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得朕心
上官婉突然想到,將對付烏丹的法子用來對付瑞王,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
所以,他在瑞王眼前現出原形,當然是障眼法,別人看不到,隻有瑞王一個人看得到。
當突然一張巨大的狐狸臉出現在眼前,任誰都會被嚇一跳。
瑞王經這一嚇,暈了過去。
明錦起先是有點不明白,當看到上官婉眸中的狡黠,他恍然大悟,這個女人,一定用了妖術。
上官婉走到南宮煜身邊,很平常淡定地開口:“這麽架著他的脖子,你不累呀。”
還沒等兩個男人反應過來,她的手很平常淡定地使力,那把劍已經割破了明錦的咽喉。
她殺了人,沒有負罪感,反而是如釋重負。
有些人,確實該死,不死難以平憤。
收工,屍體抬出去,皇宮重新被洗刷一遍,繼續給南燕皇帝祝壽,依舊是普天同樂,仿佛剛才的謀反之事從來沒有發生過。
這也算是粉飾太平了。
唯一能證明謀反事件真實存在的人,在天牢裏,等待著秋後的淩遲。
上官婉其實不太讚成這件事的,她很不明白,為什麽處理犯人非要等到秋後,現在就讓他死豈不是更為省心?
可是南宮煜勸她:“讓瑞王活在迎接死亡的日子裏,才是對他最好的懲罰。”
不得不說,皇上這句話,表明他也是一個毒辣之輩。
隻是瑞王並不遂人們的心願,三千淩遲?身上的肉被一片一片地割下,他才不要死得那麽窩囊。
於是,他尋了個不那麽窩囊的辦法,撞牆死了。
瑞王府被滿門抄斬,真是可憐了那些個仆人,平白無故地葬送了性命。
靈犀樓也倒閉了,世上,再也沒有瑞王,也再也沒有明錦小王爺,青樓妓院也少了位恩客。
壽誕過後,各國使臣陸續回國。
上官婉很貼心地送了爵臨十壇百花釀。
“小小禮物,不成敬意。”
爵臨如獲至寶,笑容璀璨:“多謝公主殿下,我羅凡願與南燕結百年之好。”
上官婉點頭笑笑,用十壇美酒換來兩國友誼,這筆買賣自然是劃算的。
賓客都送走了,上官婉才回到凝香殿,南宮煜正在和楚靖離商討事情。
“北約這回損失慘重,估計不久將會卷土重來。”
北約君主太傻,才會被瑞王利用,這下子瑞王死了,他們什麽好處都沒有得到,自然是新仇舊恨一起報。
“皇上放心,微臣一定會誓死保護玄掖太平。”楚靖離斬釘截鐵。
上官婉聽了頗為感動,若不是楚大將軍來的及時,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大將軍赤心天地可鑒,本宮十分佩服。”
楚靖離行禮:“參見皇後娘娘。”
“不必多禮。”上官婉抬手,不得不說,楚大將軍人長得好,武藝高強,應該是不少妙齡女子心目中的大英雄。
隻可惜,她不是妙齡女子,而是一隻三百歲的狐狸。
南宮煜起身,“眼下北約與玄掖隨時會有一仗,朕留在南燕始終不太方便,朕打算盡早啟程回宮。”
“那我也回去。”上官婉不假思索。
南宮煜等的就是這句話,雖然現在南燕已經安全,但她若是陪自己回去,那再好不過。
夫妻倆做事一向是雷厲風行,和南燕皇帝道別之後,便在楚靖離的護送下平安抵達帝都。
天子回朝,自然是忙得不可開交,一邊要處理朝中事務,一邊要與楚靖離商討抵禦外敵的策略,通宵達旦,身體日漸消瘦。
上官婉也無心尋找鹹辰木,一直默默無聞地做好“賢妻良母。”
“皇上,您累了吧,先歇歇,喝點粥。”上官婉很懂事地端來了一碗她親自熬的粥。
“放下吧,朕待會再喝。”他抬頭笑了一記,隨後又埋首批閱奏折。
要是以前的上官婉,一定會把他手裏的折子奪過來,摔到地上,踩個稀巴爛,然後對著他頤指氣使:“你給老娘喝!不喝絕不饒你!”
現在她不會,她要知書達禮、賢惠大方,雖然是暫時的,不過這也算是在特殊時候的特殊改變。
“嗯,那皇上注意身體,早點休息。”她福了福身子,退出去。
其實心裏還是有點失落的,她倒沒有責怪他因為朝政而疏忽了自己,隻是沒有他陪著,有點不習慣罷了。
現在的她,對他是又愛又恨,瑞香之死,在她心裏種下了怨恨他的因,可是他又的確於她而言是個好丈夫。
半夜,她感覺身邊傳來溫熱,睜眼借著月光,她看到他睡在自己的身邊。
他太累了,睡得很沉。
女人有時候母愛泛濫起來,真是擋都擋不住。
她很溫柔地將他抱進了懷裏,堂堂的七尺男兒,縮在她的懷裏像一隻小貓。
這也表明,能征服他南宮煜的,唯她一人而已。
第二天清晨,她睜開眼,很難得的是他還在。
以往,他時常天還沒亮就去了禦書房。
他是個好皇帝,人人隻知道做皇帝的好,卻沒有看到,做皇帝也是一件辛苦的差事。
特別對於南宮煜這樣的皇帝來說,則更是辛苦,他明明可以把許多事情都推給手下人去辦,可是又怕沒了自己的督查,別人不會謹慎對待,所以他也就隻能犧牲一下自己。
“皇後昨晚睡得可好?”南宮煜笑著問到。
小林子進來,為他穿衣,手法嫻熟。
上官婉從床上起身,“皇上睡得好,我就睡得好。”
“皇後這張嘴,怎麽這樣甜了?”難得在空閑之餘,還可以和她說上幾句話。
上官婉撇嘴,不是說好的在人前裝恩愛麽,她可是一直這麽做來著。
不過小林子在這裏,她又不好明說,便換了個話題:“戰事如何了?”
“放心,有靖離在,天還塌不了。”南宮煜對自己的那位好朋友還是挺有信心的。
“太後冊封一事,還有勞皇後全力督辦。”
上官婉頷首:“臣妾知道現在戰事吃緊,國庫的銀兩要用來打仗,所以此事也不必辦得太過隆重,不然會授人把柄。”
當了皇後這麽久,她也懂得了怎麽順應民心。
越是在危難的時候,就越不能張揚,不然百姓會做何感想?
“皇後果然深得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