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關於水稻的雜交
水稻,一種其貌不揚的植物。它有著圓錐的花絮以及成串的金黃色小顆粒果實。
早在七千年前,我國長江流域的先民就曾種植水稻。
曾經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在七千年前的某一天,洶湧的洪水迫使長江流域的人們到山上避難。
當他們重新回到家園時,發現他們種植的植物都被洪水衝走了。因此,食物變得緊缺。
當他們一籌莫展時,一隻不知哪裏來的小狗來到了他們的村子,人們發現它的尾巴上黏著一些金黃色的種子。
當人們抱著試一試的心態種植了這些種子,僅僅幾個月過後,他們就收獲了滿滿的果實。而這些果實終於一代又一代地解決了他們的溫飽問題。
當然,這僅僅是傳說。
但現如今,世界上一半的人口都以水稻為主食。主要有亞洲水稻和西非水稻。而亞洲水稻主要在泰國和中國的長江流域(中國北方寒冷、幹燥,適合的農作物有小麥和高粱)。
在民國時期,我們吃的水稻有兩個主要的品類。
一種是粳米。長圓形的顆粒,較矮胖的是粳米,它的特性是黏粘。有的人特喜歡這種。相較糯米,它還是比較q彈的,沒有糯米那樣粘牙。
第二種是秈稻。較修長的顆粒,比較幹。
過去做飯的時候,有的農家也會把這兩種米混合起來煮飯,這樣的飯軟糯合適。
在以前,種植水稻經過數次改良。
第一種是關於種植水稻的稻田的改良。
在長江中下遊地區,從開始改良的四周是壩,中間下陷的坑狀,來防止水土流失。
到引進一種產於湄公河三角洲的早熟水稻,使得水稻種植從梯田擴張到斜坡上。
第二種關於水稻品種的改良。
水稻品種的改良主要包括水稻成熟的周期及水稻的口感。
水稻的品種改良緊密關聯著我們中國人的溫飽,成功的水稻改良使水稻產量不斷增加,促使人口暴漲。
而現在的水稻品種眾多,細長顆粒的品種,例如橋米、五常米等,亦是非常香甜。不僅是水稻品種的雜交改良,現在的水稻田更是體現了農作物與生物混養新概念。
在中國,水稻田的水裏養著稻花魚,收獲水稻的同時亦可收獲魚。
而在泰國,著名的泰國鬥魚也有部分原生品種是生活在水稻田裏的。
當然,我們的是食用魚,而人家是觀賞魚。
文中第三十一章,邊區的幸福生活,借由三姑娘和王小五經曆的一個小小換種子及實驗改良的片段,展現了那個時候在湖北的邊區,人民是如何保證後方的糧食供應支援前線。
文中所有涉及到的糧食作物品種名稱都是可以考據的、當時確實栽種的品種名稱。
無論在戰時還是和平時期,進行水稻的改良工作都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讓我們向所有為雜交水稻做出貢獻的人致敬!
除了袁隆平院士,還有無數的前輩、無數背後的無名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