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西遊開始
這李世民本是龍尊王佛轉世,為的就是謀劃佛教的大興。此時的他雖然還未恢複前世的記憶和修為,但冥冥之中天數早已注定了一切。
唐太宗李世民為祖龍轉世,本身就有龍氣,又經過準提用崆峒印為其收集人皇氣運,終於在玄武門之變,奪得大唐國帝位。李世民登基稱帝之後,便在大唐國廣修佛廟,提高僧侶的地位,請高僧講演佛法。對道家,卻是放任自流,一時佛法壓過道家,呈欣欣向榮之態。
這個時候,金蟬子轉世的唐僧才被李世民請到長安開始傳播佛法。這日,唐僧登壇宣講小乘佛法。觀世音便與惠岸行者木吒化作化個疥癩形容,身穿破衲,赤腳光頭,將袈裟捧定,豔豔生光,往法會上走來。兩人形象頗為特異,在法會上,很快就為唐太宗所察覺。
唐太宗覺得有趣,便請兩人上來答話:“不知兩位法師手捧袈裟,拿著錫杖,自己不將其穿用,反倒落得如此落魄,這是為何?”
觀世音菩薩慧眼一觀,隻見李世民頭頂龍氣彌漫,色呈五彩,結成華蓋,蓮花旋轉,一隻巨大神龍俯臥其上,金閃爍,散發著令人心悸的氣息。
菩薩心中大定,打個稽首,宣個佛號,答道:“啟稟陛下,此兩物隻有得仁德聖僧可用,貧僧如今願將此寶賣出。若是仁德聖僧,此物不要一分,非仁德聖僧,袈裟價值五千兩,錫杖價值二千兩。”
菩薩化身看上去垂垂老矣,但是聲音朗朗,宛若洪鍾驚雷,令人精神大震。
唐太宗頓時來了興趣,開口便問:“此兩物有何神奇。隻有仁德聖僧可用,賣得如此高的價錢?”
觀世音答道:“這袈裟,龍披一縷,免大鵬蠶噬之災;鶴掛一絲,得超凡入聖之妙。但坐處,有萬神朝禮;凡舉動。有七佛隨身。這袈裟是冰蠶造練抽絲,巧匠翻騰為線。仙娥織就,神女機成。方方簇幅繡花縫,片片相幫堆錦。玲瓏散碎鬥妝花,色亮飄光噴寶豔。穿上滿身紅霧繞,脫來一段彩雲飛……沿邊兩道銷金鎖,叩領連環白玉琮。”
“那九環錫杖又有何神奇?”唐太宗開口問道。
菩薩道:“我這錫杖,是那銅鑲鐵造九連環,九節仙藤永駐顏。入手厭看青骨瘦,下山輕帶白雲還。摩嗬五祖遊天闕。羅卜尋娘破地關。不染紅塵些子穢,喜伴神僧上玉山。”
唐王聞言,即命展開袈裟,從頭細看,果然是件好物,道:“大長老,實不瞞你,朕今大開善教,廣種福田,見在那化生寺聚集多僧,敷演經法。內中有一個大有德行者,法名玄奘。朕買你這兩件寶物,賜他受用,你端的要價幾何?”
菩薩聞言,與木吒合掌皈依,道聲佛號,躬身上啟道:“貧僧有願在前,原說果有敬重三寶,見善隨喜。皈依我佛。不要錢,願送與他。今見陛下明德止善。敬我佛門,況又高僧有德有行,宣揚大-法,理當奉上,決不要錢,貧僧願留下此物告回。”
唐太宗再三挽留,菩薩卻是不理,徑自離去。
太宗隻能作罷,隨即找來玄奘,拿著袈裟和九環錫杖給他看。玄奘一看袈裟,就知道這是何物,不過這場子還是要過的,當下不由得連勝稱讚兩件寶物了得。唐太宗聽了大喜,隻覺得自己目光不凡,當下朝玄奘說道道:“法師如不棄,可穿上與朕看看。”
玄奘隨即遂將袈裟抖開,披在身上,手持錫杖,侍立階前,眾人一看,不禁眼前一亮,好個**俊朗的佛子。眾位大臣開口,紛紛讚揚:是個活羅漢下降,活菩薩臨凡!
