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漲姿勢了
什麽?
加到一千?
你死不死啊你?
聽到李愔的話,一幫老油子,差點吐血。
加到一百也就罷了,他們早就計算過,這個運算量,說小不小,說大也不大。
但是加到一千,一天也加不完啊。
並且,這個數字,必然會達到相當龐大的地步。
中間一不留神,就會算錯。
反正,打死他們他們也不會真的去算的。
而接下來,李愔繼續出了兩道題目。
第二道題目,是求麵積的題目。
這道題目,對戶部來說,實用性很大。
畢竟,他們也會用到丈量土地,山林等麵積的時候。
當然了,因為地形複雜,很多時候,他們用的都是大概估算的方法。
但是這種方式算出來的數字,肯定是不準確的。
而他們對此,也沒有更好的方法。
李愔直接在黑板上畫出了一個圖形。
這個圖形包含了三角形、圓形、梯形、平行四邊形。
並且,已知條件隻給出了三個數據。
要他們用三個已知數據,算出整個圖形的麵積。
這道題目,其實隻不過是李愔從後世一道小學奧數題目中,挑選出來的。
難度自然是有的。
當然,隻要做幾道輔助線,轉換一下思路,肯定是能解出來的。
但是對這幫戶部的官員來說,這道題目,難度極大。
看著圖形,他們皺眉不解,完全找不到任何的解題思路。
但是,既然蜀王給他們出了這道題目,必然是能夠解出來的。
既然題目有解,他們就必然要解出來。
要不然的話,也忒丟他們戶部的麵子了。
第三道題目,同樣是道應用題。
題目就是軍糧的運輸計算問題。
這個題目,李愔是根據大唐的實際情況所出的題目。
數據龐大,計算複雜。
但是,這隻是水磨功夫而已。
他們戶部,經常會有這種計算。
比方說,打仗的時候,就要計算這些。
賑災的時候,同樣也需要計算這些。
戶部第一輪輪值的官員,對這三道題目進行研究。
第一道題目,他們直接放棄了。
蜀王一定是在和他們開玩笑的。
第二道題目,他們研究了許久,最終也放棄了。
因為,實在是理不出思路來啊。
然後,他們開始計算起了第三道題目。
第三道題目,隻需要有耐心再細心一點,耗費一些時間,就能夠將答案計算出來。
半個時辰之後,李愔發現,十六個學生,全部都放下了筆。
李愔不由問道:“這三道題目,你們都計算出來了嗎?”
下麵十六個學生回答道:“殿下,我們隻計算出了第三道題目的答案,剩下的兩道題目,我們不會算。”
聽到這裏,李愔微微一笑,然後說道:“本王知道,你們覺得,第一道題目,本王是在誠心為難你們,其實並不是。”
“這道題目,有一個很巧妙的計算方法。就是可以按照梯形麵積的計算方式。”
“上底加下底乘以高除以二,用一加一千乘以一千,再除以二,就能計算出最終的答案。”
“如果你們不信的話,你們可以帶入一加一百試試,看結果是不是正確?”
九章算術裏,就有求梯形麵積的公式,這個,這些戶部的官員,自然都是知道的。
但是當他們聽到,求這個數列,居然也能用梯形麵積公式求解,他們馬上就驚呆了。
接下來,他們用提醒麵積公式帶入一加一百,發現,求出的答案,果然和他們之前計算出來的一模一樣,都是五千零五十。
而接下來,李愔又給他們出了一道題目。
二、四、六、八、十……
偶數集合,用這個公式同樣合適。
然後,是第三種數列的方式。
在蜀王講解完第一道題目之後,在場的十六個學生,臉上都是露出若有所思之色。
他們發覺,他們以前,都有些小看中華學宮,有些小看這個蜀王了啊。
蜀王,還是有點東西的。
接下來,李愔開始講解第二道題目。
第二道題目,在戶部官員一番研究之後。
發現題目給出的數據太少,就根據這三個數據,根本求不出整個圖形的麵積來。
因此,在李愔講解題目的時候,他們都聚精會神地盯著李愔,倒是想看看,李愔會如何解開這道題目。
接下來,隻見李愔在原本的圖形上,添加了兩道虛線。
“大家看,如果,我們在這個圖形外麵,添加兩條線的話。這裏是不是就構成了一個三角形?”
“這個三角形的底和高都是知道的,那麽這個三角形的麵積就可以求出來。”
“然後用三角形麵積,減去兩個小三角形的麵積,就是這半個圖形的麵積。”
“根據已知條件,可以推導出這兩個小三角形的麵積。所以……”
李愔隻是添加了幾條線,整道題目,便迎刃而解。
而李愔的解題思路,讓所有人都眼神一亮,眼界大開。
不得不說,蜀王的解題思路,實在是太巧妙了。
蜀王,真的有點東西啊。
不過,下麵還是有些學生並不服氣。
忍不住問道:“殿下,這道題目,固然精巧,但是實用性並不大。”
“如果是在現實中,完全可以多測量幾個數據嘛,根本不需要這麽麻煩。”
李愔被挑釁,並沒有惱怒。
因為這種挑釁,隻是學術方麵的,並不是對他的人身攻擊。
李愔不由說道:“是嗎?可是,如果是求一座山的高度呢?現實中,你又該如何測量?”
“如果,是求長安到江南的距離呢?你也能直接測量出來嗎?”
“如果,是求地麵到月亮的高度呢?也能直接測量嗎?”
“這些圖形,都是幾何問題。而幾何研究透徹,就能夠解決許多不可思議的難題。”
“幾何問題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下麵,我們來看第三道題目。”
李愔的話,再次引起十六個學生的沉思。
第三道題目,戶部的十六個官員,全部都計算了出來。
但是,當他們聽完李愔的講解之後。
才發現,原來他們的方法,是多麽的蠢笨。
蜀王的解題思路,是多麽的精巧。
今天,他們真的是漲姿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