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為什麽讀書能改變命運
說到讀書為什麽能改變命運,大多人想到的都是讀書好才能找到好工作,從此改變命運。你看高中或初中就輟學了的,就隻能去當混混,或者當洗剪吹理發師,而高考考上了985的,月薪達到幾萬甚至十幾萬,從此走上人生巔峰。
但我要說的讀書改變命運,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你是否能注意到,讀書多的,或者說成績好的人,往往有著很高的眼界,而這種眼界,和以社會為學校的人們的眼界,是不可比的。
所以,讀書能改變人的命運,是因為它教會了你怎麽做人,而一個人的一生,最重要的,需要學到老的一門學問,就是:學會做人。這個學問比其他任何學問都重要。
不要看書本帶給人正確的三觀不重要,因為它不能帶給你錢財,利益,可是,它能讓我們在痛苦中得到指引,知道人生正確的成長方向,在迷茫中找到回家之路,在麵對人生的兩難抉擇中,做出正確的選擇,這就是為什麽“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原因,也是為什麽讀書能改變命運的根本原因。它改變了我們的抉擇,人生的抉擇。
所以,不讀書的人增長的,是瑣碎的小聰明,而讀書多的人,增長的是大智慧。
引用我以前寫過的一段話:“有文化到底指什麽?學曆或是學習成績其實並不大重要。而相對成熟和正確的世界觀,對生活和挫折的態度,獨處的能力,內心的強大,胸懷的寬廣,才是“有文化”能帶來的最重要的品質。”
比如,作為百經之首,萬經之源的《易經》中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它說出了人正確的成長方向:自強,而且是自強不息,自強永不停息,就像天運轉不停息一樣。能托起別人的,承載別人的,甘於人下的,才是“厚德”。
書中說:“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以前我一直以為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做事光明磊落,所以內心坦蕩蕩,而小人因為做事見不得光,而且做了壞事後常常惴惴不安,所以常戚戚。後來知道了這句話另一個見解:“小人是修別人的,他們會攻擊他人,而君子走的是君子之道,君子之道當以修身為要,修身是修自己,不是修別人,把自己修的像一塊海綿一樣的可以容下一切困難,阻力,障礙。這就是君子之道了。容忍的力越高,所修的道也就越高;容納的力越強,修持的境界也越強。”沒碰過書的,會知道在麵對小人時,應該有這樣的應對方式嗎?他一定會怨天尤人,或者也變成小人,成為自己年少時所討厭的那種人,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在遇到痛苦,煩惱時,書告訴我們,要:“化煩惱為菩提。”不讀書的人,會知道對待煩惱這樣的應對方式嗎?
為什麽書能以這樣的方式改變我們的命運呢?因為書是一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的影響,當然,書有好書,也有壞書,所以對人的影響,有好的,也有壞的。
那麽書是怎樣做到的呢?
你看,書中的主角,都是正直,善良,公正的。不會有狡猾,心狠手辣,算計人害人的人成為主角,主角作為讀者的榜樣,往往是寬容的,善良的,努力的,越挫越勇的。記得我曾問爺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麽你能這麽正直,公正,不與別人同流合汙?”因為我的爺爺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從書中走出的人一樣,隻在書裏出現的人物,卻那麽近的出現在我的人生裏,還是我的爺爺。爺爺回答我:“因為書裏都是這樣的。
再者,各類書籍,各種經書包括佛經,各國的書籍,雖然書裏沒有明說,但它們都默默的表達了這樣一個事實:人來世上一遭,是為了體驗人世的,而利益,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走,人來世上是為了修煉,讓人終其一生,結束時的靈魂比出生時的高尚。
所以,各類書籍提倡的“真善美”,都是基於這個事實之上,讓你走上最正確的道路(人生路),不會走偏,走歪。也是這樣改變你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