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募捐
衛蘭叫板,在場的眾人,最後沒一人為李若雪說話。她們同情李若雪的遭遇又得罪不起衛蘭,唯有沉默不語。
“衛小姐請咱們來是為西北軍需出一份力,我看賬冊上,李若雪捐了一箱子首飾,真是大方。”
林月紗轉移話題,低頭查看賬冊。
“多做善事,本是為給腹中的胎兒祈福,誰料好心來參加募捐,卻……”
龐龐一琢磨,李若雪實慘。
“哼,不就是一箱子首飾,眼皮子淺的才一驚一乍,本小姐捐她二倍!”
衛蘭一怒之下,說話沒經過大腦,在反應過來後,她很後悔,想要把說出的話收回來,卻抹不開臉麵。
她看一眼林月娥,示意林月娥給她一個台階下。
然而,林月紗正在低頭若有所思,沒有注意到衛蘭使眼色。
“許是我眼皮子淺,隻帶了幾件首飾,既然衛小姐如此大方,我願意捐出我作為主廚的酬勞。”
林月紗把話頭堵死,不給衛蘭反悔的機會。
“你……”
衛蘭氣得跳腳,她費心費力地攬活,就為洗白自己的名聲,誰料事與願違,反而為自己扣上惡毒的帽子。
墨冬認罪,她更是無可辯解,心裏始終憋著一股氣。
“本小姐又不是山野農女,衛家從三代以前就很有錢了。”
衛蘭瞪了林月紗一眼,大話說出去,隻能照做,她越來越懷疑是李若雪挖的坑。
“衛小姐,你是募捐的發起人,原本記賬的是墨冬,然而現在墨冬自盡,是不是得換人了?”
林月紗一臉為衛蘭著想的表情,說道,“賬目公開,咱們到底募捐多少,送入典當鋪子還是拍賣出去,總得有個章程。”
“對啊,銀錢到手後,是采買軍需送往西北,還是請鏢隊押送銀子呢?”
有林月紗帶隊,眾位小姐接連提出質疑,算是把鬧劇翻篇。
“這……”
衛蘭想到來王府別院之前,她娘說的那些話,銀錢必須由衛家來掌管。
現在記賬的墨冬死了,得有人手接替
,然而她牢記她娘的提醒,不可放權。
“你們的意思,難道是不信任本小姐嗎?”
衛蘭很惱怒,以她的地位,也有人敢站出來和她唱反調。
“衛小姐,我是為你好,你不可能為銀錢所動,但這麽一大筆銀子,萬一有哪個不開眼的貪墨,欺上瞞下,你也未必知情啊。”
林月紗用墨冬舉例道,“墨冬姑娘深得你信任,卻也背著你做出這等行徑。”
話裏話外的意思,別反駁,反駁就是你指使墨冬的。
衛蘭張了張嘴,一口濁氣堵在胸口,不上不下的。
“如果不信任本小姐,那你也可以……”
衛蘭的募捐的銀子她做主,若是林月紗質疑,就自己召集眾人舉辦募捐大會,她不攔著。
“要不就這樣吧,我們推選出幾人共同管賬冊如何?”
龐龐推出林月紗道,“我選月紗,她做過生意,算盤打的那叫一個溜啊。”
推舉的幾人不能是一夥的,避免相互勾結貪錢,選出幾個平日有齟齬的,眾人相互監督。
眾位小姐投票,出乎意料的是,林月紗和李若雪的票數最高。
“好,哈哈!”
龐龐看熱鬧不嫌事大,對衛蘭不買賬,若衛蘭不答應,她就把首飾帶回去,換個方式再進行募捐。
最終,衛蘭迫於無奈隻得點頭,心裏盤算怎麽給娘親交差。
私下裏,林月紗問龐龐道:“你明知道衛蘭是皇後親妹,怎的還和她唱反調,不怕被報複嗎?”
一二品大員之女,大多選擇做鵪鶉,這種場合最容易槍打出頭鳥。
林月紗為了銀子鋌而走險,龐龐卻沒理由這麽做。
“不怕。”
龐龐哼了哼,卻沒說原因。
林月紗不再追問,心裏卻琢磨,京城高門家的小姐,沒有一人簡單,看起來憨厚老實的,很可能在扮豬吃老虎。
到了下晌,募捐結束。
林月紗和衛蘭等人統計眾人的首飾估價,最後估算出二十多萬兩銀子。
積少成多,募捐的數目是一筆龐
大的巨款,難怪衛家不肯放手。
“二十多萬兩啊!”
眾位小姐麵麵相覷,很是震驚。
“這隻是對首飾的估算,若是拍賣出去,隻多不少。”
京城不缺冤大頭,李若雪拿出來的首飾,上麵那顆碩大的紅寶石,就值千兩銀子。
難怪李若雪那麽作,最後仍舊如願嫁給白定豐,有錢跟著,娶個財神進門,白家不虧本。
眾位小姐們參與了募捐,如何保證一個銅板不差地變為西北軍需,是個難題。
衛蘭真想把這些事逼攆走,怎麽分配是衛家的事,和眾人無關。
“畢竟是咱們每個人付出的,我看不如好事做到底,直接存入萬通錢莊,再雇傭鏢師把信物送到西北。”
西北有萬通錢莊的分號,至於用於采買還是給將士做撫恤銀子,隨意。
“不行!”
衛蘭反對,錢財存入萬通錢莊,基本沒有取出來的機會,衛家想要插手可就難了。
“難不成衛小姐有更好的意見?”
林月紗倒是讚成把銀子存入錢莊,信物等於現代的一個存折,帶著存折比較方便。
若是運送官銀,長路漫漫意外太多,也不安全。
“既然是用作軍需,就應該用來采買,萬一銀子送到西北,被人貪墨,我們花錢看不到一個水花。”
衛蘭轉了轉眼睛,找借口道。
“比方我們在京城置辦糧草和棉花等物運送西北,先不說人力物力,一路上舟車勞頓還要躲避山匪,光是物品的損耗就是一大筆冤枉錢啊。”
從京城到西北,若是趕上雨天趕路,糧食棉花藥材等都不好保管。
林月紗之前也想過這個問題,京城的糧食比西北賤價,算上損耗的和人力的,並不占優勢。
白悠然把李若雪送到客房休息,立刻加入討論,她拿出一張地圖,攤開給前排的幾位小姐看,“把銀子存入萬通錢莊,然後沿途路過這幾個城池采買。”
比方沿途路過的滄州,當地的百姓喜好自己織布,從百姓手裏收,比從商戶人家采買至少低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