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戰後安置
諸國時代,第三百九十五年,八月十八。
太極殿中公卿百官拱手而立,在經曆半年時間的戰事摧殘,有許多原來在這裏議政的常客沒有了,原本寬闊的太極大殿此刻更顯高大。
“王上到!”
在宗夫的聲音之中,夏元皓坐在輪椅上出現,姬芫推著輪椅來到王位之前,在姬芫的幫助下坐在了王位之上。
“參見我王!”
“眾卿請起。”
百官窸窸窣窣的走動,回到自己久違的桌案前坐下,心神感慨之中,不禁撫摸桌案,扭頭看向自己的左右,若是看見熟悉的麵孔時,不管原先的關係是好或壞,此刻都露出含而不露的笑容,若是沒有看見熟悉的人,不禁在心中傷感一番。
“相比上次的大朝會,再看今日的大朝會,物是人非之感太盛,好在度過了劫難,夏國挺了過來,諸位挺了過來,接下來就是夏國的機遇,也是諸位榮華富貴的機遇。”
夏元皓道:“今日之事有六。”
“百姓的遷回安置、全國各處因戰事的損傷統計、軍隊的整頓與清查、出戰諸國的戰事方略、議定太子的人選、議定宰相的人選。”
夏元皓看向羅坤:“羅大人。”
羅坤起身來到大殿正中,朝著夏元皓拱手躬身道:“臣在。”
夏元皓道:“此次的戰事已過,堅壁清野之事結束,遷進城內的百姓需要遷回原籍,這件事情交給你去辦。”
“臣下領命。”羅坤躬身行禮道。
夏元皓補充道:“因為戰事的耽擱,百姓的田地沒有耕種,在明年秋天之前沒有收獲,所以需要做的事情不僅僅是讓百姓回去,還需要給百姓足夠一年生活的糧食,以及來年春天種植的種糧。”
羅坤道:“啟稟王上,此次戰事波及大半各疆域,堅壁清野涉及的百姓超過三百萬,依照王上的安排,需要發放的糧草總量,已經超過全國糧倉存糧的總量,還請王上三思。”
“羅大人無須擔心。”夏元武起身來到大殿正中,“西戎君沒有受到戰事的直接影響,這些年也都是大豐收,這些救濟百姓所需糧草的七成,由西戎郡的糧倉給予,剩下的三成糧草由各地倉庫支出。”
羅坤朝著夏元武一禮,說道:“救濟百姓所需的糧草重量很大,其中三成的糧草支出亮,足夠將各地的糧倉消耗八成以上,如此便沒辦法為軍隊給予足夠的糧草。”
夏元武道:“軍隊的糧草事宜,不需要羅大人擔心,十六衛入侵魏、晉、魯、齊、楚、薑等國家,已經得到了足夠消耗兩年的糧草。”
“如此便好。”
羅坤向夏元武拱手一禮,在得到夏元武的拱手回禮之後,又朝著夏元皓拱手一禮。
夏元皓道:“曆經戰事之後,百姓的生活艱難,全國不收今年和明年的稅賦,國府不收稅賦,大小封地的君侯和領主也不準收稅賦,全國地主在今年和明年對佃農的地租由國府支出給地主。”
“這如何使得?!”
“哪有國府不收稅還給錢的道理?”
“這個口子不能開!”
……
一時間議論聲嗡嗡的響起,夏元皓伸手下壓,將議論聲壓到停歇。
夏元皓繼續對羅坤說道:“既然是國府給地租,自然是按照實際的麵積和收成給予,若是有人虛報耕地麵積,欺騙國府的錢財,沒收其虛報的麵積的十倍的耕地。”
“另外,此後十年之內,全國範圍內禁止任何形式的土地買賣,更要禁止權貴和地主以任何形式占了原本屬於百姓的耕地,違者沒收全部家產,革除全部爵位官職,此例在世家領地之中亦有效。”
議論聲沒有了,大殿中甚是安靜,公卿們都打著眼睛看向夏元皓,國府給予的補償很大,但違後給予的懲罰同樣嚴厲。
夏元皓對羅坤道:“為保證百姓的回遷安置順利,也為了保證規矩的執行,我為羅大人準備了護衛的軍隊。”
“曹將軍!”
曹天闕起身來到大殿正中,對著夏元皓拱手行禮道:“末將在!”
夏元皓道:“辭去你在禁軍中的職位,恢複你的潛龍衛主將之職,無比要保證羅大人的安全,聽從羅大人的指令,為羅大人排憂解難!”
“末將遵命!”
曹天闕對著夏元皓拱手一禮,直起腰身之後,朝著羅坤拱手一禮。
羅坤拱手向曹天闕回禮,然後又向夏元皓拱手行禮:“老臣定不負王上所托!”
在沒有特別的事務之時,大朝會是最大的廷議事情,但因為參與大朝會的人員眾多,每個人對每件事的意見又不同,故而大朝會並不是商議的時間,更多的是向所有在都城能夠參與政事的朝政,通知國君與重臣對政事已經商議好的結果,隻不過這次參與商議的重臣隻有夏元武一個人。
伸手示意羅坤會到自己的位置,夏元皓對著華彧說道:“華大人。”
華彧起身來到大殿正中,朝著夏元皓拱手躬身見禮:“臣在。”
夏元皓道:“此次戰事波及很廣,統計戰損的事情,就落到你的頭上了。”
華彧回道:“臣下定不負王上信任!”
夏元皓道:“統計戰事損傷之時,要特別注意土地的事情,許多百姓因戰事而沒,他們的耕地便沒有人認領,你不能讓別人冒名頂替領了百姓的土地。”
“臣下謹記王上囑咐!”華彧恭敬的回道。
揮手讓華彧回道自己的位置,夏元皓看向夏元武,說道:“清查放聯軍入國的事情隻能麻煩雲武君了。”
“末將會將那些賣國賊挖出來的。”夏元武拱手回道。
夏元皓點了點頭,繼續說道:“諸國聯軍入侵的雖然已經過去了,但是諸國聯軍入侵的事情沒有結束,他們率領軍隊打了我們,我當然要領著居你對打回去,反擊燕、晉、魏、楚、齊、魯、薑、吳、陳等九國事情,諸位有什麽見解,可都來說一說,來議一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