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再次整頓
王承恩走後,王則之也沒閑著。
他命鑄造部加緊打造製作煤球的工具,因為王則之一直在等的那個機會快要到了。
下達這條命令之後,王則之開始做重整部隊的想法。
王則之調過來的三千南兵,已經分配到各營補充人員去了。
宣德衛、玉林、鎮虜衛、九龍溝、雲川、殺虎口,六地加起來有六千守軍。
大同府有一千守軍,遊擊營有兩千餘老兵駐守。
大同府、遊擊營另外各有一支千人剿匪大隊。
他手裏的韃子兵也已經培訓出來了,用李化的話,就是讓他們為王則之去死,這些人都不會有絲毫猶豫。
對於這一點王則之毫不懷疑。
這些韃子兵有些是從林丹汗手裏俘虜來的,有剿匪抓回來的,還有紮格攻下的零散部落裏抓回來的。
而今韃子兵加起來也有兩萬三千餘人了。
除此之外,他還在不斷招收從各地而來的流民入伍。
再加上火銃營、火炮營、鋼甲重騎等諸營兵馬,王則之手裏的軍士已經快要突破五萬之數了,可以是手握重兵的人了。
人多了他每個月用在軍士們的花費上也多了,每個月發的軍餉加上吃喝雜七雜八已經突破十萬兩了。
要不是抄沒了大同府的豪強們,他還真養不起這麽多人。
人多了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被朝廷忌憚,如果崇禎懷疑他,他就麻煩了。
但是王則之不怕,沒有兵就沒有實力,沒有實力就會受製於人,尤其是在這個吃人不吐骨頭的朝代。
他寧願帶著這幾萬人戰死,也不願再過那種受製於饒日子。
南兵相比騎兵的作戰方式,更擅長大軍陣的互相搭配,獨立作戰的職能相對較弱。
他們更喜歡堂堂正正作戰,頗有戚家軍的作風。
所以,王則之打算將南兵歸為步兵用於駐守各城。
他手裏的火炮兵已經跟隨火炮分配下去了。
而今他駐防的每座城上都有兩門紅衣大炮,四門弗郎機炮。
幾次與林丹汗作戰,使王則之意識到了騎兵的重要性。
兵貴神速,要有戰馬才能跑的快。
牛郎陸續送來的戰馬,從林丹汗手裏繳獲的戰馬,再加上由歸化城馬市中挑選購買的上等戰馬,王則之手裏已經有三萬四千多匹戰馬了。
駐守宣德衛、玉林、鎮虜衛、九龍溝、雲川、殺虎口六地的輕騎已經配備了戰馬,一人雙騎。
鋼甲重騎一人三騎,也已經配備到位。
韃子營一千輕騎,他們本身就有戰馬。
火銃營的火銃手也要配備戰馬,有馬才能跑的快,不過火銃兵不用雙馬,一人一馬。
他還要增設一支三千饒輕騎用於遊走支援各處。
剩餘的戰馬,分配給傳令兵,哨探兵。
這三千輕騎的最佳人選非韃子兵莫屬,南兵到達這裏後有些水土不服,很多人都會腹瀉,再者騎馬打仗不是他們的長項,水戰和陸戰才是。
新建騎兵的管理人員,王則之認為紮格是首選,也就是增設的韃子營頭領就是紮格。
不過紮格隻能是副職,因為他要等拖木回來,給他留個位置。
至於營內的各個班總,排總,連總等將領,就由原先韃子營內軍功等級高的韃子兵任職。
一來,這些韃子經過與林丹汗數次征戰,已經沒有那麽畏懼林丹汗了。
二來,他們都是有軍功在身上的,把這些人提拔上來,也算是對韃子俘虜的一種激勵手段。
抽調之後,韃子營內的人數就會短缺,王則之經過深思熟慮,就把這些人歸為增設韃子營的營總親衛,也就是專門用來護衛韃子營營總的騎兵。
增加了輕騎,重騎也得增加。
他打算再加一千鋼甲重騎。
原先王則之並沒有想到用鋼甲重騎,可是西安堡一戰,在韃子重甲兵上吃了虧,他就萌生了打造鋼甲重騎的想法。
而今兩戰告捷,明了他的思路是對的。
兩次作戰還發現一些武器上的問題,首先就是,戟這種武器在戰場上的作用。
戟,一不如長槍,二不如倭刀。
經過多方詢問,他才知道,戟是戰車上用的。
這個時代,他可不想花費大價錢,去打造戰車,專門使用戟這種武器。
所以,他取消了戟盾兵。
再把槍盾兵、刀盾兵合二為一,前排為槍盾,後排為刀兵,統稱為步盾兵。
除了戟盾兵,他還取消了弓箭兵。
原因很簡單,所有騎兵都是擅弓箭者,如果再單獨設立一個弓箭營顯的有些多此一舉。
最後,他又一次將兵種混合。
每一座城的守軍,將由火炮手、輕騎、步盾兵組成。
其中輕騎七百人,步盾兩百人,火炮手十二人,其餘人為哨探兵。
接下來就是優化組合。
他將麾下隊伍編製調整為火器營、重騎營、輕騎營、步盾營,其中的騎兵為重中之重。
火器營以魯密銃和紅衣大炮為主,雖然到目前為止他已經有幾十門紅衣大炮了。
但是王則之覺得這還不夠。
這點紅衣大炮的數量根滿足不了他的需求,他手裏的火炮營,最少得有一千門紅衣大炮,才稱得上是火炮營。
鋼甲重騎不變。
守城各營輕騎將多餘的騎兵還回王則之,他再派南兵作為步盾兵去補充人馬。
還回來的輕騎編為鋼甲重騎,隻要鋼甲一到,就能立刻成型。
最後分配下來,還多出不少人,王則之把他們暫編為預備人員,暫時和老營的人馬一起守著遊擊營。
當他規劃好之後,立刻命傳令兵傳令去了。
各營士兵收到命令,有條不紊的運作起來。
一時之間,由歸化城至遊擊營之間的道路上塵土飛揚,不斷有軍士和騎兵來來往往。
由於動靜太大,引起了各方勢力的窺視,當然也會有錦衣衛在暗中觀察,統計人數。
不過,對於王則之來,即使崇禎知道了,他也不會再坐以待保
現在他已經有了反抗的資本,而且他敢斷定,在崇禎知道自己兵馬的真實數目之後,更不會把自己怎麽樣。
如果崇禎要和他翻臉,那就要做好失去大同的準備。
他相信,憑他手裏的兵馬拚死一博,就是推翻不了明王朝,也能殺他個翻地覆。
王則之一邊發布著命令,一邊等著各地傳令兵的回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