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回歸秦皇宮
看麵前這情景,很顯然,叔孫通把他吩咐下來的事情,做得很徹底。
這一路上,嬴守都不得不佩服自己當初留用蕭何、張良以及叔孫通的選擇。
蕭何,把他重視春耕的意誌,實施的徹徹底底,治理的大秦境內一片安詳。人人都在期盼著春耕,人人都在為大秦歌功頌德。這就是蕭何之力。
同樣,一路走來,學子無數,天下各地皆已立起了學堂。
百姓們,家長在田地農耕,孩子在學堂讀書,顯得十分熱鬧而有秩序。
這一點,與曾經的大秦相比,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遙想孝公商鞅變法之前,大秦境內,人人私鬥成風,百姓苦不堪言,舉國上下,窮困潦倒。
在經過孝公與商鞅的鞭罰之後,大秦麵目一新,人人戰意昂揚,舉國上下,逢戰必至,這是曾經大秦大興的原因,同樣也是大秦滅亡的原因。
大秦興於人人敢戰,畢竟有戰就有賞。
可在大秦一統天下之後,戰亂已經平息。唯有北方匈奴胡人,還被始皇帝修建萬裏長城阻擋在外,這基本上就斷絕了大部分人的晉升之路。
如此一來,雄師一般的大秦,就此沉睡,發揮不出自己的威力,也沒有再進行變法,豈能天下不亡?
而如今,嬴守的大秦,不僅人人充滿戰意,更人人充滿希望。
能依靠戰爭晉升的人,毫不猶豫,把目光放在投軍之路上。而其他人,則將目光放在讀書之上。
這就是嬴守更具數千年來,華夏曆史文明結合而成的一套係統秩序。
在這套秩序之下,不需十年,大秦定可文能興邦,武能安國。
這才是真正的天下。
“讀書考取功名!”
“真沒想到,大秦竟有這般奇談,陛下,奴婢終於知道,為何中原會這般人才鼎盛了!”
銀月搖頭歎息一聲,滿臉佩服的看向嬴守。
“哼,現如今的大秦,算不得人才鼎盛。再過十年,你將會看到,天下人人皆才,這才是真正的人才鼎盛!”
嬴守負手而立,說話間,滿臉自信之色。
在後世,有不少人對儒家思想有著迷一般的抗拒,總覺得這天下,正是因為一群儒學士子,才導致華夏發展一直停滯不前。
甚至在後世,還有這樣一番說法:“仗義皆是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這些人,完全把孔孟之道,貶低得一文不值。
然而事實上,真正了解過孔子和孟子,以及孔孟之道,儒家學說的人,皆不會這般想法。
畢竟學問是學問,思想是想,儒家學說,即教人學問,也在改變人的思想。可一個人的思想並不是說改變就能改變的。
樹有參差不齊,人心更為難測,若僅僅隻因曆史上那些貪官汙吏,就把天下儒生學子貶得一文不值,這絕對是偏激的思想。
試想一下,那些名流千古的人物,如狄仁傑、王羲之、謝道韞、蔡文姬這些存在,豈不也是讀書人出身?
因此,學問是好的,但怎麽用,就得看人心了。
也有人覺得,儒學之所以數年前來,一直被各朝各代推崇,隻因為那些高高在上的帝王,想用這一套桎梏天下百姓,以至於更好的統治天下百姓,讓天下百姓在禮儀教化之中,失去了反抗之力。
然事實真的如此?
後世之人,倒是有不少不敬重入學之說的,但這些人又能反抗什麽?帝王統治天下,自有道理。
而且就算帝王真以這一套桎梏天下百姓,又有何不可?天下太平,總勝過人人為了上位,你殺我伐來得更加好吧?
因為以上種種,嬴守對儒家學說,可謂推崇至極。
不僅僅儒家學說,諸子百家的學問,他都要在自己的國度之內大肆傳承,他相信,有朝一日,學有所成的天下人,更能為他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運轉這天下。
這才是他要的結果。
“人人皆才?”
銀月輕聲念叨著嬴守這句話,心中忍不住一驚。
她很難想象,這天下真的會有這一天。
“走吧,先隨朕進宮!”
嬴守看了看四周,轉身帶著銀月便朝著鹹陽宮走去。
“參見陛下!”
剛走到鹹陽宮門口,看守鹹陽宮的白馬義從頓時眼睛一亮,紛紛上前拜見。
“平身!”
嬴守大袖一揮,眾人起身。
嬴守則直接進入鹹陽宮,來到大殿之內。
“來人呐!”
坐在許久未碰的龍座之上,嬴守的聲音遠遠傳開,在空蕩蕩的大殿之中回響不斷。
“陛下!”
十幾個白馬義從自大殿之外而來,單膝跪地,聽候調遣。
“傳令鹹陽各級官員,匯聚朝堂,一個時辰之後朝會,向朕稟報這幾個月來,大秦上下事務,不可怠慢!”
嬴守目視著下方這些士兵,沉聲喝道。
“諾……”
這十幾個白馬義從應了一聲,轉身離去,很快,皇帝回來的消息傳遍鹹陽上下。
百姓聽到皇帝歸來,如同吃下一顆定心丸般,興奮不已,再也不為匈奴之禍而感到驚恐。
誰都相信,皇帝陛下天神降世,自由平定戰亂之力。
當初,天下大亂,皇帝一朝出手,平亂八方。如今區區匈奴,皇帝歸來,豈能在乎兮?
在這個命令傳達下去之後,嬴守立即命人準備禦膳,然後在銀月的伺候之下,梳洗一番,換上一身龍袍。用膳過後,前往大殿。
乍一出現,可謂威風凜凜,震懾八荒六合。
“皇帝陛下駕到!”
太監的聲音,有些尖銳,大聲響起。
“參見皇帝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殿之中,群臣俯首,大聲山呼。
嬴守落座於龍座之上,居高臨下看去,隻見此刻的大秦朝堂,和當初他離開的時候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當初,朝堂之上,滿打滿算,不過那麽十幾二十多個人。
然此時此刻,朝堂上下,匯聚鹹陽幾乎所有官員,竟有四五百人。
這些人裏麵,有大部分人,本來是沒有機會進入朝堂的。
但因為今日皇帝剛回來,下詔所有官員覲見,這些人自然也跟著沾光,進入了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