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共鳴
25號,周日。
趕在午飯前,唐赫回到江靈鎮家裏。
幸而,老爸老媽早習慣他初中和賈樂混在一起的事實。
偶爾的,逢周末或假期,賈樂在他家這邊玩,如果太晚的話,也會留宿。
故此這兩天並沒有打電話去賈樂家找他,也沒打電話過去問,隻當他和賈樂一起玩順便一起複習。
倒是傍晚去學校上晚自習時,賈樂一直追問這兩天他去哪裏,去做什麽了。
馬上要中考,初三年級一直是上課到周六下午才放假,周日晚自習又開始新一周課程,照這個來,他算是請了兩天的假。
不過他成績算不錯,一直排在年級前十五名左右,加上是眾目睽睽下腦袋撞到地板上,老師對他請假回家休息,並沒有任何異議或懷疑。
甚至晚自習課間,班主任還特地叫他出去問了恢複情況,一再囑咐,腦袋疼一點就疼一點,但複習不能落下。
如今離中考隻剩一個月,就差臨門一腳,學校還指望這屆能多帶出幾個省重點,年級排名前二十內的學生,都是重點照顧對象。
枯燥的初三生活正式拉開大幕。
兩天之後,唐赫漸漸適應了這種作息。
早自習到校出操,之後便加跑幾圈,為此他每天在書包裏特地多帶身替換衣服。
鍛煉完,便回班按照擬定的複習大綱,將初中所有內容係統的複習一遍。
對他而言,要考的內容其實都比較簡單,隻是要死背硬記的知識點太多,幸好穿越過來,記憶力還保持在十幾歲的水平。
僅一周時間,整個初中幾門功課的重點內容,他基本就囫圇複習了一輪。
周六照例舉行一次摸底考試,他發揮較好,估摸著,總成績即便不能進入年級前二十,也相差不遠。加上離中考還有一個月時間,最後進入前十,應該不成沒問題,至於能不能衝到前前,得要看他後麵會多努力了。
前世的記憶,林沫轉學來江靈後,這第一次的摸底考試成績出來,她就是年級第一,離滿分也就差二十分的樣子。
她這青石縣中考狀元,真不是白給的,記得中考成績出來,江靈中學還自費在鎮上拉了慶賀橫幅,完全無視她是最後一個月才轉學過來,直接當成本校學生來宣傳。
這六天裏,唐赫把精力全用在了複習上,畢竟剩下的這一個月,說短不短,說長也不長,他得保證一定像前世考上一中才行。
一來,這是家裏以及學校老師三年來的期望。
二是,隻有進了縣一中,他才能像前世那樣和林沫漸漸熟悉,之後才能名正言順的站到她前麵,實在無法想象,前世的事再發生一遍他會怎樣。
上下學以及課間,唐赫都要經過三班走道,倒是能常常看到林沫身影。
然而,每次林沫在座位上不是低頭看書,就是低頭寫著試題,嚴格來說,這幾天是看到那麽多次,卻連個全臉都沒看清過。
這期間,他還曾找街邊公用電話,給海沙秀水街尾巷的前門書店打去過幾次,直到最後一次,也就是前天,才聯係上帶妻子去廣州看病回來的許啟花。
另外一件事,則多少出乎唐赫的意料之外。
前幾天去海沙,最後“被鄭傑點名”上台唱了一首《像我這樣的人》。
他知道當時是現場直播,隻不知那個時段市台的收視數據,有想過那首歌或許會引轟動,但沒想會那麽火。
自海沙回來的第二天,他就在網上搜到有關那首歌的市台直播的視頻。
因台下機位擺的比較遠,天氣又很差,鏡頭始終處於稍有點模糊的狀態,全程他的臉又被話筒擋住,加上戴的眼鏡和棒球帽,基本不會聯係他到身上。
就算有認識他的人,看了覺得臉型有點熟悉,可誰會把視頻中唱歌的人,往一個還在上初三的學生身上聯想呢。
又一天之後,這視頻在網絡上驟然傳開來,還是一發不可收拾的那種。
爆發點是,先有人將視頻轉到了最大中文論壇之一的搜狐社區。
沒多久,就有一位特有名的歌手,同時也是資深的詞曲作者,他在轉載視頻的貼子下,實名發表了留言。
“《像我這樣的人》,一首光是詞就可以打動大部分人的歌曲。從一出生就覺得自己與眾不同,將來肯定大有作為,長大後出社會,就會發現你沒什麽不一樣,一樣的迷茫,孤獨,泯然眾人矣。
最後為生活,不得不拋棄曾經引以為傲的性格、底線。曾經的我們怎麽也不會想到為了平淡活著,居然得拚盡全力。我斷定,這是一首注定要在年度歌曲上霸占一席的歌曲。”
評論出來,短短幾分鍾,就立刻登上熱帖榜首。
隨著評論熱度發酵,有人從中提取出音頻文件,開始跟風的往一些大網站、論壇上轉載。
短短幾天下來,視頻和音頻的點擊量以及試聽量,都排在了前五位置,而這趨勢還在越演越烈。
同此同時,各大網站和論壇和這首歌相關的留言板,也紛紛被歌曲引起共鳴的網友刷爆。
“這歌詞簡直就是在說我,和我的內心想法。一個年輕人,卻唱出了一輩子的人生感悟,十分鍾後我要他的全部信息……”
“有些人一輩子都碰不到的坎坷,卻在有的人二十多年的時間裏全發生了。人情冷暖,大起大落,悲歡離合。當然,有的人會說太矯情。不過這也是正常的,他們沒有經曆過,他們又怎麽會理解呢。”
“和弦簡單的很,但是旋律這麽故事的……這才多大啊……到底經曆了啥。唱這首歌的人是誰?新出道的?看年紀就二十多歲吧,卻似乎已經度過了半生的時光。”
“聽到這首歌,真的真的一直流淚,太難受了,現在的狀態真的很糟糕,我不知道怎樣會改變,每次想去換一種心態,可總是堅持不下去,可我知道,我必須要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