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廚道人生> 第517章 比拚現場

第517章 比拚現場

  王紅沒有走,繼續在老店工作。隻是她火爆的脾氣收斂了許多,也不那麽愛說話了,整天就是剁餡,剁完餡收市衛生,衛生收拾好之後到麵點幫著包餃子。


  七月十號到了,開始進行廚藝比拚。


  八點的時候廚房炒完菜,把衛生收拾好,幹幹淨淨的。一會兒四個廚師長評委過來,一定會到廚房看看,得立正點兒。


  五個東北菜師傅,四個海鮮師傅準備比拚時做的菜。固定菜品“清炒土豆絲”砧板準備完了,到時候師傅上灶台炒就可以。每人一道的創新菜得自己準備,都準備在比拚中大放異彩,顯示自己的功夫。


  我看看楊誌軍準備的菜。他製作的是一道從湘菜改變來的家常菜——“剁椒三樣”,開始我以為他準備用蒸的技法來製作,沒成想他用幹鍋的形式來做,挺意外。


  “三哥,看看行不?”他把自己研製的剁椒給我看。


  昨天我就嚐過了,覺得有些辣,叫他加點兒本地的紅辣椒降降辣度,今天他加了一些,又少加了一點糖,嚐了一口,感覺味道非常好,刺激,青辣味十足,並且是本地人能夠接受的程度。


  我說:“挺好,不錯。”


  他笑了一下說:“我現在改主意了,不用幹鍋上,直接用砂鍋焗。”


  “砂鍋焗也可以,但是得保持好味道,還有脆腸的成熟度。”我說。


  “放心,這些都能整好,第一不敢保證,第二沒問題,不帶給你丟臉的。”他自信滿滿的說。


  他現在炒菜水平已經可以了,東北菜這邊賣的好的除了我的菜就是他負責的菜,尤其是他負責的“蛋黃焗南瓜”和“風味土豆泥”,每天都在三十例以上。


  看完他的,到趙小軍這看看。趙小軍做的是“碧綠海參如意蝦”,這個菜在造型上很好,美觀大方,能夠抓人眼球。就是不知道滋味啥樣,看他的臨場發揮了。


  “老大,你說我能不能第一?”他笑著問。


  “能不能第一評委說的算,我不是評委。”我說。


  “憑你多年的經驗來看我這道菜咋樣?”


  “挺好,一菜三味,美觀大方,給你個建議,西蘭花不要熱食,涼拌,這樣這道菜味道就豐富了。”我說。


  “涼拌?”他有點沒明白我啥意思,但馬上就轉過彎來,高興的說道:“老大就是老大,我知道了。”


  我說:“知道就好。注意,燒海參的時候芡汁最主要,燜如意蝦的時候收汁要火侯。”


  “謝謝老大提醒。”他一抱拳,朗聲道。


  比較喜歡他這個樂觀開朗的性格,能給廚房帶來笑聲,加上他還是老鄉,對他格外照顧一些。


  這時王總領著四個人進了廚房,一看就知道是四個廚師長,馬上上去迎接。


  王總挨個的向我介紹:“這是濱海灣總廚王海濤,這是天下美景總廚馬誌,這是粵海樓總廚張文光,這是福臨居總廚夏海華。”


  跟四個總廚握手問候。


  “麻煩四位了,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幫著當評委,十分感謝。”我熱情的說。


  “譚廚客氣了。”


  “客氣了譚廚。”


  “還得感謝譚廚給我們這個學習的機會呢。”


  四位總廚先是參觀一下熱菜廚房,然後又領著到二樓廚房參觀一下。


  濱海灣總廚王海濤說:“譚廚,真得向你學習,廚房整的立正,衛生到位。”


  我說:“誇獎了。”


  “真挺好。”天下美景總廚馬誌說:“你們廚房五常管理到位,哪天派我家的那幾個老大上你家來學學。”


  我說:“客氣了馬廚,咱們互相交流。”


  “譚廚,你家現在一天賣多少錢?”福臨居總廚夏海華問,他家也是做餃子的。


  “一天四萬吧。”我說。


  “多大麵積?”他繼續問。


  “營業麵積一千八百平。”我說。


  “太厲害了譚廚,我家三千平才賣四萬。”他吃驚的說,然後道:“譚廚,以後真得跟你交流交流,一會咱倆兒把電話留一下。”


  “好,以後多交流。”我說。


  粵海樓總廚張文光問我:“譚廚,你家廚房總共多少人?”


  我說:“六十一人。”


  “人不少。”他說。


  “還行,主要是餃子用人多,都是手工的。”我說。


  “你家餃子有名。”他說。


  “還行吧,都是大家捧著。”


  領著他們參觀完廚房,來到二樓大廳。


  會場已經布置完畢,老爺子也來了,王總在身邊陪著。陳經理找的四個評委剛到,有兩個和老爺子認識,老爺子走上前打招呼。


  我來到王總和陳經理跟前,說前邊就交給他倆了,我去廚房指揮。王總說好,你去吧。


  來到廚房,杜師傅領著粗糧的九個師傅已經到了。


  “過來了。”我對杜師傅說。


  “剛到。”杜師傅說。


  “你那邊這幾天咋樣?”我問。


  “還行,不算太忙。”他說:“就是菜價高,看著不忙一天也能賣四萬。”


  我說:“檔次在那呢,賣四萬正常,你得保持在五萬上。”


  他笑了笑說:“我是想,才理出點頭緒來,要是你在那就好了,我幹著費勁兒。”


  “別著急,慢慢來。”


  這時李師傅過來打招呼。


  “老哥,你可想死我了。”他誇張的表情叫人發笑。


  “有那麽想嗎?想我不找我喝酒。”我說。


  “想找你了,主要你現在總有美女陪著,不敢呀——”


