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朝堂爭議
疑似強製征徭役引起百姓的不滿,甚至擊鼓鳴冤,當堂撞柱子上暈迷過去的消息讓監察司上下數十名官員一片嘩然。
那位將折子送至京都的鬆平縣走馬監察剛好瞧見了那位六旬老人當堂撞柱的一幕,在一些同僚好奇詢問的時候,義憤填膺的道:“那位老人走路都不穩當了,穿著打滿了補丁的粗布衣裳,顫顫巍巍的。聽說家中隻剩下一個孫女,祖孫二人相依為命,結果……”
說到激動處,他的手腳跟著一起比劃起來,仿佛感同身受般的道:“征徭役對於百姓來說真的是一場災難,很多人家隻有那麽一兩個成年的壯丁,被征走了之後,家中無人耕種,那土地少不得也跟著要荒廢上一些……”
不等他說完,路過的監察令打斷了他的話,“且住口罷。你也是熟讀律法、科舉考試出身的人,難道忘記了律法有規定征徭役時,每戶隻征收一名成年男丁,若是家中僅一名男丁,或者沒有成年男兒,那戶人家便不需要服徭役?”
“而且,征徭役雖然需要莊戶人家的壯勞力,但是當地官府也會合情合理的減免這戶人家當年的稅收,可莫要說什麽災難了,對一些人家來說,這也算是好事。”
就算不是好事也不能這麽直白的說出來。征徭役多是用來為皇家修繕個別院啊,建造個莊園什麽的,對於百姓而言,為皇家做事當感到榮幸,敢張口閉口災難的,怕是活得不耐煩了。
那個走馬監察立刻噤了聲,眼角餘光瞥見周圍的同僚們都一副讚同的表情,心中暗恨自家適才太過得意忘形,竟連禍從口出這麽淺顯的道理都忘記了。
監察令又看了他一眼,搖搖頭,對身後的官員道:“勞煩你將那封折子取來與本官看一眼吧。”
那位官員剛好是管這位走馬監察的直屬長官,聞言轉身往不遠處存放奏折的房間走去,離去前,還不忘瞪了那名走馬監察一眼。
稍晚些時候,監察令看完了奏折,語重心長的歎氣,“咱們監察司的職責是什麽?監察百官,將百官們做的所有的事情都一五一十、不偏不倚的記錄下來,交由上頭審查。”
“至於他們做的這些事情是好事還是壞事,該論功行賞還是該小懲大誡,這些都是吏部考功司的職責。”
他一拍桌子,那封奏折跟著桌麵顫了顫,
“你且再看一遍這篇奏折,你寫的時候有沒有加入自己的主觀想法,可做到一五一十的陳述事實了嗎?”
那人臉一紅。雖然這篇奏折是他和幾位走馬監察一同寫出來的,但是因為當時在縣衙圍觀時那位老漢表現的太過慘烈,他在寫奏折的時候還是不自覺的偏向了老漢一些。
監察司的官員能看出來,那麽那些朝堂沉浮的重臣們也能看出來這些。想到這,那人臉一下子煞白,低聲道:“下官知錯了,這就重寫一篇。”
因著這一個小插曲,等這位走馬監察熬了幾個通宵將折子重新寫好並且交上去的時候,封寒笙的那封折子剛好也抵達了京都。
又一日的早朝上,官員們例行公事般的討論北部邊境的問題,你一言我一語的在那裏推卸責任。
新帝坐於上首,表情淡然的看著他們彼此推卸,偶爾因為他們表現的太過浮誇,甚至有種想笑的衝動。
淮郡王已經帶著姬三公子等人前往邊境。新帝雖然有些忌憚淮郡王,但也不是個罔顧他人性命之人。考慮到北地情況比較嚴峻,他撥了兩千名衛兵隨淮郡王等人一同出發,保護他們的安全。
又過了一會,重臣們發現彼此之間爭執的麵紅耳赤,而上首的新帝卻仿佛看猴戲一樣一言不發,便一個個的消停了下來。
新帝見狀,看了自己的大太監一眼,在大太監高聲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的時候,心裏已經在琢磨著今日去母後那邊用午膳,都會嚐到哪些新菜色來。
隻可惜了昨日那道被千裏迢迢運到京都的海魚,因為這些重臣們爭執起來耽誤了下朝的時辰,等他去到母後的宮殿時,那道菜都涼透不能再吃了。
這時,向來不怎麽參與朝堂上黨派鬥爭的監察令走出來,行禮道:“啟奏陛下,日前,鬆州鬆平縣有百姓擊鼓鳴冤……”
待他說完來龍去脈,新帝的懶散模樣盡褪,坐直了身子看向他,“奏折在何處?”
像監察司這樣的部門是擁有直接向皇帝上奏的權利的,奏折和相關的物品通常會在早朝開始前放在殿內一個桌子上的匣子裏。大太監連忙快步走下台階,取了放在匣子中的奏折後,展開送到新帝麵前。
在新帝認真翻閱奏折的時候,下麵的大臣們神色各異。半響,一位工部侍郎似乎想到了什
麽,臉色一變,呼吸都跟著急促起來。
新帝翻看完了奏折,將奏折傳閱下去,等大臣們都看過了,才問道:“眾愛卿以為如何?”
太子太傅最先站出來,“徭役的征收需要上報工部、戶部等部門,待工部、戶部尚書批閱後,將折子交由陛下,經陛下下旨同意,才可開始征徭役。”
說完,他話鋒一轉,“不過,奏折中隻說那位擊鼓鳴冤的老漢聽人說鬆州即將征徭役,卻不可用作證據,具體情況,還需查實。”
他剛退下去,另一位大臣跟著站出來,“啟稟陛下,臣以為這位老漢既然敢冒著生命危險擊鼓鳴冤,並且險些真的撞死在縣衙之中,可見還是有些問題的。”
也有人猜測,“也可能因為芠州今歲的災情的緣故,百姓們擔心朝廷征徭役修河堤,所以聚在一起討論,又恰好被這位老漢聽到了信以為真?”
到底離的太遠,朝臣們不清楚具體發生了什麽,隻能根據奏折的內容進行各種猜測。
討論到最後,已經是午時末了。新帝摸著自己正在抗議的肚子,掃了眼下麵爭論不休的大臣們,索性看向自己的大太監,進行示意。
隨著大太監穿透力極強的尖利聲音,新帝自龍椅上起身,轉身回了後殿,而朝臣們也三三兩兩結著伴離開,邊走邊討論北地邊境的民變和鬆平縣老漢擊鼓鳴冤的事情。
一片興致勃勃的討論聲中,那位工部侍郎卻心事重重的埋頭走著,與他交好的一位禮部官員見狀拍了拍他的肩膀,“文兄,今日緣何如此沉默?你對鬆平縣之事可有什麽見解?”
那位侍郎仿佛受驚一般後退了兩步,待反應過來後,強撐著對這位禮部官員露出一個笑容,“實際上發生了什麽還不清楚,某不敢貿然討論此事。”
那位禮部官員點點頭,“也對,鬆州啊,畢竟太遠了。”
聽到這話的工部侍郎臉色更難看了。
等走到皇宮大門處時,工部侍郎快速的上了自家馬車,顧不上喝一口自家長隨遞過來的茶水,壓低聲音極速催促道:“快,去工部官衙。”
車夫怔愣了一瞬,隨即揚起鞭子,駕著馬車快速奔跑。
馬車的加速帶動的這位工部侍郎身體跟著晃了晃。他慢慢的舒出一口氣,“隻希望,是本官記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