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無字江山> 第672章 神玉時代

第672章 神玉時代

  杜小丙提出的項目屬於外圍季節測量,所以金陵大學方麵跟牛河梁當地文物部門協調之後才算正式立項,不過牛河梁方麵也要派出他們自己的文物工作者進行配合和監督,這屬於正常工作職責範疇。


  而跨省多部門合作效率已經算是很高了,這一點讓我增加了對於牛河梁的好感。


  我和杜小丙都對牛河梁如此感興趣其實有一個主要原因,那就是紅山文化的代表牛河梁遺址群是中國神玉文化的傑出代表,甚至可以在前麵加上一個最字。


  大概兩年前我通過教授認識了一位古玉收藏家,在一生的收藏過程中珍藏及所遇寶玉甚多,但是他最終總結得出一個深刻的結論:玩玉要到真境界,神玉是玉文化的最高境界。


  在他眾多的玉器藏品中,珍藏有從明清、宋元、戰漢、夏商周到遠至新石器時代的古玉器藏品,它們都各有各的文化時代特征,但最能夠讓其感受到有著深刻文化內涵的玉器,卻隻能是夏商周時期,即業內稱為’老三代"的祭祀用玉禮器,行家們尊稱其為神玉,因為它們包含了當時的宗教、神權、政權、祭祀、圖騰、祥瑞、祈福等文化特征,包涵著諸多豐富的古代文化內涵。


  有時候我累了便會斜靠在椅子上閉上雙眼夢回高古。在遙遠的那個年代的神聖時刻,大巫師威嚴的在神台上舉行祭天祀地的盛大儀式,在企求風調雨順,五穀豐收的神聖場麵中,天上雲霧繚繞,地上火光熊熊,在神殿上供奉的威嚴赫赫的眾神靈像麵前,大巫師跪坐於高高的神台之上,或頭頂玉琮,或手持玉璋,口中念念有詞,眾人朝拜者圍繞神台翩翩起舞,虔誠的用高聲鏗鏘唱和,聲蕩山穀,天地為之動容,為之激蕩,在威嚴有序的儀式中,奉獻給神靈的天地間的精英瑞物,那些雕琢精美的古玉器,是天地互融、神人合一的最好自然界實物象征。


  神玉曾經是統治者獨享的一種神聖器物,是傾用全國之力,開采玉礦,由當時最好的玉工經過繁複的各道工序,虔誠精心打造出來的玉禮器,而持有這些精美玉禮器的主人,在當時被認為具有通神的法力,他們就是用這些精心雕琢而成的高貴玉器來做法器,完成了人與天地溝通、與諸神靈溝通及或供奉先祖的隆重祭祀儀式。


  一直以來,玉在中國的文化曆史中,都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它不僅被人們看作天地精氣的結晶,還被人們用於賦予了不同的象征意義。


  山海經中記載,神靈以“玉”為食。我們不曾見過神靈,但可以大致猜測,書中為何會這樣記載。玉石堅硬,有韌性,顏色又溫和好看。而隨著時間或人為的摩挲,表麵會愈發光潤好看。


  再者,光潔清透的玉石如同成熟的果肉、肉類的脂肪一樣,散發著油潤的光澤。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人們看見美好的玉石,所能聯想到神聖的事物,便是給予神靈的獻食。


  而《周禮》中記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黃琮禮地;青圭禮東方;赤璋禮南方;白虎禮西方;玄璜禮北方。”這說明在史前時期,人們以玉作為俸給神明的獻禮,以此去祈求祝禱。隔著這樣巨大的時代空白,今天的我們很難去想象當時的場景。在為數不多我們能追溯源頭的史前文明中,最為出名的便是“良渚文化”和“紅山文化”。


  古人深信“天圓地方”之說,故而有了“蒼壁禮天,黃琮禮地”的說法。在“良渚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現存於故宮博物院的“十二節玉琮”。


  他以12節簡化的人麵紋為飾,每節均以棱為中心,刻飾簡化的神人紋,冠、嘴等,經過歲月的打磨,大多眼紋已模糊不清。玉琮兩端對鑽孔,呈明顯的喇叭口狀,管鑽穿孔。在大端射口中間有雕刻的符號。


  當然更為大眾所熟知的就是“紅山文化”的“玉龍”。紅山玉龍呈勾曲形,形體酷似甲骨文中的“龍”字,整體呈墨綠色,平麵形狀像大寫的字母“C”。韓城已經轉到良渚遺址做考古實習,我則來到了牛河梁,順著紅山玉龍的線索探秘更加古老的神玉文化,漫天飛雪中把車停靠在女神廟下。


  這種隨時仰望著女神廟的感覺格外神聖,其實單純視野上根本看不到女神廟博物館,看到的隻有一個並不高大的山頭,但是這已經足夠了,因為我們知道山上有什麽,也更想知道山下還埋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古玉。


  其實牛河梁地區的玉器材質大多並不名貴,其中最多的是來自距離牛河梁不算遙遠的岫岩。


  岫岩是北方的一個小地方,但是自古就以生產岫岩玉而出名,岫岩玉跟藍田玉和田玉比起來大為不如,主要是材質略微粗糙色澤也不是那麽通透。但是牛河梁的紅山玉器價值卻不是以玉器材質本身來衡量的。


  杜小丙的考古工作日誌就放在工作區的桌麵上,實際上她正在繪製兩幅地圖,一副是牛河梁冬季遺址考察地圖,一副則是紅山神玉區域地圖,她的想法跟我一樣,說不上心有靈犀但是至少一拍即合。


  自古就有玉養人的說法,杜小丙身上沒有任何一件貴重首飾但是手中卻有一個手玩,是一塊冰清玉潔的和田玉,沒有具體雕刻,是一塊璞玉。她在上麵打了一個小孔然後穿過一根精心編製的紅繩手繩,這樣平常放在手裏把玩的時候就不會因為脫手摔壞或者遺忘丟掉了。


  她很喜歡這塊璞玉,因為她總是愛不離手所以我也嚐試把玩了幾次,*觸感還有思想上的神秘優越感真的與眾不同。


  此時杜小丙又在把玩,我有些羨慕的看著,分散了我原本集中在考古日誌的注意力。


  她輕輕抬起手腕拿下紅繩遞過來,我沒說話很自然的接過繼續把玩,嗯,嗯,感覺越來越潤,數九寒冬中卻溫暖如玉。


  不對,原本它就是玉。


  “玉跟人類的關係一直都是這麽奇妙,不知道牛河梁上的女巫師和狩獵半定居的祖先們對一塊艱難運輸雕刻而來的神玉到底傾注了多少寄托和心血。我們如今可以輕而易舉得到的東西在他們的年代卻是天方夜譚,似乎隻有古玉不會變,穿過幾千年的曆史塵封在我們的手心中間重新煥發出原本的溫度。”杜小丙的眼睛依然出神的望向窗外,我們在這座神山之上似乎都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歸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