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砸自己的腳
皇後了然地點點頭,那南木公主交流在琴上的造詣十分高深,若是與她相交,對於兩者的琴藝提升,都大有幫助。
“那你打算何時離開?”
葉知涵沒想到皇後這般爽快,竟是沒有想法挽留自己,但轉念一想,皇後信緣分,日後定是能再見的。
“再過兩日,惜畫便會離開。”斟酌片刻,葉知涵還是選擇再留幾日。
“好,一會陛下會過來,你便陪本宮一同迎接吧,也好將此事告知於他。”
“是。”葉知涵溫和地道。
晉皇其實不算太老糊塗,年輕時候還是雷厲風行,頗有幾分南宮軒澈的處事風格,但越老便越力不從心,也越來越聽信讒言。旁人進言幾句,他便被煽動得去神壇祭祀練兵,甚至追求長生不老。
葉知涵見過幾次晉皇,便發現,這個老頭,其實並不好敷衍,即便是老了、昏庸了,但麵對自己心愛的女人時,仍舊很是靈光,縱然她幫助兩人重歸於好,但幾次問話都在不留痕跡地試探,葉知涵也隻有全身心投入,才堪堪打消他的疑慮。
晉皇說了會來用晚膳,還沒到酉時,便已經來了。
膳食早已做好,很快便端了上來。
“陛下,惜畫姑娘再過幾日便要離開了,本宮想,給惜畫姑娘求個恩典。”看著晉皇,皇後笑道。
恩典嘛,皇後作為帝後,如何不能給?但若是詢問晉皇,這所謂的恩典,自然不僅是榮耀了。
“你要走了?在皇宮待了也不過一個月,怎麽就想著離開了?”晉皇看向葉知涵,示意皇後別說話。
葉知涵起身,不疾不徐福了一禮。
“當日來此,便是聽聞娘娘鍾情絲竹管弦,所以慕名而來。而當今南木永嘉公主有伏羲琴,惜畫此前與其技藝相差甚遠,而今得娘娘指點,惜畫琴藝更上一層,如今也應當去尋此人,探求更為高深的造詣。”葉知涵的想法很是純粹,她是為提高造詣而來,如今自當也為提高造詣而去。
晉皇微微點頭,低頭看著皇後的手,眼中神色晦暗不明:“朕有一事似乎還未問過。”
“不知惜畫姑娘與老四是如何認識的?”
葉知涵露出一抹微笑:“惜畫與四殿下其實不熟,因著家師落魄時曾得四殿下相救,所以惜畫算欠殿下一個人情。但惜畫心高氣傲,一直遵著自己的造詣水平,四處求教。直到一月前才來此與娘娘相見,原是惜畫的不是。”
雖然自責,葉知涵卻沒有太大的抱歉。晉皇知道這是說給他聽的,也就不加追究。
倒是皇後聽出了一些不對:“陛下這是什麽話,縱然惜畫姑娘是老四帶進宮的,卻也並非偏幫老四,僅憑這,惜畫與老四便並無太大關係。陛下可不能因此,少了惜畫姑娘的賞賜。”
最後一句,頗有些撒嬌意味,卻也是在緩和緊張的氣氛。
晉皇不由得一笑:“皇後且放心,朕自是少不了惜畫姑娘的賞賜。姑娘是江湖人,自是淡泊名利,朕一時間竟是想不出要賞賜什麽。不知惜畫姑娘想要朕賞賜些什麽?”
葉知涵笑容不變,晉皇不問皇後卻問自己,擺明了不想賞賜,一句話淡泊名利堵住了葉知涵求賞的所有話。
“陛下聖明,惜畫確無想要之物。”葉知涵以退為進,不卑不亢道。
晉皇心中一梗,他是本著警惕懷疑的態度,並不想給這人任何特權,但如今這話由葉知涵親口說出,承認對晉國皇宮的東西不屑一顧,那是真的不好受。
皇後見狀,明白葉知涵說的真話,但皇帝明顯不高興,急忙勸道:“惜畫不喜身外之物,但人在世上,也確實需要一些東西傍身。臣妾倒是有個折中的法子,賜予惜畫一塊免死金牌,晉國若是有不長眼的,也不會對惜畫如何,日後若是想要進宮找臣妾,也是極為方便。不知道陛下以為如何?”
晉皇看了一眼皇後,心道皇後胳膊肘往外拐,偏著這個彈琴的女子,但皇後如今給了台階,他也隻好順坡下驢同意了。
“皇後都如此說了,朕還能如何?不知道惜畫姑娘以為如何?”同意還不忘撒一把狗糧,討一下心上人的笑顏,葉知涵心中讚歎。
“惜畫多謝娘娘厚愛,謝陛下恩典。”葉知涵對著兩人行了一禮,不驕不躁,當真一副淡泊名利的江湖人模樣,隻有葉知涵知道,這枚金牌,絕對是意外之喜。
“起來吧。”對於葉知涵話裏的弦外之音也不甚在意,他確實不喜歡這個亂入的惜畫。
重新入座後,幾人又吃起菜來。
“惜畫姑娘接下來打算去哪裏?”話題重提,隻會惹人不快,晉皇便巧妙地裝作沒有聽見葉知涵方才提過此事,再次提問。
“惜畫接下來會去北周,尋求下一步技藝的提升。”知道晉皇會發難,葉知涵選擇簡潔明了說完了自己的話。
晉皇點頭:“北周?不知惜畫姑娘準備如何麵見北周皇後?”
葉知涵通過華天淩見到了晉國皇後,那麽她若是想見木雪瑩,成為皇後的木雪瑩,必然也需要通過一定的途徑。
葉知涵已經料到這個問題,當下也隻是淡淡一笑:“車到山前必有路,原本惜畫還在想,是否要去驛館投拜貼。但如今……有了陛下的金牌,惜畫倒是不用擔心了。”
晉皇怔了怔,這算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嗎,居然什麽都問不出來。
“既是如此,那倒是巧了。朕不日會派使臣去往北周祝賀,惜畫姑娘倒是可以同行。”既是得不到有用的信息,那麽限製她總是可以做到吧?
同行這個可能葉知涵也早已有了對策,此刻便不緊不慢道:“陛下,朝廷之爭,我一江湖人,還是少參與為妙,雖陛下無心,但天下千萬人,總是有人這般想,若是永嘉公主也是如此,惜畫的造詣,也隻怕難上一層樓。”
幾國並起,雖有二十多年短暫的和平,但戰爭也是隨時可能爆發。此時,江湖人都是最忌諱與朝廷扯上關係,隻有楚憐心那般無腦的人,才會在與江湖人打交道時拿朝廷人當後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