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大朝會(中)
“羅坤、侯知節何在?”夏元皓朗聲道。
羅坤、侯知節兩人起身離開坐席,來到大殿中間向夏元皓拱手躬身道:“臣在。”
夏元皓先伸手示意起身,然後問道:“讓你們準備的人都準備好了嗎?”
羅坤道:“回稟王上,三百四十三名品行端正的各家子弟已經推選了出來。”、
侯知節道:“回稟王上,兩千五百六十五名品學兼優的學子,等待王上的查驗。”
“好!”夏元皓滿意的點了點頭,“你們通知下去,明年正月二十五,我將在君府出題考核這兩千八百七十八人,為他們中間才能傑出者授予官職,為他們因最終的成績授予相應地方的官職。”
“臣遵旨!”羅坤與侯知節拱手躬身行禮。
揮手讓羅坤與侯知節下去,夏元皓將目光轉向了薛白芷,問道:“讓你準備的事情,準備的怎麽樣了?”
薛白芷來到大殿中間,向著夏元皓躬身見禮道:“啟稟王上,臣已經準備妥當。”
“那你開始吧。”夏元皓說道。
薛白芷朝著自己的席位招了招手,事先安排好的兩個內侍走了過來,兩個內侍將手裏的捧著的白布展開,隻見上麵寫著許許多多的文字,上麵的文字都是各種官職的稱呼。
“大家可以到近前來看。”看見探頭探腦的眾人,夏元皓適時的出聲道。
大殿中的人紛紛上前,眾人都對薛白芷要宣布的事情有心裏準備,官製更改的事情由來已久,今天終於到了轉折的時刻。
“隨著國土疆域的擴大,地方官員的數量大大增加,國家軍隊的數量也大大的增加,三公九卿的官製構成已經不足以處理越來越多的政務需求,為了全國的政務得到及時的處理,為了國府對地方上的掌控,新的官製可劃分為兩個部分,都城國朝官員與地方官員。”
“都城官員結構總體可簡稱為一處兩台兩局三省五監六部九寺。”
“地方官員可以劃分為縣級官員、郡級官員、州級官員。”
“州是新劃分的政事管理等級,是位於郡之上的疆域劃分,用以應對當前越來越廣大的國土疆域。”
“眾官員的分級劃分,以一品為最,以九品為最末,每一品劃分上中下三等,共劃分為二十七等。”
薛白芷來到布帛最的左邊,伸手示意介紹道:“我來向大家介紹新官製詳情,一處兩台兩局三省五監六部九寺分別指的是軍機處、禦史台、司天台、秘書局、殿中局、中書省、門下省、少府監、將作監、軍器監、都水監、國子監、吏部、禮部、戶部、刑部、工部、兵部、光祿寺、太仆寺、宗正寺、大理寺、衛尉寺、鴻臚寺、太府寺、司農寺等國府機構。”
“其中軍機處的官員構成由府兵郎中、衛兵郎中、屯兵郎中、將軍郎中,他們分別管理軍機處下屬的府兵司、衛兵司、屯兵司、將軍司……”
新的官製構成很繁雜,國都朝堂中的機構,如禦史台這樣的一級機構有二十八個,如府兵司這樣的二級機構的數量超過八十個,涉及到的官位超過兩百;地方上的官職不如朝堂的官製那樣複雜,但是也涉及官職也有三十多個。
薛白芷將所有的官職大略的介紹了一遍,將每個重要職位上的權利與責任講了一遍,就已然是一個時辰過去。
“.……州刺史不用直接去為百姓發布具體的政令,他更重要的責任是管理還治所的官員。”
薛白芷收回指著布幕的手,拱手向圍著的人拱手見禮道:“這便是本相,根據王上的意見,完善出來的新的官製,諸位有什麽不解的地方,可以現在就提出來,我也好當麵作答。”
眾人相互看著對方的神情,他們沒有一個人想要提問,大朝會從來都不是商議事情的地方,大朝會上所有的事情都是夏元皓與重臣商議過的,在羅坤、東方白等大人物都沒有發表意見的時候,其餘的人是不會輕易發表意見的。
“我有疑惑。”
異樣的聲音響起,頓時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這是一個發須花白的老者,這個人在眾人眼中並不熟悉,但他從羅坤的背後出來就值得思慮了。
薛白芷道:“請講。”
老者縣對著夏元皓拱手躬身一禮,然後再朝著薛白芷拱手躬身一禮,最後才開口說道:“如相國這般官製,其中師傅並沒有公和卿的位置,就連相國本身的位置也沒有了。”
薛白芷回道:“三公九卿仍在,太尉在軍機處、禦史大夫在禦史台、丞相在尚書省,九卿分別與九寺對應。”
老者繼續問道:“如相國所說,待新官製施行之後,國朝之上上卿之人豈不是很多,如此恐怕不妥.……”
看著老者與薛白芷的問答,不懂的人看老者頂撞宰相,懂的人心中卻想著別的東西,難怪這些天新舊雙方勢力回歸緩和,不僅僅是因為夏元皓回來彭澤的緣故,還因為新官製的施行會增加許許多多的新官職,所有的世家都盯著六部之外的眾多官職,為了自家子弟能夠出仕做官,薛白芷這些時間收到的攻訐少了許多,她是新官製施行的主要負責人。
老者在與薛白芷交流之時,羅坤、東方白等人沒有標明任何的傾向,倒是夏元皓目光炯炯的盯著他,瞳孔中的目光很是不善。
“多謝薛相解惑。”老者向著薛白芷拱手躬身一禮,接受完薛白芷的拱手回禮後快步回到自己原來的位置。
薛白芷等待了一會兒的時間,確認沒有人再來詢問,隨即轉身麵向夏元皓,拱手道:“王上,這便臣構建的新的官製,若有不足之處,還請王上指正。”
夏元皓道:“新官製雖然現在最終定下,畢竟我們已經討論了許多次,你也修改了許多次,今日定下的官製我很滿意,待明年正月二十五過後,開始對全國的官製進行改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