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撰寫書塾教材
“元皓哥哥你能教穎兒想練劍嗎,穎兒要像時姐姐和蘇姐姐那樣厲害。”在夏元皓身邊的衛穎兒,羨慕的看著蘇錦娘和時蒔,扯著夏元皓的袖子道。
“好好的要學什麽…….”反應過來的夏元皓,停下手裏的毫筆,扭頭看著衛穎兒,驚愕的道:“不是,你什麽時候跟她們兩個這麽熟了。”
“穎兒隻是公子的丫鬟,蘇姐姐和時姐姐是主人,怎麽能不熟悉呢。”衛穎兒理所當然的回答道。
“誰告訴你這些的?”夏元皓扭頭看向衛穎兒。
衛穎兒回答道:“是爺爺。”
既然不是在亂嚼舌根,那也就沒有什麽需要太在意的,夏元皓低頭繼續寫字,邊寫便回答道:“別聽衛叔的,你要記住,穎兒就是我的妹妹,也是家裏的主人,身份並不比任何低。”
“元皓哥哥你換個地方寫字嘛,我們去蘇姐姐和時姐姐旁邊好不好,穎兒要看兩位姐姐練劍。”衛穎兒搖著夏元皓的袖子,鍥而不舍的道。
右手的袖子被拉著,這字也就沒法繼續寫了,夏元皓停下筆鋒,對衛穎兒道:“穎兒既然想看兩位姐姐練劍,那你自己過去看就好了。”
衛穎兒扯著夏元皓的袖子,顧著腮幫子繼續道:“不嘛,元皓哥哥,我們一去過去嘛,要是爺爺看見穎兒又把元皓哥哥扔了,穎兒會挨罵的。”
“穎兒就放心吧,衛叔不會怪你的,元皓哥哥會向衛叔明的。”夏元皓抬起手臂,袖子脫離了衛穎兒的手,他對衛穎兒溫和的道:“穎兒自己跟著兩位姐姐學劍,就是元皓哥哥讓她們教你,元皓哥哥沒有時間去看你蘇姐姐和時姐姐練劍,要編寫書塾的新教材。”
“教材?”衛穎兒睜大了眼睛。
“就是這個。”夏元皓指了指自己正在撰寫的竹簡,解釋的道:“書塾裏麵的蒙學典籍不少,但真正的仔細讀下來,如巡蒙文、周興嗣家書、周興嗣千字書、急就篇等等,這些作為啟蒙典籍還是太晦澀,所以我準備撰寫新的啟蒙書籍,最為最初的啟蒙識字之……”
“元皓哥哥,能不能不要寫啊。”衛穎兒可憐兮兮的打斷夏元皓的話。
衛穎兒想到了這些年的生活,每除了在申嬤嬤那裏學習女子的儀禮,最痛苦的事情就是走進書塾,當初因為沒能及時的背下急就篇,挨了風夫子、爺爺、申嬤嬤三饒板子。
每背誦典籍,這樣黑暗的生活,衛穎兒是再也不想過了。
“呃……”
一看衛穎兒那表情,那裏還能不明白,書塾開辦的時候,風知己問夏元皓如何教,夏元皓回答的是背書,風知己在夏元皓的麵前很開明,麵對書塾的學生很嚴肅,除了因為夏元皓的安排,還因為他想培養幾個學生,也不負自己這一身的學問。
這許多年的水深火熱,書塾學生的學識,不在同齡人裏拔尖,但是他們的基礎絕對是最堅固的,他們背誦了雍城能找到的所有啟蒙書籍,還能將這些啟蒙的書籍默寫出來,最令書塾學生頭痛的是,他們背誦和默寫完當前的書籍,風知己還會時不時的抽查以前的內容。
除啟蒙類的書籍,如宰予書、善、明性、冉子、子張、啟民、中庸十七篇等等書籍也有接觸,所以書塾在別人眼中看來隻是玩笑,在風知己、衛業、夏元皓三人看來,書塾的學生的學識並不弱,全部都在堅定穩固中前行,即便自身的資不算很好,但兩千多個日日夜夜總還是有點收獲。
“穎兒已經識字了,不需要再學,不會被風夫子要求背三字經的。”夏元皓摸著衛穎兒的頭,樂嗬嗬的道。
“三字經?”衛穎兒明白過來的道:“元皓哥哥寫的教材叫三字經?”
“穎兒真聰明,這個就叫三字經。”夏元皓笑著對衛穎兒道:“穎兒不是想跟著兩位姐姐學劍嗎,快去吧。”
“元皓哥哥,那穎兒去找蘇姐姐和時姐姐了。”剛剛走了兩步,衛穎兒不放心的提醒的道:“元皓哥哥記得幫穎兒,跟爺爺解釋一下。”
“我記下了,你快去吧。”夏元皓笑著回答道。
不知不覺中已經到了三月,西山鎮已經看不到積雪,四處都能看見冒出來的淺綠的芽兒,當真是草色要看近卻無的時節。
與薑國聯姻的事情已經定下,據朝堂上船過來的消息,薑國集結的軍隊已經後退至雨水縣,但是統領的將領換成了著名大將烏孫及,涉及薑國的事情大體上來很順利,但是在戎族的事情上就沒那麽樂觀了,甚至可以是毫無進展。
“冉將軍在統籌全麵上不如東方將軍強,但是他的剛猛勇武於諸國間少有匹敵者,怎麽會被的戎族難住。”春已經來了,按理已經平定了戎族,但是事實剛好相反,夏元皓的心裏的疑惑在淤積。
居住在西山遠離朝局,但不代表就不關心時事,夏元皓搖了搖頭,清理自己的心緒,不管戎族人如何的凶悍,人口的數量就限製他們不可能翻出什麽大浪,既然決定了過清靜的日子,還是不在其位就不謀其政吧。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經典之所以被稱為經典,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曆經時間而不毀,這些銘刻在記憶深處的朗朗之聲,即便是許多年不曾接觸,隻要在腦海中苦苦追索,還是能記起大半的內容。
默寫完三字經中十義的內容,夏元皓就有點頭疼的抓腦袋,這裏不是有著夏商周的世界,這裏有的是風虞華的曆史,三字經中的典故不能直接拿來用,就隻好自己編撰了。
“呼——”
吹幹竹簡上的墨水,暖暖的陽光下,夏元皓開始卷起竹簡,他準備回去找風知己,相對於曆史典故的了解,風老夫子能甩夏元皓八百條街,而且除開三字經裏麵的典故需要問,還有沒有寫完的千字文和弟子規中的典故需要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