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三國之鐵馬山河> 第四百二十五章

第四百二十五章

  網 ,最快更新三國之鐵馬山河最新章節!


  就這麽敗在呂布的手下,馬超並不甘心。可是他也清楚自己現在確實不是呂布的對手,要想報仇雪恨的話,恐怕還需要些時日,於是推開了想要攙扶他的部下,自己從地上站了起來。


  呂布剛才的那招固然厲害的很,可是馬超身上的鎧甲也不是個擺設,關鍵的位置全部都是用镔鐵鍛造而成。要是換作是尋常的士卒,就算是槍尖直接刺在了鎧甲上,也沒有辦法傷到馬超分毫。再加上馬超體魄驚人,剛剛那一下隻是看上去很恐怖,實際上對馬超並沒有造成太多的問題。


  與此同時,嚴紹同趙雲的交流也算是告一段落了。


  就如之前說的一樣,對於這次對決的結果,可以說是有人歡喜有人憂。喜的當然是那些壓呂布贏的人,輸的嗎,似乎也不必過多介紹了。隻需要看看究竟有哪些人是垂頭喪氣的也就可以了。


  作為賭鬥以來最重量級的兩個選手,馬超跟呂布的對決吸引了海量的錢財。許多人甚至將自己的全部身家都壓上去了,如今賭輸了,傾家蕩產也就在所難免。


  看台角落的位置上,望著正拽著韁繩,騎著赤兔馬往這邊來的呂布,張遼跟高順連忙迎了上去。注意到二人的動作,其他的如宋憲跟侯成等呂布軍的將領也連忙跟了上去。


  注意到角落這邊的動靜,剛跟趙雲聊完天的嚴紹看了過去,對走在最前麵的高順及張遼露出感興趣的表情來。


  這可是高順跟張遼啊,前者是呂布軍中的頭號大將,地位絕非尋常將領可比,更難得的是為人不僅能力很強,而且忠義無比,基本上屬於是那種不需要擔心背叛的部下。


  又有能力,又不會背叛自己,對自己忠心耿耿,有哪個做領導者的人會不喜歡這樣的部下?

  尤其是高順的自製能力很強,滴酒不沾,就連喝酒誤事的情況都不必擔心。除了為人過於死板,有些不討人喜歡之外,基本上就是個完美的下屬了。


  張遼的名聲則要比高順還要大上許多,對於三國時代,你或許可以不知道高順是誰,卻絕對不能不知道張遼是誰。


  作為一個在呂布麾下活躍的年輕將領,這個時候的張遼還不是很起眼,可是嚴紹卻很清楚就是這麽一個不起眼的年輕武將,曾經做出過八百破十萬的壯舉。


  說真的,要是可以的話,嚴紹還真想試著來一次挖牆腳。


  這次來洛陽,將賈詡跟徐晃全都弄到手,這已經讓嚴紹喜出望外了。可要是能得到張遼跟高順……

  真是想想就讓人興奮啊……

  可惜,這是不可能的。不說高順本來就是呂布的死忠,基本不可能背叛呂布。張遼也絕對沒有氣節的人,在呂布還沒有讓他徹底失望之前,就算是有人誘惑,張遼也願意繼續在呂布的帳下而不是改換門庭。


  再加上現在嚴紹同呂布又算是個盟友,這種挖牆腳的事情也就不能做了。


  想到這裏,嚴紹除了歎了口氣之外,也沒有別的選擇。


  並不清楚自己兩個人其實已經被人給盯上了,高順跟張遼正領著其他的一些將領朝著呂布走去。


  看台距離演武場並不算很遠,沒用多久的功夫,一行人已經來到了呂布那邊。這時呂布也已經翻身下馬,正用手撫摸著赤兔馬的毛發,一臉的喜愛。


  能夠立於所有武將的頂點,呂布自身的武藝當然是最關鍵的,可是赤兔馬給他的幫助也是不能忽視的。足夠的馬力,可以讓呂布在策馬疾馳的時候,擁有更強的衝擊力。也可以讓他在深陷不利的時候,可以輕鬆自如的逃脫。


  濮陽之戰,呂布能從曹營六將的圍攻中脫身而出,同赤兔馬有著很深的關係。再加上手中的方天畫戟,還有身上的獸麵吞頭獅子連環鎧.……

  也許其他人擔心這呂布是否能勝,就連呂布帳下的幾個大將也都帶著這樣的想法,有些謹慎而擔憂的望著演武場中央的呂布。


  可是高順跟張遼,這兩個呂布軍中的頭號大將,卻幾乎完全麽有擔心過呂布會有什麽閃失。因為他們很清楚呂布的實力,也許在謀略方麵呂布弱的很,可要是論起武藝來的話,這個世上恐怕很難能找到一個可以跟呂布較量的對手了。


  “溫侯!

