軍的陷阱之後,徐晃才小心翼翼地潛伏進入大營,與賈詡取得聯係。
“郭奉孝被李傕所擒?”
賈詡稍稍吃了一驚,而後恍然大悟:
“難怪之前叛軍忽然改變了戰法,原來是有郭奉孝代為讚畫,致使朝廷兩度大敗,兵馬幾乎折損殆盡。”
數日之前,李傕、郭汜聯軍在弘農附近追上了朝廷,雙方激戰於東澗,楊奉、楊定、董承、伏完等人雖然拚命抵抗,卻終究因為要分心保護劉協和百官、家眷,最終還是落敗。
此戰之後,朝廷兵馬折損大半,再加上之前對待段煨的態度讓段煨、張濟徹底寒心,所以他們明明都在弘農,卻選擇袖手旁觀,坐看天子車輦落荒而逃。
不知道段煨會不會感慨一句:
“我早就說過,你們這樣對待忠臣,會遭到報應的!”
不過,也正因為段煨、張濟兩不相幫,心存忌憚的李傕、郭汜才沒有繼續追擊,錯失了再次截獲劉協的最佳時機。
但光祿勳鄧泉、衛尉士孫瑞、廷尉宣播、大長秋苗祀、步兵校尉魏桀、侍中朱展、射聲校尉沮鉨等一大批官員、宮女和家眷都落在叛軍之手。
這些人幾乎無人投降,反而對李傕百般辱罵,漸漸獲得信任的郭嘉原本可以勸阻李傕刀下留人,但他看了看那些公卿的狼狽模樣,最終卻沒有張口,任由屠刀斬下、數百顆人頭滾滾落地。
徐晃將陳飛的密信交給了他,又簡要描述了當前形勢:
“我離開陽夏之時,曹操已經撤離兗州,主公派遣陳群等官員接管郡國;期間有兩三個家族公開反對,已被楊誌討滅;另外,朱儁已攻克淮水沿岸數縣,對壽春完成合圍,故而主公令我告知先生,兗豫二州暫時沒有兵力可以顧及關中。”
賈詡一邊聽他介紹,一邊閱讀密信,片刻之後無聲地笑了笑:
“時隔月餘,再次聽到雲龍消息,卻已經生出這麽多變化。以朱公偉之將才,兼有救援獨子之心,必然全力施展。袁術向來沒有謀略,又是百敗之軍,必不能守,看來淮南數郡亦將為雲龍所有……”
他稍稍思索,又道:
“徐都尉,此行帶了多少人手?”
剛剛準備喝水的徐晃連忙放下水杯,拱手答道:
“總共帶了五百輕騎,為了避免行蹤暴露,目前隻有三十人,七十人分散於周圍警戒,其餘四百人則暫留於函穀關,快馬奔馳,晝夜可至。此外,臨行前主公也賜我令符,可以征調河南陳到所部兵馬。”
賈詡一手撫須,又問道:
“弘農以東道路……可否暢通?”
徐晃沒有細想,立刻答道:
“雖然有些山間小路,但整體尚且暢通。”
賈詡微微眯起眼睛,緩緩說道:
“那就讓它不太暢通吧。”
徐晃愣了一下,目光落在了賈詡的臉上。
隻見這名中年男人麵部線條仿佛刀削斧鑿一般清晰,眼神深邃,五官隱約與中原人物有些不同,眉梢微微上揚,仿佛一頭振翅欲飛的雄鷹。
賈詡看他沒有反應,又開口問道:
“徐都尉,可是需要老夫為你解釋?”
徐晃虎軀一震,連忙躬身:
“不不不,主公有令在先,徐某一切聽從先生吩咐!”
-
幾個時辰之後,李傕、郭汜大營。
屢經戰火的弘農縣城早就殘破不堪,在弘農屯兵多年的張濟顯然很少關注城建,而剛剛取得大勝的叛軍也沒有在警衛工作上多加提防。
正準備摟著鄒氏休息的張濟忽然迎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他的侄兒張繡領著一名十四五歲的少年走了進來:
“叔父,是賈文和之子。”
賈穆掃了他一眼,低頭行禮:
“賈穆拜見將軍。”
張濟隨意地還了一禮:
“不要拘束,令尊文和先生,乃我極其敬重之人,他的才學和智謀,整個涼州誰不知曉?此次派賢侄親至此地,可是有什麽重要吩咐?”
