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小燕山
地仙界!
四州四海,廣袤無邊,地仙界到底有多大沒人能說的清,上至天庭三十三重天,下至十八層幽冥地府,乃至虛無縹緲可卻真實存在的天地四極,縱然仙人有著無盡的生命可也未必能走遍整個地仙界。
西牛賀洲,小燕山!
青山連綿,綠水依依,小燕山乃是一處山清水秀之地,沒有妖物盤踞,更沒有仙人留戀,除了一些尚未開啟靈智的走獸飛禽,整座小燕山完全可以被稱為一處世外桃源之地。
小燕山座落在梵嘉國境內,梵嘉國占地千萬裏,乃是一個凡人與修佛者並存的國度,隻是不論凡人也好,還是修佛者也罷,所有人都虔誠禮佛,更是將西方靈山當做心中最高的聖地。
當然,梵嘉國在西牛賀洲隻是其中一個中等國度,要知道西牛賀洲疆域億萬萬裏,其中不知有多少國家並存,更有靈山佛陀菩薩設下的道場,可以說整個西牛賀洲就是靈山大雷音寺的道場,也是佛門發祥之地。
雖然西牛賀洲是佛門發祥之地,道教一脈更是被其排斥,更別說妖魔鬼怪這些邪崇之物出現在西牛賀洲。
但凡事都有例外,畢竟西牛賀洲疆域億萬萬裏,總是有些大妖魔生存其中,不僅兼修妖法更是修行佛法,若是能修得正果,當可得菩薩佛陀果位,所以靈山大雷音寺對這些妖魔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當然,能在西牛賀洲生存的大妖魔個個都是修為高深之輩,有的大妖魔更是與西方靈山有著極大的關係,在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下,這也讓整座西牛賀洲在平穩發展,妖魔吃人之事雖然偶有發生,但隻要不太過分,靈山大雷音寺自然也不會理會。
除了這些大妖魔,剩下的便是各方通天動地的大能者,比如那地仙之祖鎮元大仙,他的道場五莊觀就在西牛賀洲,再比如孔雀大明王孔宣,他的道場也在西牛賀洲。
燃燈古佛,如來尊者,諸天菩薩佛陀,但凡有著自己尊號的佛陀菩薩,都有道場設立在西牛賀州當中。
除了這些耳熟能詳之人,自然也有一些低調的佛門中人,比如那金蟬子,還有那鬥戰聖佛,他們雖然不設道場,但都是有大神通大本事的人,隻是已然多年沒有出現在三界眾生的眼中。
西方靈山大雷音寺乃西方二聖所開創,其實力底蘊自然不用去說,隻是這西牛賀洲除了大雷音寺,還有諸多無人敢惹的道統存在。
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這是一個很少人知道的名字,縱觀天地人三界能知道這個道統名字的人也並不多見,隻是了解這個地方的人都要從內心當中感到敬畏。
隻因斜月三星洞有一人,此人道號須菩提,人稱菩提祖師!
須菩提,佛道合一的名字,道家的氣質打扮,儒家的行事思想,精通道教佛教及諸子百家的各種神通法門,也是唯一一個三教皆修的通天大神通者。
佛道雙修,諸子百家,但凡天地間的修行法門,這位須菩提祖師可以說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堪稱一位極其神秘的人物。
隻是這位菩提祖師不顯三界,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存在,縱然無盡時光過去,不論三界發生何種驚天動地的大事,這位須菩提祖師都從未呈現在三界眾生的眼中。
龍鳳大劫也好,巫妖大戰也罷,乃至封神大劫聖人出手,這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從不沾染外界因果,也從未有人看到過須菩提祖師出手,但凡是知道須菩提存在的,都知道此人乃準聖之境,隻是須菩提在準聖當中有多強,這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謎題。
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一個萬古如天的名字。
或許菩提祖師三界眾生並不知曉,但他的一個徒弟卻被三界眾生所熟知,這個人就是昔年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也就是後來的鬥戰聖佛。
隻是這個隱秘很少有人得知,也隻有寥寥數人知道鬥戰聖佛是須菩提的弟子,隻因須菩提曾告訴那猴子,絕不允許他向外人提起是他的弟子。
須菩提的弟子很多,但沒有一個人宣稱曾拜他為師,所以他的名字很少被外人知曉,隻是在方寸山下,一些凡人都知道山中有一位老神仙,可以教人修仙問道,不時有凡人誠心上山,拜入斜月三星洞,這也是唯一流傳在外的美談。
須菩提,一方準聖,不爭不搶,他一不傳播道統,二不參與三界紛爭,在準聖當中也是一位極其神秘的人物。
西牛賀洲,小燕山!
青山連綿起伏,古鬆綠玉蔥蔥,一陣清風吹來帶起陣陣的草木清香之氣,更有鳥兒鳴叫的聲音在傳來,也讓整座小燕山成為一處世外桃源之地。
一座山穀,一汪古潭,一間草廬,除此之外別無物。
錚!
琴音緲緲,如水波蕩漾,這悠揚琴音在整座山穀回蕩,更讓潭水蕩起陣陣漣漪。
琴音似止未止,宛若九天仙曲蕩盡萬物生靈的憂愁,更讓百鳥停泊在枝椏上靜靜聆聽,更有數不清的猛獸匍匐在山林當中沉浸在琴音當中不可自拔。
一個人,一架琴!
人,是孤獨的人,琴,是九弦琴,這縷縷琴音就是在此人手中發出,每當他撥動手中的琴弦,那如泉水叮咚的美妙琴音正在朝整座山穀蕩漾而去。
葉軒,一身黑衣,灰白發絲垂落在他腦後,一陣清風吹來也讓他的發絲隨風飄揚,他那如玉的十指在撥動琴弦,仿佛整個人都沉浸在自身的琴音當中。
錚!
琴音息止,萬籟俱靜,百鳥從琴音中醒來,走獸低吼出聲在山林中醒來,隻是萬物有靈,葉軒這一曲琴音仿佛為它們開啟了靈智,也讓飛鳥走獸匍匐在枝椏與山林當中,宛若人類一般朝葉軒膜拜。
嘩!
碧綠的樹葉嘩嘩作響,飛鳥離林,百獸奔走,雖然它們剛剛開啟了靈智,也知道山穀中這位仙人不可過多叨擾,這也讓他們各自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