  兩人很快就來到了呂布的麵前,對著呂布行禮。


  “是你們來啦.……或許是剛剛贏得了一次對決,讓呂布的心情很是不錯,看著兩人呂布笑道。“兵馬都準備的差不多了吧?


  “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嚴使君那邊的意思是讓我們同他們一塊返回青州,如此在經過兗州時彼此也能有個照應。等到了青州,補充過糧草之後再自行離開.……

  高順抱拳稟報到。


  這次的所謂對決,其實不過就是一個所有諸侯離開前的小插曲罷了。


  自解決掉李傕跟郭汜,又決定了遷都事項之後,遷都許昌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拖延到現在無非就是兩件事,一個就是諸侯們的休整問題,再一個就是準備工作。


  前者很好理解,李傕跟郭汜是死了,可是在解決他們的過程中諸侯們的傷亡卻真的是一點都不小。其中光是陣亡將士的數字就足以讓絕大部分的諸侯肉疼,更不用提那些傷殘的了。


  而且這也帶來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陣亡將士的遺體以及受傷將士們的移動問題。


  這年月都講究一個入土為安,還講著一個落葉歸根。人死在了外麵,若是能夠安葬在故土那就是最好的了,所以後世才會有什麽湘西趕屍,不就是為了將客死異鄉的遺體弄回故土去安葬?


  自然,也因為這個而引來了許多無良的人,利用絕大部分的人都會盡量避開死人的一種心理,用屍體來運毒品,甚至幹脆就是讓活人來假扮屍體運毒。


  畢竟誰沒事會湊上去看死人啊,這麽幹安全係數自然是高的很。


  若死的隻是一兩個,或者是幾十個還好,可是這次嚴紹軍中陣亡的將士卻是三四位數的那種,如此龐大的遺體規模,足夠讓絕大部分的人頭疼不已了。


  若是將這麽多的遺體帶回青州去,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行。沒錯,現在嚴紹手裏的兵馬是不少,起碼目前還能自由活動的還有三千多的樣子,可是別忘了。這三千多兵馬都是些青壯不假,可是他們要攜帶的東西也真的是一樣不少。


  鎧甲兵器糧草,單是這三樣已經是一個不小的數字了,何況還有其他一係列的東西,這些東西都需要占用巨大的空間。


  除此之外,還有就是一些受傷的士卒,任何一場戰爭都不可能會沒有人受傷或者是死亡。這次的戰爭也是如此,死亡的將士是一個相當大的數字,而受傷的將士數量則要更巨大一些。


  一些普通的輕傷還好,雖說行動不是特別方便,但至少還能自己走動,頂多拖慢一些隊伍的速度而已,實際上並不會造成什麽太大的影響,可是那些重傷的人就不一樣了,許多將士身受重傷。這些人很難自己進行移動或者說是活動。


  需要有足夠的人手來照顧,甚至是足夠的人手去抬擔架或者是驅趕牛車馬車之類的。


  這些都需要安排好才行,嚴紹在這件事情上更是忙了許久,最終才稍微做了一定的協調。比如說在受傷的傷員方麵,先是將輕重傷進行了一個簡單的區分,比如說可以自己行走,隻是需要定時間到軍醫那邊去換傷藥的,同樣可以自己行動,但是需要軍醫在旁邊照料的,以及傷勢較為嚴重,隻能是在馬車或是擔架上的。


  會分配成這三個級別,主要還是軍中大夫的數量不足。


  至少嚴紹軍中的軍醫數量,還無法滿足整個軍隊對醫療資源的需求,那就隻有劃分一個重點了。


  除此之外,就是戰死者遺體的事情,這個也必須處理一下,畢竟這些人都是為了漢帝國,為何漢室,為了天子,也是為了嚴紹而戰,就這麽讓他們死在荒野中,隨便找一個地方埋了.……