賈穆在客座坐下,回憶了一番父親的交待,說道:
“張氏與賈氏,乃是武威同鄉,家父與將軍也常有書信往來,故而特意派我告知將軍,楊奉等人已秘密聯合河東白波賊、南匈奴等,準備南下救援朝廷,其軍勢大,不可抵擋,還望將軍早作準備。”
張濟吃了一驚:
“此話當真?白波和南匈奴……那可都是劫掠地方、反抗朝廷的叛軍啊!怎麽可能會來救援朝廷?”
賈穆提醒道:
“將軍難道忘記了,楊奉此人,原本就是白波大帥啊!”
張濟一拍腦袋,連聲附和:
“對對對,他是被李傕打敗之後順勢投降,現在又和白波重新勾結在一起,確實合乎情理!隻是……令尊可曾明言,我該如何應對?”
賈穆努力露出了一個自以為睿智的笑容:
“家父有兩條建議,將軍可以自行考慮。”
“賢侄快快請講。”
張濟連忙向他傾側,擺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模樣。
賈穆回憶著父親的原話,慢慢說道:
“其一,通知李傕、郭汜、段煨,集結全部兵力,徹底擊潰敵軍,然後迎接天子重返長安,繼續輔佐李將軍執掌朝政。”
張濟直接皺起了眉頭:
“這……和過去幾年又有什麽區別?”
賈穆努力讓自己沒有笑出來:
“其二,將軍坐看李、郭與朝廷兵馬混戰,戰後不論誰勝誰敗,必然都死傷慘重。將軍便可以趁機出兵,以保護天子之名控製百官,而後專居朝堂,行董太師之事,奉天子以號令天下!”
張濟的眼睛漸漸亮了起來:
“此乃妙計!”
賈穆還補充道:
“家父雖然沒有太多兵權,但依然可以與將軍裏應外合控製天子,以防被他人捷足先得。”
張濟搓了搓手:
“賢侄轉告令尊,若大事得以成功,我必然拜其為司徒,封縣侯!”
賈穆擺了擺手,一副淡泊名利的模樣:
“家父隻是想要保全家族而已,從不貪圖這些虛名。”
張濟連連點頭:
“是是是,我當然知道,我也一直佩服令尊的氣節。”
賈穆忽然想起一件事情:
“對了,聽聞李傕前些日子新得了一名謀士,聽聞精通兵法,智計百出,也全靠他的獻策,李傕才能兩度打敗朝廷的兵馬,不知可有此事?”
張濟頷首答道:
“正是,是李傕抓來的陳飛的謀士,據說叫作郭嘉。令尊是不是擔心他識破我們的計劃?要不要我派人將他暗殺?”
賈穆搖了搖頭:
“這個計劃隻有你我兩家知道,他又怎麽會識破?隻是家父說過,郭嘉一定知曉陳飛的許多核心秘密,要是能把他控製,將來對付陳飛時就更有把握了。”
一直旁聽的張繡忽然開了口:
“陳飛不是賈先生的門吏嗎?為什麽還要對付他?”
張濟似乎也是恍然。
賈穆看了他們一眼:
“說句不好聽的話,董太師還是袁氏的門生故吏呢,陳飛如今坐擁兗豫二州,兵強馬壯,家父卻手無寸鐵,如果沒有掌握任何把柄,他又怎麽會乖乖聽話?”
有董卓這個經典案例在前,張氏叔侄頓時無話可說。
賈穆趁機拱手:
“白波和南匈奴數日之內就會抵達,將軍還是早做準備,以保存部隊兵馬為重。小侄話已傳到,這就先行告辭。”
張濟連忙起身:
“賢侄慢走,我送你出營。”
等到催馬離開弘農之後,賈穆才吐了口氣。
然後他向著東方喃喃了一句:
“父親……兒子不孝,這輩子恐怕永遠也達不到您的十分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