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急於求成的崇禎
紫禁城,弘德殿。
兵部尚書王在晉上奏南贛兵禍之事,崇禎大發雷霆。
“想當初,我大明朝如日當空,光照寰宇,萬國來朝。
為何朕登基以來,賊寇四起,災人禍此起彼伏,朝廷稅賦難支,各府州民怨沸騰。
如今魏閹早已伏法,朝政為何還是這麽舉步維艱?
禍根何在?
朕當如何?”
崇禎完之後,看著滿朝文武,結果所有韌下頭,沉默不語。
“朕有滿朝文武,可有一人可用啊?”
崇禎有些落寞的歎了口氣,不再言語。
“皇上,是兵禍啊,兵禍拖垮了國家,逼死了百姓,搞亂了江山啊。”戶部右侍郎李待問越眾而出開始發言上奏。
“皇上,臣掌管兵部,兵部之患隻局限於關外建奴之亂,並非心腹大患,比兵患更可慮的是中原各省的賊匪之亂,兵部每年兵患大部用於剿匪,而亂民越剿越多,此禍遠勝於兵禍。”
太子太保兼兵部尚書王在晉上進一步奏言。
“王尚書,此言差矣。
萬曆朝邊餉隻需五十萬兩足矣,然本朝開元至今,邊餉竟增至四百七十七萬兩,是萬曆年間的九倍以上啊。
邊餉所耗甚巨,而朝廷每年的稅收不過三百多萬兩。
此餉從何而來,從國庫而來,從百姓而來。
百姓月銀若有二兩三錢,便不會從賊。
是兵禍,是邊餉,是遼餉之禍啊。”戶部右侍郎李待問據理力爭毫不退縮。
“稟皇上,臣以為本朝雖然開元未久,但皇上治國有方,以初顯盛世景象,下子民無不磕首稱頌。”
就在李侍郎和王尚書針鋒相對的時候,一個和稀泥的郎中跳出來拍馬屁。
“稟皇上,臣以為國家之所以賊匪橫行,乃是因為中原府州,災害不斷所造成……”在上一個郎中跳出來之後,又有一個郎中跳了出來開始找推脫之詞。
“愛卿,朕記得永樂年間也有災禍橫行的時候吧?為何那時候可以恩威下,惠澤四海?”
朝堂上本來還在爭論的李侍郎和王尚書,在兩個和稀泥的郎中幾番言語之下就跳出了前一個話題。
這是因為如果斷了邊餉、遼餉將會斷了朝廷各級官員的層層克扣,還會斷霖方官員的層層盤剝。
正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朝臣不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哪怕李侍郎的是對了,也不會有人讚同。
這是因為朝臣在魏黨結束把持之後,接著又被東林一黨所把持。
而東林黨人又多腐敗。
這兩個郎中就是他們收買好的攪屎棍,在需要的時候,他們必須站出來緩和氣氛。
“眾愛卿,不要照顧朕的顏麵,如果是朕的失責,朕必定自究,如果是朝政有誤,你們大可以直言不諱,朕想知道如何才能中興大明。”
被這兩個郎中一攪和,朝臣又不話了,沒辦法崇禎不得不再次發言。
“聖上英明!”
“聖上英明!”
那兩個郎中再一次開始拍馬屁,朝臣就知道這個早朝該結束了,不然就進行不下去了。
崇禎也知道這是個信號,他聽到這些稱頌也有些心灰意懶,揮了揮手結束了今日的早朝。
下了早朝,崇禎一個人在書房裏開始寫字。
他提筆寫了四個大字,“振興大明”。
在他拿起來仔細欣賞的時候,王承恩來了。
“老伴,來看看朕寫的字怎麽樣?”
“好,好哇,大氣凜然,已經可以自成一派了啊。”
王承恩,大內總管太監監理東廠,挾製錦衣衛。
當崇禎還是信王的時候,王承恩是東廠派去信王府做奸細監視朱由檢的,但是王承恩一直陪伴著朱由檢成長,加之兩人盡皆年幼,隨著時間的推移,久而久之,他和朱由檢竟然產生了深厚的感情。
在朱由檢掉入水裏的時候,隻有王承恩這個太監毫不猶豫跳入水中救了他。
自此之後,朱由檢不管有什麽心事都會和王承恩傾訴。
而王承恩也發誓誓死保護朱由檢,兩個人可以是互相依賴。
從他對王承恩的稱呼就可以體現出來,“老伴”這是對極為信任的太監的稱呼,還有的皇帝稱呼為“伴伴”,比如朱由校就曾這麽稱呼過魏忠賢。
“朕要將此墨保賜給戶部右侍郎、兵部尚書,李待問、王在晉兩位大臣在今日的朝會上,直言不諱,痛陳時弊,不虧是朝廷的重臣啊。”
“上有聖君,下必有直臣,他們之所以勇於進言,那是因為他們相信,皇上聖明。”王承恩奉承道。
“李待問曾多次上奏,為民請命,如增修堤堰,賑濟蝗災,水災地區,減免一半遼餉,取消窮縣賦稅,李待問到任後,更是大力整頓漕運,此人剛直無畏,甚為難得呀。”
崇禎頗為欣慰的道。
“皇上,臣實在不願意掃您的興,今日李侍郎言明邊餉、遼餉一事,實是因為邊餉、遼餉一項對於老百姓來是額外負擔,對大明實在沒有好處,在外肥了貪官的私囊,在內貪財的昏官視為生財之道。
今日一事,李待郎恐怕得罪了不少人哪。”
王承恩有些扭捏的了一些話。
“你這話是什麽意思?”崇禎聽了立馬疑心大起,不解的追問了起來。
“稟皇上,今日早朝時分,錦衣衛八百裏密報,派去調查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振災銀糧失竊一案的錦衣衛回來了,他不僅查到了銀糧的去處,還查到了山西豪商、官員、邊軍,私通韃靼、建奴的密信。
其內人員名單,牽連甚廣,不僅有山西各地官員,還有江南各地的官員和邊關武將。
除此之外,還有山西豪商借銀與各個官員賄賂魏涯賬本。”
崇禎聽聞此事,臉色大變,噌的一聲站起,厲聲道:“拿給朕看。”
“臣已經帶來了。”
“快拿進來。”
“是。”
王承恩一揮手,他手下的太監抬了一大箱信件進來。
這都是東廠搜集而來的,
這時候王承恩掌管東廠,東廠底下有三十六鎮,八個碼頭,東廠下屬的密探、殺手、臥底共約萬人以上。
這些人化身為各種身份,分布於大明朝各處。
但凡三品以上官員都在東廠的監視之下,自然包括以萌蔭百戶出誓太子太傅左都督錦衣衛執掌者駱養性。
當李若璉將密信送回錦衣衛的時候,王承恩就第一時間拿到了密信,他將那些密信與東廠所搜集的密信放在一起抬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