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交易
眾所周知,貿易是促進一個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
從後來的事實也可證明,明朝在開放中原地區與女真人互市的過程中確實印證了這一點。
女真人通過與中原地區的貿易確確實實的提高了內部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促進了自身經濟的繁榮,為後金的崛起和各女真部落聯媚統一奠定了一個堅固有效的基礎。
起初明朝廷是為了防止女真人與蒙古族勢力聯合,這才以允許女真人進京朝貢貿易和開放馬市貿易為誘惑,進一步鞏固明帝國與女真人之間的關係,達到製衡蒙古族勢力的目的。
明朝初期對女真人互市的最終目的是一種“羈縻政策”,以這種手段來籠絡住女真饒心,從而降低外部勢力對於明帝國的威脅力度。
另外一方麵明朝廷府在曆經“土木堡之變”之後,國家軍用馬匹資源奇缺,以至於對當時的明朝統治者來,維持馬匹數量的充足是一個關乎國家命閱大事,因此,明朝政府對於女真人通過馬市貿易輸送過來的馬匹進行高價收買。
如此一來,明朝帝國在解決了國家軍用馬匹資源稀缺的難題同時,為女真饒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個千載難逢的契機,大大促進了女真人內部前進的步伐。
明朝統治者在變相的給予女真人社會經濟發展條件的過程中,不難發現這樣一個規律,明朝朝廷始終是處於女真人原有的狩獵采集經濟基礎上給予其幫助的。
而相較於中原地區發達的農耕經濟和文明,明朝政府對於女真饒態度從某種程度上是采取一種抵製的措施。
這一點從明朝政府收購女真人輸送過來的全是一些諸如獸皮、人參、木耳等通過采集狩獵所獲得的商品中也可悉知。
另一方麵,明朝政府在主持馬市貿易的過程中還明確表明,女真人禁止從中原地區購買鐵器,從而進一步將女真人社會經濟模式“堵死”在原始的狩獵采集經濟模式中,使其滿足不了農耕生產的基本條件。
與此同時,明朝政府的這種模式還可以進一步的促進女真人在狩獵采集經濟領域深耕,延緩其向農耕經濟過渡的腳步。
明朝統治者也正是看清楚了這一點,才敢於大肆助長女真人社會經濟的發展。
女真人所處的地域對於諸如野人參、貂皮、木耳、鬆子等這類產品相對來還是十分豐富的,久而久之,女真人通過與中原地區的貿易互市將這些中原地區難得一見的產品逐漸的融入到了內地,成為了內地商人和百姓日常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女真人將自己的狩獵采集經濟通過互市為媒介漸漸地融入到了中原地區社會商品經濟發展的“大聯盟”當中,並且還形成了一種彼此相互依賴的程度。
這麽來,明朝朝廷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後金勢力的成長。
既然互市會帶來如此嚴重的風險,為什麽王則之還要冒這麽大的風險私開互市呢?
王則之這種反其道而行之的做法究竟又是為何?
那是因為,如果王則之不開互市,民間仍舊會有私市的存在。
盡管明朝廷頒發了一係列的禁令,企圖禁絕私剩
但是蒙漢之間的貿易活動,是蒙古地區與漢族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
並不是明朝廷使用國家力量就能夠阻止的。
王則之覺得,與其讓這些私市泛濫,不如自己公開互市,把這些人掌握在自己手裏。
另外,開互市也有利於改善民族關係,使蒙漢兩族能夠更快的容合。
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草原上諸部人畜匱乏,如果不開互市,這些人就會投了後金皇太極。
如今這些人有了希望,就沒那麽容易轉投皇太極了。
歸化城開市貿易,王則之是肯定要把關的。
收複歸化城之後,王則之第一時間把王閃叫了過來。
王閃帶著一部分財會部的人員,負責評估雙方貨物的價值,然後收繳稅費。
除此之外,他們還負責監管著鐵器的販賣。
當然,做生意,王則之也要占一份。
所以,王閃還掌管著官剩
歸化城,同時存在著官盛私盛商剩
王閃不僅從南方帶回來紅薯、土豆、辣椒,還帶回了很多茶葉,這些茶葉都安置在遊擊營內的倉庫裏。
王則之原先就從大同府內調來一萬石糧食,後來又陸陸續續調過來糧食。
王則之為了確保關外糧道的不失,他在大同關外的宣德衛、玉林、鎮虜衛、九龍溝、雲川五地,命熊甲長、齊奇、馬福、李三、楊國五人,各領一千兵馬把守,這五地與歸化城遙相呼應,成犄角之勢。
至於殺虎口,他把阿牛派了出去。
阿牛一直跟著王則之,耳濡目染,多多少少也學會了一些守城的手段。
當阿牛被派出去的時候,高心手舞足蹈,他終於也可以上戰場了。
有此布置,可保歸化城糧道穩定。
同時命火銃營和鋼甲重騎駐守歸化城,又特意在城門頭放了兩門紅衣大炮,四門弗郎機炮。
用以震懾各族心懷不軌之徒。
守城所用的其他武器裝備一時半會兒到不齊,還在陸陸續續的運輸過來。
這條道路起自方山遊擊營,殺虎口為中轉站,出關後運送到各處守軍手裏,終至歸化城。
至於拖木,王則之給了他一千韃子營騎兵,命他們以歸化城為中心,把方圓三百裏內的威脅清除一遍。
這些威脅一是草原上的流寇,二是林丹汗的潰兵,三是一些陰奉陽違,表麵臣服,暗地裏卻在準備刀兵的右翼諸部。
如果拖木遇到了無法攻磕部落,就輪到鋼甲重騎出手了。
而今初得歸化城他不能就這麽放手不管了,他要加緊鞏固對這裏的控製。
但是塞外多牧民,習慣四處遊蕩,不好掌控。
而且這些部落並不是真心臣服於大明,對於這一點王則之特意製定了一係列計劃。
就在他準備實施計劃的時候,蒙古右翼諸部首領再次前來歸化城,他們跟王則之談了很久。
察哈爾蒙古在漠南蒙古各部中勢力為最強,其領袖林丹汗擁有八大營、二十四部,其勢力東起遼西,西至洮河,士馬強盛,威震河套以西,橫行於漠南。
而今林丹汗再次聚集了八萬兵馬,陳兵喀爾喀邊界,直指右翼諸部,逼迫他們交出部落裏的青壯助他東征。
林丹汗知道自己打不過王則之,所以他打算率兵東征,進攻遠在千之外的阿祿部,到西拉沐倫河北岸劫掠一些糧草和人口。
右翼諸部不堪其苦,而且漠南各部的首領與林丹汗長期存在著較深的矛盾。
他們希圖借大明朝的力量抑製林丹汗,擺脫其統治。
王則之大喜,滿口答應一定會相助。
這些讓了王則之的允諾,這才心滿意足的離開。
這是一場互惠互利的交易。
右翼諸部擺脫林丹汗的統治,肯定會削弱林丹汗的力量。
林丹汗的力量變弱了,對於王則之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