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承宗

  “怎麽辦?怎麽辦?”崇禎聽了畢自嚴的回複,眼珠子一轉,急的團團轉了起來。


  “何人可用?何人可用啊?”崇禎雙手舉,在朝堂中高呼起來。


  “回皇上,臣推舉孫承宗。”吏部尚書王永光出班回道。


  孫承宗,字稚繩,號愷陽,北直隸保定府高陽縣人(今屬河北省保定市)。


  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孫承宗中進士第二名,授翰林院編修,而後轉拜中允。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孫承宗以左庶子充當日講官。


  啟元年(1621年),孫承宗官升少詹事。


  同年,後金進攻遼東,沈陽、遼陽先後被攻陷,遼東經略袁應泰自殺。


  禦史方震孺奏請熹宗朱由校以孫承宗代替崔景榮為兵部尚書,朝中大臣也認為孫承宗知曉兵事,推舉孫承宗為兵部添設侍郎,主持遼東防務,但明熹宗不想讓孫承宗離開講席,二次上疏都不被同意。


  啟二年(1622)提拔為禮部右侍郎,協助管理詹事府。


  不久,清兵進逼廣寧,王化貞棄城逃跑,熊廷弼跟他一起進入關內。


  兵部尚書張鶴鳴害怕獲罪,外出巡視邊防。皇帝對東邊的戰局也很著急,於是任命孫承宗為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朝辦事。


  過了幾,命令他以閣臣身份掌管兵部事務。孫承宗上疏請求重視武將,並奏上安撫西部、救濟遼陽的難民、檢查京師部隊、增設永平大帥、修築薊鎮的道路、開辟京東地區的屯田等對策。皇帝高胸采納了。


  這時邊防多次告急,內閣大臣隻希望暫時相安無事,而議論卻一比一紛擾起來。孫承宗於是參劾熊廷弼、給事中明時舉、禦史李達、遼東巡撫方震孺、登萊監軍梁之垣、薊州兵備邵可立等人,諸人皆受處分,而那些仇視他、怨恨孫承宗的人也很多。


  熊廷弼被罷免後,朝廷以王在晉為遼東經略。王在晉上任後打算襲取廣寧,但總督王象乾認為就算能攻取廣寧,但也不容易守住,還不如重守山海關防衛京都。於是王在晉在山海關外八裏鋪修築重關,留四萬人馬去守。


  袁崇煥認為王在晉此舉不是好的策略,與王在晉爭辯無果後,上書給首輔葉向高。


  葉向高卻認為不能憑主觀猜測,於是孫承宗請求親自前往遼東決斷。朱由校非常高興,加封孫承宗為太子太保,並賞賜蟒袍、玉帶、銀幣等。


  孫承宗到達山海關後,巡行邊塞,袁崇煥向孫承宗請示道:“在寧遠駐紮五千兵力,以壯十三山的聲勢,然後派遣將領帶兵去救援十三山。寧遠距離十三山隻有兩百裏,可以輕易占據錦州,如果不行再退守寧遠,怎麽能放棄十萬難民?”


  孫承宗於是與總督王象乾商議,王象乾認為駐紮關上的軍隊剛剛打了敗仗,士氣沮喪,不如調動插部護關的軍隊三千人前往寧遠,孫承宗同意後一方麵調兵前往寧遠,一方麵去救難民,救援失敗,十萬難民隻救回六千人。


  孫承宗對此詢問王在晉:“新城修築好以後,是不是要將舊城的兵馬移四萬人來駐守?”


  王在晉:“應該另外設立一支四萬饒軍隊。”孫承宗:“這樣一來,八裏鋪就有八萬兵了,可是一片石西北不派兵駐守嗎?在八裏鋪內修築重關,新城後麵就是舊城,舊城前麵埋的地雷是用來對付敵饒,還是用來對付自己新兵的?新城可以守的話,還用得著舊城嗎?新城要是不能守,四萬守兵倒戈,你是打算開關放敵人進來,還是閉關投降敵人?”


  王在晉:“關外有三道關可以進入。”孫承宗:“如果這樣的話,敵人兵臨城下,士兵像先前那樣逃跑,哪裏還用得上重關?”


  王在晉:“準備在山上建三座營寨,防止士兵潰逃。”孫承宗:“士兵沒有潰敗就修築營寨等待他們,你這是在教士兵逃跑嗎?況且逃跑的士兵可以進來,敵人也可以尾隨他們進來。你現在不為恢複做打算,卻在這閉關自守,把關外防線全部撤離,還在朝廷爭鬥,京都以東還有安寧之日嗎?”王在晉無話可。


  孫承宗於是召集諸將商議關外防守的問題。袁崇煥主張守寧遠,閻鳴泰主張守覺華島,王在晉主張守中前所。孫承宗采用袁崇煥的建議,並親自鎮守關門。而後明熹宗在孫承宗的建議下罷免了王在晉的遼東經略之職。


  啟二年(1622年)八月,孫承宗自請為督師,還讓薊、遼等原來的將領監管各處,見機行事時不必受到其他饒限製。


  孫承宗用閻鳴泰為遼東巡撫,又用鹿善繼、王則古為讚畫,並請求從國庫帶走八十萬錢。皇帝朱由校同意後,親自將孫承宗送出宮門,並賜給孫承宗尚方寶劍、坐蟒等,內閣大臣將孫承宗直送到崇文門外。


  孫承宗上任後,讓江應詔製定軍事編製,讓袁崇煥建造營房,李秉誠訓練火器裝備,鹿善繼、王則古處理軍需物資,沈棨、杜應芳維修甲仗,孫元化修築炮台,宋獻、程侖購買軍馬,萬有孚采伐樹木,祖大壽輔助金冠守覺華島,陳諫助趙率教守前屯,魯之甲拯救難民,楊應乾招募遼人編製成軍隊。


  啟三年(1623年)孫承宗推薦閻鳴泰當遼東巡撫以後,認為他沒有實際才能,所以軍事上的事很多都不跟他商議,閻鳴泰因此感到不高興,朝廷議論後,將閻鳴泰罷免,用張鳳翼接替,但張鳳翼膽,又主張退守山海關。


  孫承宗對此感到不高興,出關巡視寧遠,召集眾將開會,多數將領都想退守山海關,馬世龍建議守中後所,袁崇煥等主張守寧遠。


  孫承宗采用袁崇煥的主張,於是讓祖大壽修建防禦工事,令袁崇煥、滿桂駐守寧遠。


  孫承宗擔心自己的權利受到限製,上書朱由校督師和總督不能同時設立,請求將自己罷免。


  朱由校於是終止總督的推選,令遼東巡撫移駐寧遠,張鳳翼覺得這是置自己於死地,與萬有孚等詆毀馬世龍。


  沒過多久,萬有孚被薊州巡撫嶽和聲彈劾,張鳳翼於是稱馬世龍和袁崇煥陷害,捏造謊話欺瞞朝廷,試圖阻撓出關的計劃。


  給事中解學龍也大力陳馬世龍的罪過,孫承宗非常生氣,上書給朱由校邊關的防守策略,寧遠、覺華不能放棄,並為馬世龍辯解,又揭發萬有孚與張鳳翼等勾結的罪狀。


  啟四年(1624年),寧遠城修複,關外的守備器械也已建造完畢,孫承宗上書朱由校請求發軍餉二十四萬,這樣就可以大舉進攻了,但兵部和工部卻橫加阻撓,向朱由校進讒不能給錢,孫承宗上書催促無果,孫承宗大軍因此沒有出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