一番讚賞之後,佛門法會便接著開下去。
登壇開講第七日,玄奘講法完畢,見眾人不肯離去,便念一會《受生度亡經》,談一會《安邦天寶篆》,又宣一會《勸修功卷》。
觀世音菩薩近前來,拍著寶台厲聲高叫道:“那和尚,講的是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升天。隻有大乘佛法三藏,才可以度亡脫苦,壽身無壞。”
玄奘聞言,知道觀音來了,就翻身跳下台來,對菩薩起手道:“老師父,弟子失瞻,多罪。見前的蓋眾僧人,都講的是小乘教法,卻不知大乘教法如何。”
菩薩道:“你這小乘教法,度不得亡者超升,隻可渾俗和光而已。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難人脫苦,能修無量壽身,能作無來無去。”
玄奘心中大喜,問道:“無量壽佛,請問哪裏能請到大乘佛法。”
那菩薩不語,帶了韋馱,飛上高台,遂踏祥雲,直至九霄,現出救苦原身,托了淨瓶楊柳,渾身清淨如琉璃,遍體生香。左邊是韋馱尊天菩薩,執著降魔杵,抖擻精神。
隻見菩薩:理圓四德,智滿金身;纓絡垂珠翠,香環結寶明。烏雲巧迭盤龍髻,繡帶輕飄彩鳳翎。
碧玉紐,素羅袍,祥光籠罩;錦絨裙,金落索,瑞氣遮迎。眉如小月,眼似雙星。玉麵天生喜.朱唇一點紅,淨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楊歲歲青。解八難,度群生,大慈憫。
眾人一看是竟然是菩薩降臨,當下連忙跪拜。觀世音菩薩,則是手托淨瓶,周身隱隱約約響起師子無畏音、大慈柔軟音、大梵清淨音、大光普照音、天人丈夫音,這些妙音微弱,卻是響徹諸佛、菩薩、羅漢耳畔,清晰可辨,聞之舒心。
這些無量妙音能施眾生樂、濟度生死岸。怪不得,有讚偈曰:
菩薩號圓通,降生七寶林中,千手千眼妙真容,端坐菩陀宮,楊柳枝頭甘露灑,普滋法界熏盟,千層浪頭放神通,光降道場中。
觀音菩薩妙難酬,清淨**累劫修;
三十二應周塵刹,百千萬劫化閻浮;
瓶中甘露常遍灑,手內楊枝不計秋;
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渡人舟。
南無菩陀琉璃世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唐太宗也沒料到這人竟然會是普陀山觀世音菩薩,亦行了大禮。接下來,玄奘從觀世音菩薩那裏接了西行法旨,發了西天取經的宏願,得了個三藏的法號。而後太宗便封玄奘為禦弟,給了一個紫金缽,一匹馬。
最後,喝下一杯帶土的送行酒,西行之路便開始了。在李世民帶領文武百官的送行之下,玄奘和尚既唐三藏便開始了自己的西行取經之路。
這日,唐三藏和李世民賜給他的兩個護衛行至一座山下,突然前方竄出一條斑斕猛虎,張牙舞爪向他們撲了過來。那兩個護衛原本隻是人間普通的武夫,他們本就不想和唐三藏一起西行,隻是礙於皇命勉強隨行。如今一見這種狀況扔下唐三藏就跑掉了。
護衛逃走,麵對著猛虎,唐三藏大驚,忙轉身催馬便逃,卻哪裏逃得過猛虎。隻見那猛虎幾步搶到馬前,一個餓虎撲食將玄奘撲落馬下倒在地上。玄奘頓時嚇得三魂不見七魄,立即昏倒在地。
老虎張開血盆大口向唐三藏咬去,眼看唐三藏就要命喪虎口,卻見天上一道白光閃過將猛虎擊倒在地,抽搐兩下,沒了性命。
此時隻見天上一個人影落下,正是那韋馱。原來,韋馱得了觀音菩薩之命,從唐三藏西行開始,他便一直在暗中保護唐三藏,故而剛才才能及時救下唐三藏。
韋馱低頭看了看已經昏迷不醒的唐三藏,道:“果然是有大毅力之人,怪不得師尊會把如此重任交給你。此次事關重大,希望你千萬不要讓師尊失望啊!”
說完,韋馱見唐三藏動了一下,知道他要醒了,便搖身一變,變作了一個普通的獵戶模樣。
唐三藏醒來之後,見剛才那猛虎到在自己的一旁,儼然是生機已經斷絕了。而自己的正前麵又有一個獵戶,唐三藏知道是這個獵戶救了自己。於是,趕緊施禮謝道:“貧僧多謝壯士救命之恩。”
獵戶道:“大師客氣了,敢問大師為何一人到了這荒山野嶺?”
“貧僧乃是奉唐王之命,前往西天拜佛求經,途經此地而已。”
獵戶道:“大師高義,在下佩服。隻是如此荒山野嶺常有虎豹豺狼出沒,大師孤身前往隻怕是危險萬分啊!。我自負對這一帶還頗為熟悉,就讓我護送大師一程吧!”
唐三藏聞言,喜道:“如此就有勞壯士了。”
“大師客氣了,我們這就啟程吧!”
如此,韋馱變化做獵戶,護著唐三藏平安的出了這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