  其實這算是這個時代軍閥們最普遍的一個措施,收拾戰場上的屍體,而後找個地方集中埋葬了。


  當然,假如戰場距離自己的大本營比較近,也可以帶回去,可要是過遠的話,那就隻能如此了。


  一個是沒有足夠的人力物力去去將遺體帶回,一個就是沒這個必要。隻要將死者埋了,在許多上位者看來已經是足夠了,許多戰死者在死之前,甚至還會被人從身上將鎧甲之類的拔下來。


  因為鎧甲這東西的價值較高,若是跟著戰死者一塊被埋藏了,未免有些可惜。許多諸侯為了節約一下,都會命令麾下的兵馬對戰死者進行一些處理。將可以使用的武器跟鎧甲收集起來,然後給下一批士兵使用。


  這麽看無疑是很不人道的,尤其是當那些還活著的士兵從自己已經死去的胞澤兄弟身上將這些鎧甲扒下來時,很是打擊士氣。


  可這卻是血淋淋的現實,為了盡可能的節約物資,幾乎所有的諸侯都會這麽做。


  而在討論了許久之後,嚴紹也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把戰死者從洛陽帶回青州去。他們始終是追隨者嚴紹離開青州的,如今他們戰死了,那嚴紹就應該將他們帶回故土去安葬。


  隻不過要是將遺體直接帶回去,未免太難了些,所以最後決定用火化的方式,這樣就可以節約大量的空間跟運力,而且也能近乎完整的將陣亡將士帶回去——————除了他們身體裏本來就有的水分外。


  據考古記錄,火葬始於至少2萬6千年前的蒙戈湖(Mungo Lake)火葬。


  在中國遠古時代,受儒家思想“入土為安的影響,火葬並不盛行,因《周禮》規定“眾生必死,死必歸土,厚葬才是孝順,而邊疆少數民族則是火葬,如《墨子·節喪下》:“秦之西有儀渠之國,其親戚死,聚薪柴而焚之,熏上,謂之登遐,然後成為孝子,《荀子·大略》又說:“氏羌之虜也,不憂其係縲也,而憂其不焚也。


  沒辦法,誰讓中國講究的就是個入土為安呢,尤其是在佛教傳入中國以前,火化幾乎是很少會出現的一種情況。


  直到佛教在漢朝傳入中國,中國開始出現有火葬,佛教稱荼毗,寺院的焚屍爐又稱為化身窯。教徒並流行把屍體擺成打坐的姿勢後火葬。《高僧傳》記載了許多中外僧徒焚身之事,有的以自焚圓寂,有的死後焚化火葬。


  不過就算是如此,到了眼下的節骨眼上,火葬也是比較罕見的。


  火葬真正盛行,其實還是到了宋代的事情。


  朱熹在《朱子文集》卷一十四《跋向伯元遺戒》說:“自佛法入中國,上自朝廷,下達閭巷,治喪禮者,一用其法。


  宋太祖建隆三年(962年),趙匡胤曾詔回;“近代以來,遵用夷法,率多火葬。,三月,下令禁止火葬:“近代以來,率多火葬,甚愆典禮,自今宜禁之。


  不過可惜的是,盡管有這樣的嚴令,火葬還是非常的盛行。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分割線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認真的講,這個時代的火葬還是不太容易接受的。人們接受了許久的土葬概念,對於火葬自然會比較抵觸。


  問題在於若不火葬,就沒有辦法帶回故土,這是一個很簡單也很直接的道理。要麽火葬,要麽客死異鄉,二選一的話,絕大部分的人還是會選擇前一個的。


  安排如此多的人進行火化,自然會浪費巨大的時間,這也是為何嚴紹會在洛陽停留的一個原因。無論是收集幹柴又或者是別的什麽,始終還是需要大量的時間才行的。


  除此之外還有大批受傷的人也需要安置,他還需要大量的馬車,萬幸的是用來拉運糧草的馬車跟牛車如今已經空了不少,算是給嚴紹解決了一個大麻煩。


  除此之外,漢室的遷移也需要一些時間,尤其是那些皇家的典籍或者是禮器之類的,麻煩無比。


  尤其是讓人不能理解的是,明明處理的事物並沒有其他諸侯的多,為何皇家浪費的時間卻比各路諸侯加起來還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