  “給你也找一個。”我笑著說。


  我們仨聊了幾句,聽到對講機喊話,按了接聽,陳經理說:“老譚,現在開始講話了。”


  我說:“收到,開始製作。”


  首先安排老店的廚師做固定菜“清炒土豆絲”,老店廚師炒完之後開始準備自己的創新菜,然後是粗糧廚師上灶台炒“清炒土豆絲”。


  師傅們一字排開,一起在灶台上炒同樣一個菜的場麵很壯觀,有些震撼。


  要說誰炒的好,老店的王師傅炒的不錯,粗糧的一個三十多歲微胖的師傅炒的也很好。看著土豆絲是個很簡單的菜,但是炒好的沒幾個。炒土豆絲講究“脆”“嫩”“爽口”,炒好的土豆絲一根是一根的,晶瑩剔透,不能粘連,有微微的蒜香味。炒的時候不能放香油,蔥花可見不可糊,蔥味隻能在回旋的時候可以感覺到,不能先吃出蔥花味來。入口的時候先脆後襦,然後是濃濃的土豆香味。


  炒土豆絲火侯相當重要,尤其是“清炒”,不加任何輔料,最叫功夫。


  十八個師傅的土豆絲製作完成之後,老店的師傅上灶台準備製作創新菜,粗糧師傅在底下準備。


  通過對講機問陳經理上麵打打分打到什麽程度了,她說正在給第二批的土豆絲打分,再有十多分鍾結束。


  十多分鍾,正好可以做完一個菜,於是叫老店師傅開始製作創新菜。


  創新菜是這次比拚的重點,灶台上製作的師傅十分緊張,注意力非常集中,拿出平時做菜的幾倍精神來進行製作。站在下麵看都能感覺到他們的緊張程度。


  楊誌軍沒在灶台上製作,而是站在煲仔爐前焗著他的砂鍋。


  來到他身後他都沒有感覺,緊盯著砂鍋,不時拿筷子翻動著裏麵的原料。那個認真勁兒就是給他一個美女都不會轉移注意力。


  漸漸的砂鍋裏飄出香氣,他把鼻子湊上去聞聞,然後往裏加入少許白酒,快速用筷子翻動,隨著翻動酒精開始燃燒,這時候香味更濃。在酒精火焰快要減弱的時候馬上扣上砂鍋蓋,小心的把砂鍋從煲仔爐上端下來放到砂鍋托上。


  這時候他已經滿頭大汗,一半是熱的,一半是緊張的。


  知道這個“剁椒三樣”做完了,貼上廚師號,叫荷台端到傳菜口上菜。


  “緊張吧?”我笑著問。


  “有點。”他擦了一下腦門上汗,笑著說:“從來沒這麽緊張過,比上學考試還緊張。”


  “做的挺好。”我說。


  “我自己感覺也行,這樣做比幹鍋好,滋味濃,能吃住人。”他說。


  我點點頭,“你現在炒菜行,能叫師傅了。”


  “不行,照三哥差遠了,還得修煉。”


  看到曾經的小弟如今炒菜水平大進,心裏挺高興,還有點驕傲。


  那邊趙小軍的“碧綠海參如意蝦”開始裝盤了。他聽了我的建議,西蘭花用蒜油拌的。海參燒的到火侯,但是芡汁稍微欠點兒,不理想。如意蝦還可以,燜的是時候,紅亮誘人。不出意外的話他這個菜能進前三。


  十五分鍾過去,老店師傅的創新菜全部製作完畢,從灶台上下來,粗糧師傅上灶台開始進行製作。


  杜師傅站在後麵,一臉嚴肅,比站在灶台上的師傅還緊張。


  老店的師傅開始放鬆,站在後麵看粗糧師傅製作。


  整個廚房沒人說話,隻能聽到風機聲和煸鍋拉動的聲音。


  特別注意剛才做土豆絲很好的那個微胖師傅,他做的是“土家燜茄子”。主料選用的是廣茄,輔料是千目筍幹、老火腿、臘鴨丁和東北蘿卜幹,這個創意挺好,燜出來的茄子應該很有風味。


  李師傅做的是“老火肚頭”,屬於爆炒菜,也是黑龍江的一道傳統菜,對他來說應該不成問題。隻是太緊張了,站在那十分拘謹,和平時炒菜時的樣子一點不一樣,有些滑稽。為了緩解他的緊張,到他身後說:“晚上喝點兒,給你找個美女。”


  他笑了一下。


  “跟你說真的呢,不騙你。”


  他稍微有點放鬆,知道我是在幫他,用手勺使勁的揮了一下,開始製作。


  廚藝比拚比的不單是廚藝,還有心理素質。心理素質好的能把水平充分發揮出來,心理素質不好的連平時的一半都發揮不出來。不單是這樣,在飯口忙的時候,每個師傅身後都會壓著一堆菜,心理素質好的會不慌不忙把菜一個是一個的炒出去,並且還能分出哪個先來哪個後來的,按著先後順序製作。心理素質差的一看身後壓著那些菜,沒等炒心裏開始著急了,手忙腳亂的,看著挺快,其實很慢,還總出毛病,不是鹹了就是淡了,再不就是把啥落下了,還得重炒。


  李師傅開始來老店的時候就這樣,後來一點點的改了不少,現在好多了。


  粗糧還有兩個師傅的菜很好,一個是“芥蘭蝦球如意扣”,一個是“小米魚圓”。尤其是“小米魚圓”,做得非常到位,有望衝擊冠軍。


  我問做“小米魚圓”的師傅姓啥,杜師傅說姓孟。我說不行咱倆兒換個海鮮師傅,他看看我說想都別想。這老杜,鐵公雞,隻進不出,當初真不應該把草利貴和李師傅調過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