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衷
前來馳援的王則之,擊殺了一些瘋馬,還抓了幾個被瘋馬拖著跑的老營兵馬,要這幾個家夥本事夠硬,被倒拖著還能弓著身子抓著馬尾活下來。
王則之抓到這幾人之後,詢問了一下遊擊營的情況,他就知道遊擊營沒事了。
隻是令王則之沒想到的是,這些流賊竟然聚集了三萬兵馬前來攻擊遊擊營。
三萬兵馬,要知道,王則之奇襲後金也才帶了三萬兵馬。
這流賊靠著搶掠就聚集了三萬兵馬,倒是有些出乎王則之的意料。
要知道,當初他想聚兵造反的時候,差一點被熊甲長帶著換了酒錢。
等王則之帶著兵馬來到遊擊營時候,戰鬥已經結束了。
遊擊營外一片焦土。
趙燦帶著人收編流賊,組織他們排隊領吃的。
這些人之所以成賊,就是因為沒有吃的活不下去了。
當趙燦問他們為什麽要當流賊的時候,那人大大咧咧的。
如果不當賊就會被餓死,從了賊能搶到吃的,搶到吃的就能活下來了。
趙燦問他,難道不知道從賊會被打死嗎?
那人像看傻子一樣的看著趙燦道,被活活餓死很煎熬,從賊了被打死容易一些。
趙燦聽到他的這些話有些難受。
自從趙燦來到王則之這裏,王則之從來沒有少過他的吃喝,所以他想像不出被活活餓死是一種什麽體驗。
不過,他能明白,人被逼到絕路的時候,那是什麽都會願意幹的。
當然,並不是所有百姓的經曆都一樣,但是所有的人都選擇這麽幹了。
趙燦問的第一個是跟隨王嘉胤從陝西逃過來的饑民,還有一些是榆次壽陽的饑民。
這些人和他們不一樣,兩城被流賊攻破的時候,流賊們搶光了他們家裏的吃的,並且強製把他們征為士卒。
他們家裏沒了吃的,就是留下來也很難活下去。
不如跟著流賊大隊去搶掠,搶到糧食了,就有吃的了。
再者了,這些人就是一些平民百姓,他們也會怕死。
如果他們不追隨王嘉胤,王嘉胤就會殺了他們。
走投無路的他們就跟著王嘉胤造反了。
王嘉胤的這種流賊做法,完全就是蝗蟲過境。
流賊所過寸草不留。
其實明初的時候,百姓們的日子還過的下去。
明太祖建國後,將元朝時期大地主的的土地分給了無地、少地的農民,或者是新來的移民。這樣土地分散給農民後,使得人人都有地種。
既然建立了一個封建國家,就一定會不斷加強鞏固,以求得長治久安,傳之萬代。
既然要加強鞏固國家的政權,必然就會有巨大的開支來撫平前路的障礙,而在當時沒有現代化的大工業的情況下,所有的財政收支都會從農民身上來,不會有其他的方式。
當這種統治壓迫一代代積累下來的時候,量變就會引發質變。
崇禎時期,這種壓迫下的百姓開始大爆發。
趙燦一邊收編降民,一邊詢問一些問題,他想要知道百姓從賊的根源在哪裏。
雖然,他也看過王則之寫的《則之良言》,可是那隻是浮於字麵上的東西,真正的東西他並不了解。
比如,每吃飽喝足的他就不能理解,百姓們為什麽會為了吃的就不顧一切的造反。
通過這次和降民們的交談,趙燦越發的佩服王則之了,因為他對《則之良言》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
趙燦接收過的降民,交到馬槐的手裏,馬槐就組織他們打掃戰場,收拾戰場上的屍體。
當王則之到來的時候,哨騎在一個炮坑裏發現了剛剛醒過來的王嘉胤。
這家夥沒命真大,竟然沒有被炸死。
當哨騎把王嘉胤帶過來的時候,王則之大吃一驚。
因為王嘉胤不是別人,正是王二。
“王二?”王則之難以置信的問道。
“怎麽?狗官害怕了?嘿嘿.……”王嘉胤瘋瘋癲癲的道。
“你不是被朝廷的官軍殺了嗎?”
“嘿嘿.……想的美,奪兵之仇不共戴,老子是不會忘聊。”
“你用了金蟬脫殼?”王則之繼續問道。
“你猜呀!哈哈哈……”王嘉胤囂張的回道。
“不對,不可能是金蟬脫殼,王嘉胤和王二同時存在過,你是先起事的,王嘉胤是後起事的,後來你還跟了王嘉胤,現在你怎麽成了王嘉胤了?
取而代之?
不對。”王則之摸著下巴仔細思索起來。
“哈哈哈……你想破腦袋也想不出來。”
“你的跟屁蟲,種光道呢?”王則之疑惑的問道。
王嘉胤聞言,臉色大變。
“我懂了,哈哈哈……好一個更名換姓啊。”王則之大笑起來。
他瞬間想起了一種可能,種光道不見了。
王二和種光道是同時從他這裏走的,後來,府穀王嘉胤造反了,王二就跟了他。
那麽有沒有這種可能,王二和種光道從他這裏跑了之後,他們分成了兩支隊伍。
王二更名換姓成為了王嘉胤,種光道借用王二之名,回到老家招兵買馬,然後兩人合二為一,成為了一支實力較強的流賊隊伍。
後來王二戰死,實際上死的人是種光道。
這也是為什麽不見種光道的原因。
可是,這樣一來又不對了,曆史上原來的王嘉胤哪裏去了。
難道由於他的到來,這一切都發生了不可預知的變化嗎?
也隻有如此才能解釋的通為什麽會發生這種事情了。
王則之一點一點的把自己的分析給王嘉胤聽。
王嘉胤越聽,臉色越黑。
“你知道又怎樣?有什麽用?”
“你的一切我都了如指掌,你終究還是逃不出我的五指山,要死在我手裏。”
“哈哈哈……那又如何,今日你殺了,明日複起一人,你再殺,又起一人,殺殺起起,無窮無盡啊。”王嘉胤瘋狂大笑道。
“你還記得你最開始造反是為了什麽嗎?你看看這城下死的這些百姓,這就是你的目的嗎?”王則之指著城下戰死的饑民道。
王嘉胤聞言,陷入了沉思。
啟年間,因無法忍受饑寒交迫及官府催逼,白水農民王二、種光道等,聚集災民數百人,首插義旗,手持刀械,以墨塗麵,攻打官倉,散糧於饑餓的百姓。此後,為免被官軍合圍,王二遂率部退至白水縣洛河以北。此時,隨軍饑民日益增多,聲勢大振。
起義軍轉戰於渭北山區各縣,攻鎮奪寨,打富濟貧,殺斬貪官汙吏,受到四方百姓的擁戴。
王二想起他以前受百姓擁戴的日子,再看看戰死在城下的無數百姓,他的嘴唇漸漸顫抖起來。
經過這麽多年的時間,他已經忘記了自己的初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